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涇河流域甘肅段農村居民人居環境滿意度評價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農業科技時間:瀏覽:

  摘 要:涇河是黃河支流渭河的第一大支流,為了對涇河流域甘肅段農村居民人居環境滿意度進行評價,對涇河流域甘肅段的涇川縣、慶城縣、寧縣、合水縣四縣進行問卷調研。構建了基礎設施、衛生環境、政府管理、鄉風文明四個方面共12個具體指標作為涇河流域甘肅段人居環境治理的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出涇河流域甘肅段四縣農村居民對人居環境治理的滿意度,結果顯示涇河流域甘肅段村民對人居環境治理總體較為滿意,但四分象限圖表明樣本區域四縣目前的人居環境治理效果存在差異性,并且村民對廁所改造、排污設施、畜禽糞污處理設施、化肥污染物監測設施和村規民約的滿意度較低。基于以上研究結論,提出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加強環境治理政策宣傳;繼續推進廁所改造工作;完善村規民約以及加強農村環衛人員隊伍建設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涇河流域;甘肅段;環境治理;滿意度

  黃河流域是我國生態建設的重要屏障,加強對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力度,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黃河流域的人居環境如果無法得到有效治理,黃河流域的污染排放就會增加,從而帶來抑制黃河流域農業發展、破壞生物多樣性等一系列危害。涇河作為黃河支流渭河的第一大支流,流經甘肅、陜西、寧夏三省。對涇河流域農村人居環境進行有效治理,不僅能夠助力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而且有助于黃河流域各省區實現鄉村振興戰略。

  一、文獻回顧

  國外對農村環境治理的相關研究起源較早,20世紀初期,英國學者蓋迪斯(Patrick Geddes)就提出要將鄉村也納入規劃的范疇,要突破常規的城市區域[1]。在此基礎上,美國學者芒福德(Lewis Mulnford)認為,要以人為本,提出城市規劃要與鄉村結合,重視農村生態環境[2]。20世紀60年代后,滿意度研究在西方國家逐漸興起。Cap.F.M等 (1976)通過問卷調查,研究居民對居住區位的選擇及其影響因素,總結出性別、年齡等因素對人居環境滿意度影響的差異性[3]。Pelletier L G等(1998)對農村環境治理滿意度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發現公眾對環境狀況和環境政策的滿意度與公眾對環境的感知成負相關、與公眾的自覺態度、行為成正相關[4]。美國學者G.Francescato(2005)從住戶角度出發,研究其對居住條件的滿意度[5]。

  國內目前有關農村居民對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滿意度研究大多是通過建立相應的指標體系來衡量農村居民的滿意度以及農村環境治理效果。張妍(2014)、張萌(2018)、趙志慶(2019)等學者均采用層次分析法,選取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居住條件、社會服務、鄉風文明以及政府工作等指標分別對陜西省王瑤庫區、江蘇省、黑龍江省雙鴨山市農村居民人居環境滿意度進行評價;徐紹榮(2013)、夏嘉呈(2020)等學者選取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基礎服務、生態環境等指標,采用評分法對山東省煙臺市的農村居民人居環境滿意度進行評價;高鳳杰(2016)將滿意度設置為因變量,將其設置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個等級,利用多元Logistics回歸模型對東北嚴寒地區農村居民人居環境滿意度進行評價[6];李曉萍(2015)和吳強強(2016)等學者則采取模糊綜合評價法分別對新疆和甘肅省慶陽市的農村居民人居環境滿意度進行評價。

  通過以上文獻研究可以看出,國外學者對農村環境治理的研究較多,但以農村居民對人居環境的滿意度作為切入點的研究較少,且在研究農村居民人居環境滿意度時,主要研究人居環境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對農村居民人居環境治理的滿意度進行評價的研究較少。國內學者們則大多選取相應的指標,通過定量的方法研究農村居民人居環境滿意度,但對黃河流域人居環境治理進行的研究卻非常少。因此本文將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與人居環境治理相結合,采用主觀權重賦值與客觀權重賦值相結合的層次分析法衡量黃河支流渭河的第一大支流涇河流域的農村居民對人居環境治理的滿意度,評價涇河流域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效果,明確涇河流域在人居環境治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從而有助于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二、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數據來源

  (一)指標體系構建

  農村人居環境評價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選取的指標必須要涉及農村人居環境的各個方面。完善的基礎設施是進行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前提,與農民生活質量息息相關;衛生環境是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效果的體現,包括村容村貌、保潔效果、廁所改造;政府管理關系到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與保護的相關政策能否順利實施;鄉風文明則是農村居民精神文化的體現,有助于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農村協調發展。因此,本文根據層次分析法,將指標體系分為目標層A層、分類層B層和指標層C層,包括基礎設施、衛生環境、政府管理和鄉風文明這四個一級指標和十二個二級指標,見表1。

  (二)數據來源

  本文基于問卷調查法,于2020年11月在涇河流域甘肅段的平涼市和慶陽市,采取入戶調查的方式,隨機發放問卷280份,收回有效問卷269份,調查區域包括涇川縣、慶城縣、寧縣和合水縣共28個村。調查問卷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農戶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水平程度等;其次是村莊環保現狀;最后是農戶對農村環保治理的滿意度調查。

  (三)樣本描述

  在受訪者中,男性占58.7%,女性占41.3%;受訪者大多集中在45歲以上(79.2%),而受訪者的文化水平集中在小學或初中水平(81.7%),見表2。

  三、農村居民人居環境滿意度評價

  (一)評價指標權重確定

  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對涇河流域人居環境進行評價分析。首先對每兩個分類層因子i與j的重要性進行比較比賦予相對應的分值,見表3,最終得到指標體系權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钦县| 监利县| 宝应县| 鄂伦春自治旗| 巨野县| 五寨县| 河北省| 乌苏市| 江源县| 介休市| 大化| 平乐县| 毕节市| 瓦房店市| 左权县| 梁山县| 新平| 昌图县| 大理市| 鄂尔多斯市| 深圳市| 芦山县| 新余市| 余庆县| 酒泉市| 响水县| 宁城县| 盘山县| 辛集市| 库尔勒市| 白水县| 米林县| 塔河县| 旅游| 祁阳县| 房山区| 沁水县| 岳阳市| 牟定县| 沙河市| 宣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