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腐爛莖線蟲對當歸細胞結構和生理特性的影響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農業科技時間:瀏覽:

  摘要:為了明確當歸受到腐爛莖線蟲(Ditylenchus destructor)侵染后其根部細胞結構和葉部生理特性的變化,本試驗以‘岷歸1號’和腐爛莖線蟲為材料,采用田間自然發病條件測定了腐爛莖線蟲侵染后當歸根部細胞結構,以及葉部生理特性的變化規律。徒手切片光學顯微鏡觀察結果表明,腐爛莖線蟲侵染后,根部發病部位細胞受到嚴重破壞和斷裂。當歸病葉片葉綠素含量降低,達到1.18 mg/g,電解質滲漏電導率升高,為76.19 ws/cm。當歸病葉的凈光合速率、氣孔導度和蒸騰速率均降低,胞間CO2濃度升高;當歸病葉光飽和點、最大凈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和CO2飽和點均降低,而光補償點和CO2補償點均升高。同時當歸病葉營養元素氮、磷、鉀、鋅、錳、鐵的含量降低,分別為2.41、5.71、36.07、33.53、112.37、1318.03 g/kg,而銅、鈣、鎂的含量增加,分別達到8.07、538.13、33.13 g/kg。本研究為闡明當歸麻口病的發病機制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當歸;腐爛莖線蟲;細胞結構;光和CO2響應;生理特性;營養元素含量

  引言

  當歸(Angelica sinensis)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岷歸、秦歸、西當歸、川歸等,秋末采挖,以干燥的根入藥,味甘、辛,微苦,性溫,歸于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溫中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1]。當歸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主要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血虛血瘀諸癥,被歐洲人譽為“婦科人參”[2]。2001年中國農學會特產之鄉組委會將甘肅岷縣命名為“中國當歸之鄉”,產量約占全國的90%左右。甘肅省當歸的主要產區分布在岷縣、宕昌縣、漳縣、渭源縣、甘南州等地,近年來年均種植面積5.3萬hm2以上。

  陳書珍等[3]報道,由線蟲引起的為當歸麻口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真菌引起的有當歸根腐病(Fusarium sp.)、褐斑病(Septoria sp.)、白粉病(Erysiphe heraclei)、灰霉病(Botrytis sp.)、炭疽病(Colletotrichum dematium)、菌核病(Sclerotinia sp.),細菌引起的有當歸水爛病(Pseudomonas fluorescens)、細菌性油脈病、細菌性斑點病以及病毒引起的當歸病毒病(番茄花葉病毒ToMV)等。然而,由腐爛莖線蟲(D. destructor)引起的當歸麻口病是當歸生產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甘肅省當歸主產區普遍發生。王玉娟等[4]報道,田間發病率84.9%,重病地高達100%。漆永紅等[5]對當歸麻口病的病原線蟲種類進行了形態學鑒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劉霞霞等[6]研究了腐爛莖線蟲在不同土壤深度、不同土壤類型、不同茬口作物根際土壤的種群動態變化規律。因受經濟利益限制,生產上很難與其他作物進行輪作,重茬或連作造成土壤線蟲密度逐年增加,致使此病日益加劇;另外,當歸種苗的頻繁調運導致該病的發病面積呈擴大趨勢。腐爛莖線蟲在當歸生長期間侵入,其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迅速繁殖和侵染[7],嚴重影響當歸的正常生長和發育。當歸受到腐爛莖線蟲侵染,一般田間發病率在30%以上,嚴重制約當歸的產量增加和品質提升[8]。

  近年來,中國就該病害的病原和防治策略等作了研究,但關于當歸受腐爛莖線蟲侵染后,其根部細胞結構變化及葉片生理特性的變化規律未見報道。因此,本試驗在田間自然發病條件下,觀察腐爛莖線蟲侵染后當歸根部細胞組織結構的變化,測定當歸葉片葉綠素含量、電解質滲漏電導率、CO2響應和光響應以及葉片營養元素含量的變化規律,旨在從病原線蟲和當歸互作的角度揭示腐爛莖線蟲的致病機制,為進一步闡明當歸麻口病的發病機制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當歸品種:‘岷歸1號’,當地主栽品種,在甘肅省定西市岷縣麻子川鎮種植。

  麻口病病原線蟲:腐爛莖線蟲(D. destructor),在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經濟作物病害研究室保存。

  1.2測定方法

  1.2.1腐爛莖線蟲侵染當歸根部細胞結構觀測對前期發病癥狀觀察,根據當歸葉片顏色的差異,以深綠色為健康葉片,黃綠交替癥狀為輕度發病,黃白交替為重度發病。取健康和發病植株根進行徒手切片,選取較薄的切片置于載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溶液在酒精燈上進行透化,透化完全后,滴加稀甘油,蓋上蓋玻片,置于BX51光學顯微鏡(日本奧林巴斯株式會社)觀察。

  1.2.2光合特性參數測定于2019年6月22日開展試驗,當天天氣晴朗,平均空氣相對濕度50%~80%。當歸植株處于旺盛營養生長期,長勢良好,葉片綠色。數據測量前對儀器預熱,在田間自然光下誘導0.5~1 h。田間測定健株和病株的葉片,采用LI-6400XT便攜式光合測定儀(美國LI-COR公司),分別測定平展葉的凈光合速率、氣孔導度、胞間CO2濃度和葉片蒸騰速率。每個處理測定5株,分別取平均值。

  1.2.3光響應參數測定采用LI-6400XT便攜式光合測定儀(美國LI-COR公司),根據LED紅藍光源設13個光合有效輻射,其值分別為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100、50、25、0μmol/(m2·s),將CO2注入系統設定值為450μmol/mol。參照葉子飄[9-10]雙曲線修正模型,分別模擬計算最大凈光合速率、光補償點、光飽和點和暗呼吸速率參數。每個處理測定5株,分別取平均值。

  1.2.4 CO2響應參數測定采用LI-6400XT便攜式光合測定儀(美國LI-COR公司),根據LED紅藍光源設12個CO2濃度,分別為1200、1000、800、600、400、300、250、200、150、100、50、25μmol/mol,通過CO2注入系統,光合有效輻射恒定在1000μmol/(m2·s)。按照葉子飄[9-10]雙曲線修正模型,分別模擬計算最大凈光合速率、CO2補償點、CO2飽和點和光呼吸速率參數。每個處理測定5株,分別取平均值。

  1.2.5葉片電解質滲漏率采用電導率法[11]測定當歸葉片電解質滲漏率,取發病和未發病的新鮮當歸葉片若干,剪成約1 cm×1 cm的小葉片,混合均勻后,快速稱取發病和未發病樣品各2份,每份1 g,一份加入蒸餾水50 mL于常溫下放置,另一份加入蒸餾水50 mL,稱重后置于電爐上煮沸15 min(用保鮮膜封瓶口),冷卻后再稱重并補充蒸餾水至原重量,將上述處理后樣品于室溫下浸提1 h(浸提時輕輕搖動,利于電解質外滲),然后將葉片夾出,利用DDS-11A電導率儀(上海雷磁創益儀器儀表有限公司)測定不同處理的電導率。每個處理重復3次,分別取平均值。

  1.2.6葉片葉綠素含量測定取發病和健康的當歸葉片若干,剪成約1 cm×1 cm的小葉,分別稱取0.1 g鮮樣浸泡在10 mL 80%丙酮中,避光48 h,期間每8 h搖動1次,直至葉組織完全變白。采用丙酮浸漬法[12]測定葉片葉綠素含量,利用UV-8420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菁華科技儀器有限公司)分別測定663、645、440 nm的光密度,每處理3次重復,分別計算葉綠素a、葉綠素b、葉綠素a+b,見公式(1)、(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兰县| 江油市| 聂荣县| 双江| 玛多县| 伊金霍洛旗| 绍兴县| 临漳县| 邻水| 梅州市| 巴彦淖尔市| 汾阳市| 伊吾县| 隆回县| 河津市| 惠安县| 凤城市| 华坪县| 正阳县| 益阳市| 弥渡县| 平谷区| 日照市| 精河县| 永福县| 鹤壁市| 县级市| 榆林市| 大方县| 濮阳县| 勃利县| 罗甸县| 古田县| 宾阳县| 迁西县| 福建省| 吴川市| 鹿邑县| 广安市| 香格里拉县| 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