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馬尾松是我國的針葉樹種之一,主要生長于我國南方地區。它具有分布廣泛,資源利用價值大的優點。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馬尾松也發展成為了松香制作和造紙等工業發展的必要原料。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之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種植馬尾松,來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但是,生長起來的馬尾松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地形和氣候這些自然因素是不可避免,也是不可改變的。要想提高馬尾松的品質就需要從施肥、澆水和捉蟲等人工干預方面入手進行分析研究。所以,本文主要從不同施肥方式對馬尾松生長的效果分析方面進行討論與研究。希望能夠將馬尾松生長的施肥策略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從而來指導具體的馬尾松施肥工作。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和施肥專業化。
關鍵詞 馬尾松;施肥方式;創新研究;效益評估
采用不同施肥方式對馬尾松生長產生的影響在短時間內是沒有明顯的效果的。甚至會出現在5 a之內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可實際上,馬尾松具有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等特點。只不過,在后續的馬尾松種植過程中,存在馬尾松生長狀況差異明顯的地方。所以,在相同立地情況下,對不同施肥方式和不同整地措施種植的馬尾松進行一定的樹高和林分的胸徑測量是很有必要的。試驗結果表明,接近五年生的馬尾松主要采用施追肥的方式來補充馬尾松生長所需要的各種微量元素。除了施追肥以外的其他馬尾松,主要采用施基肥的方式進行培育。最終發現,馬尾松的生長情況不同與施肥不同有著很大的關系。至于不同施肥方式對馬尾松生長的效果分析就需要系統展開論述。
1 試驗概況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處在汕尾市國有羅經嶂林場,位于陸豐市東北部,與陂洋鎮、八萬鎮、博美鎮接壤,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在19 ℃左右,晝夜溫差小,年均相對濕度達到97%,年均日照時長可以達到1 537.6 h,無霜期286 d,海拔為500~600 m,立地類型為II類地。主要土壤類型是赤紅壤、紅壤和濱海沙土,土壤當中鈣鎂的生物歸還率一般超過200以上。同時,土壤中的微生物種類也十分豐富。而且,汕尾市國有羅經嶂林場的經營范圍是:負責國有林場保護,促進林業發展,所以,汕尾市國有羅經嶂林場工作人員平常的工作都是對馬尾松進行一定的營養供給和幼苗保護工作。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具有一定的專業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研究法
主要通過運用網絡渠道和相關文獻書籍查詢來了解馬尾松生長習性以及各種肥料的不同功能效果。以選擇出最為有效的施肥方式來促進馬尾松生長。但是,經過一定的查閱研究發現,目前我國對于馬尾松施肥工作還沒有上升到理論的層面。對于馬尾松生長培育的文獻也少之又少。而有著明確研究的文獻也只是指向某一個特定的區域和林場。本文想要對汕尾市國有羅經嶂林場的馬尾松生長發育進行研究分析,就需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2.2 對照試驗法
將馬尾松的施肥工作上升到理論層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指導具體的施肥實踐活動。在一定情況下,只有親自動手參與到其中,才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想法。所以,在進行馬尾松施肥方式研究的過程中,要針對不同類型和功效的肥料設置對照試驗,把市面上最為廣泛使用的肥料當作對照組,把想要進行測試實驗的肥料作為實驗組。將兩組數據進行嚴格統計并匯總最后進行結論分析。
1.3 試驗設計
因為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很好的了解不同施肥方式對馬尾松生長的效果進行分析。所以,在進行試驗設計時,可以盡可能多的考慮對照試驗的方式來進行最有效的施肥方式的設計研究。首先,選擇坡向、坡度、立地條件、土壤基本-致的3塊試驗樣地,沿相同的水平方向分別采用施火燒土、施復合肥(N.P.K)、不施肥三個處理。復合肥每株施150 g。火燒土以基肥的形式于造林前回表土時施人,復合肥于造林第2 a撫育時施人,各樣地小區按隨機區組排列。工作人員分工對其進行一定的觀察研究,并進行數據統計。為了避免試驗結果的偶然性,最好進行多次對照試驗。
1.4 試驗實施
首先,在試驗前的準備階段,要進行試驗地土壤,植被調查工作,通過對這些生長植被的調查來確定是否適合種植馬尾松。如果適宜馬尾松生長,就要及時地對試驗地進行清雜、煉山和林道開設及火燒土準備。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后,土壤當中的微生物也開始豐富起來,這個時候就可以準備馬尾松的種植工作,進行試驗地定點放樣,挖穴、施火燒土并回表土。3個月后進行試驗區造林,苗木采用容器苗,苗期145 d,造林時苗木平均高10.5 cm,平均地徑0.15 cm。馬尾松生長一段時間后,就要按照提前準備好的施肥對照試驗方案進行施肥工作。施肥進行過1周后就要每周進行馬尾松生長數據統計,并加以分析比對。
2 結果與分析
2.1 馬尾松不同坡位、不同整地方式的施肥效果分析評價
按理說,馬尾松的施肥工作是會受到不同坡位影響的,因為坡度會對馬尾松養分保存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整地與不整地的林分樹高達到比較明顯的差異,全面整地與不整地的林分樹要高大得多。塊狀整地比不整地的林分樹也要高大得多。可有的時候可能還存在肥料留存不住,造成肥料浪費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不僅不利于馬尾松樹木的生長,甚至還會造成一定的資金和資源的浪費。而不同整地方式對施肥工作的影響在前面也已經談到了。整地工作與施肥工作可以起到一定的替代和互斥作用。
由上表可知,施肥2次(每次100 g)的馬尾松生長量最大,施肥1次的次之,不施肥的最小。施肥2次的馬尾松平均胸徑生長量為6.7 cm,分別比施肥1次、不施肥的高出17.5%.36.7%;平均高為5.20 m,分別比施肥1次,不施肥的高出8.3%.23.8%,平均保存株數為1 505株 hm-2,分別比施肥1次、不施肥高出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