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背景下,只有大力加強農村生態環境的治理,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減少污染情況,才能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從農村生態環境的現狀出發,正視農村生態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治理策略和方法,積極加強農村的生態建設,從環保意識、資金投入、監管機制等多個角度積極采取有效的環境治理措施,以提升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有效性,更好地推動農村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村;生態環境;治理
前言
針對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現狀,黨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這一戰略的提出和實施,為新時期農村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支持,同時也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背景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發展速度明顯加快,農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但是與此同時,農村的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自然生態環境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和污染,這對農村的發展是不利的。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改善和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生態環境的治理已經勢在必行。
1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現狀
1.1環保意識不足
改革開放后,城市以及發達地區的生態問題一直深受高度重視,而針對農村甚至是偏遠地區的環保問題卻沒有得到高度重視。在大多數的農村地區,都存在著環境保護意識不足的問題,居民沒有認識到環保問題的重要性,也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在一些偏遠而且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在農藥使用、生活垃圾處理等方面的問題十分突出,再加上缺少垃圾處理設施,直接給農村生態環境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1.2生態失衡問題突出
我國農村居民的數量是比較多的,近些年來,由于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生態環境也被忽視,再加上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農村地區頻繁出現自然災害,給農村居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農村的發展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破壞了農村的生態平衡。農村生態失衡主要體現在:第一,水土流失情況嚴重,土壤的肥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第二,森林覆蓋面積逐漸減小,農村地區的土地沙化情況也逐漸加重;第三,水資源短缺嚴重,生物多樣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1.3污染情況嚴重
農村地區的環境污染情況也是比較嚴重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生活垃圾污染情況嚴重。多數農村地區的環保意識都存在不足的問題,隨意丟棄生活垃圾。這些垃圾長期得不到及時的清理,就會對農村的水源、土壤以及空氣等方面產生影響。其次,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大量地使用化肥農藥,給土壤、水、大氣等帶來了污染,也會影響農村居民的健康。再次,在畜牧養殖方面,隨意丟棄養殖廢棄物,增加了傳播傳染病的概率,也影響了村容。最后,農村工業在發展過程中排放出大量的廢氣、廢物,也會給生態環境帶來威脅。
2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對策
2.1完成環保宣傳,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
政府部門必須綜合當前的環境宣傳有效模式,由政府部門人員的環保意識提升去強化后續多形式農業生產宣傳工作。通過放電影、放廣播、做走訪等多種模式,讓農村人民意識到環境保護已成為除農業生產之外應該關注的另一大問題。自主組織相關的農業部門作出挨家挨戶的演講,并以農村居民的行為作為其約束要素。通過農村人民環保意識的提升,真正解決其環境保護問題。在認識環保宣傳重要性過程之中,要實時對自己的宣傳效果做出評估,了解行政化方案給出要點。農村干部環保意識的高低決定著后續環保宣傳的實際效果。干部人員需要帶領農村人民共同治理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的地區,對于自身的工作內容做好深刻認識。同時,這也需要上層部門加強對于農村地區環境治理的綜合支持。在開展環境治理工作過程中,由中介組織加入,增強政府與農民進行聯合度。政府可以出臺相應的惠民政策,支持民間組織進行發展,及時做好監督。
2.2嚴格控制農村外沿污染物,強化農村生態監管
農村生態問題的控制是一個全局性的問題,關于這一問題,也必須在全局利益發散過程中了解到城市與農村發展的差別。并對于農村所起到的作用做出認識,針對城市地區出現的污染向農村轉移這一現象。在嚴格做好項目審批過程中應遵循其環保準入策略。加強工藝研討,正視環境污染的要害。農村發展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原則,抵制城市污染問題的轉移。杜絕做“城市的垃圾中轉站”,保護農村環境,維護農村生態發展。農村人民也要由自己的環保理念規范自身行為,用切實行動去做出環境保護。共同完成環保內容提升,遵循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倡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立,在綠色宗旨發揚過程之中,圍繞生產效率提升與生態環境建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對于鄉鎮企業的三廢排放,做好嚴格把關。對于不達標者,一律作出懲處。
2.3建設可持續化農村經濟,做好有效農業建設
傳統的小農經濟限制了農村生態化步伐的推進,粗放式的農業經濟也給水、空氣、土地帶來嚴重的破壞。這樣的農業生產模式往往是得不償失的,它也讓農業生產過程不夠其科學化,由此政府部門要牽頭做出農村經濟發展模式的改變。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加強對于科技化農業的關注,并做出高效化農業生產體系推進。科學合理地做出現代農業生產,走出新型的農業發展道路。在利用特色資源過程中,結合本地區農業生產實際,發揚特色農業、完成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可持續化農業的結合。形成屬于自我的競爭優勢,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盡可能地使用一些有機肥,同時也要對于地膜的使用作出管控。在使用地膜之后及時作出回收,增強農民的環保意識,讓其認識到可持續化農業發展對于后續農業發展所能夠起到的作用。不盲目追求農產品的高產量,在工業發展方面,也要加強對于新設備的研究引入。減少資源浪費,做好農村工業廢棄物處理。發展循環經濟,提倡循環工藝建設。改變農村生產經營模式,做好可持續化經濟構建。
結束語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生態環境治理已成為農村發展建設的重要問題。但是就目前的農村生態環境治理過程而言,其中所存在的水污染、土地污染、空氣污染問題不容小闕,這也制約著農村生態環境的發展。在融合可持續化生態理念發展模式之下,必須了解到當前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存在問題。由政府部門做好及時管控,完成當前的農村生態治理資金投入,加強環保宣傳。做好健全監督體制建設,改變農村經濟發展模式。根據農村發展現狀進行適當的調整,真正解決農村生態環境問題。
參考文獻:
[1]成哲.農村垃圾治理現狀及對策研究——基于河南省X縣的調研[D].2019.
[2]羅艷芬.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外企業文化,2020(06):40-41
推薦閱讀:生態環境領域的正規期刊怎么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