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藻類含有豐富的蝦青素、類胡蘿卜素、葉黃素以及多種維生素和蛋白質等物質,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無論是在動物的飼料還是在水產生物的養殖中,都可以看到藻類的應用。針對水產生物養殖飼料中藻類生物的應用進行了研究探討。
關鍵詞:藻類;微藻生物;飼料;水產養殖
微藻中含有很多營養素,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其營養價值與肉類,雞蛋和牛奶食品的營養素相似。隨著水產養殖業持續不斷地發展,在水產品的養殖中,已經將越來越多的現代養殖的概念和技術應用進來,健康養殖的概念也在推進,在水產養殖中進行微藻應用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這將是未來的趨勢。在上個世紀初人們便開始了對藻類的大量培養,藻類本身就具有多種形態,小到單細胞,大到我們常見的大型海藻,它們都屬于藻類生物,那些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小型藻類可以稱之為微藻生物,另外那些肉眼可見的可稱之為大型藻。微藻生物分子中的營養成分又可以通過不同的養育條件進行變化,從而適應人們在水產生物養殖中的多種不同需求,這樣在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會大力推動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1 微藻在水產飼料中的應用
微藻類的營養成分高,營養價值也相對高,甚至有些的營養價值高于肉蛋類。例如,微藻必需的氨基酸含量要比以上所述的食品高得多。肝臟是人們維生素補充劑的重要來源,微藻類的維生素含量也很高,相比來說,比人們日常食用的玉米大豆所含的維生素都高。正因為其豐富的微量元素讓它很適合充當水產生物的飼料。國外的有些國家已經把微藻類生物應用到了水產飼料的生產中,在我國有些藻類產品也得到了安全認證,進一步證實了微藻類的安全性和實用性。
目前使用較多的螺旋藻、小球藻等微藻類,含有超過70%的蛋白質含量,超過了魚粉的蛋白質含量,可以作為魚粉的替代品。對此,人們進行了對比試驗,使用小球藻和柵藻飼養羅非魚,另一組使用傳統魚粉進行飼養,研究發現使用小球藻和柵藻飼養可以替代飼料中50%的魚粉含量,在同等含量的前提下進行對比發現前者的魚類生長的更好,各項生理指標也都高于后者。另一組對比試驗是將2%的橢圓小球藻加入到牙鲆幼魚飼料中,通過對比傳統的飼料喂養出的牙鲆幼魚的各項生長指標發現,多數指標都已明顯上升。微藻中含有的類胡蘿卜素和蝦青素等物質可以別提取出來充當水產飼料的色素增強劑,這一研究在早些時候便在鮭魚身上得到了證實并體現出了不錯的應用效果,在德國和美國都已在水產生物飼料中添加了藻類物質,得到了體色更好的水產生物,在我國的福州等地,也已經有部分飼料企業在針對食用類水產動物的飼料中也使用了小球藻和螺旋藻等作為飼料添加劑。此外,在水產飼料中對于w-3油的需求量很大,而微藻生物中又富含w-3長鏈脂肪酸,以及DHA和AA等物質,這些微量元素可以提高飼料的營養效率,同時還有助于水產生物免疫力的提高,所以微藻類生物應用到水產飼料中將為飼料市場開發提供額外的動力。
2 微藻作為水產飼料原料或飼料添加劑優點
(1)魚粉等作為飼料的原材料被更多地使用,但由于資源數量有限,就會導致價格的不斷升高。通過人工培育微藻生物并將微藻作為水產飼料原料或添加劑可以拓展飼料原料的來源。
(2)微藻的培育過程是可控的,從而可以調節其營養成分,特別是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可以根據不用的養殖對象和實際應用的現實情況進行調節。
(3)微藻生物分子對水產生物的生長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微藻類生物中富含有脂肪酸、維生素以及類胡蘿卜素等營養物質,可以使用較少的量從而達到較好的生長效果,對其進行合理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節約飼料用量。
(4)螺旋藻和紫球藻等微藻類生物富含的多糖物質可以很好地提高水產品的免疫能力。
(5)微藻類富含的如蝦青素等物質應用到水產生物中,可以較好地提高水產類的體色,提高觀賞和市場價值。
3 展望
微藻類生物在水產行業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其主要原因是其高密度的養殖和活性保藏的技術導致較高的應用成本,所以目前多使用人工配方餌料或者是其他餌料進行水產生物的養殖。隨著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養殖,更加在意水產生物的質量和品質而不單單是產量,水產品的質量也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將藻類微生物應用于水產養殖中具有很大的優勢,目前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隨著對其不斷深入的研究分析,以及應用特點的不斷展現,微藻生物分子將會有廣泛的應用。
目前我國微藻產量占全球產量的80%以上,具有難能可貴的優勢,可以在原料充足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技術,不斷進行產品創新,使藻類微生物在水產飼料中的應用市場得到較大的突破性發展,從而達到效益創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郭鎖蓮.微藻采收方法的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通報,2018,42(4):721-728.
[2]楊雨江,張輝,崔煥忠,等.葉黃素生物學功能及其在飼料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畜牧獸醫,2019,41(5):121-124
[3]GRAHAM J E, WILCOX W, GRAHAM L E.Introduction to the Algae—Occurrence, Relationships, Nutrition, Definition, General Features[M].Algae San Antonio: Pearson Education, 2009: 1-14.
[4] PREISIG H R, ANDERSEN R A.Historical review of algal culturing techniques.In Algal Culturing Techniques Edited by Andersen RA[M].London: Elsevier Academic Press, 2005: 1-12.
[5] DEL CAMPO J A, GARCíA-GONZáLEZ M, GUERRERO M G.Outdoor cultivation of microalgae for carotenoid production: current state and perspectives[J].Appl Microbiol Biot, 2007(74): 1163-1174.
[6] SPOLAORE P, JOANNIS-CASSAN C, DURAN E, et al.Commercial applications of microalgae [J].Biosci Bioeng, 2006(101): 87-96.
[7] ZHANG X W, SHI X M, CHEN F.A kinetic model for lutein production by the green microalga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in heterotrophic culture[J].Ind Microbiol Biot, 1999(23): 503-507.
[8] WU Z Y, SHI C L, SHI X M. Modeling of lutein production by heterotrophic Chlorella in batch and fed-batch cultures[J].World J Microb Biot, 2007(23): 1233-1238.
[9] BHATTACHARYYA S, DATTA S, MALLICK B, et al. Lutein content and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different cultivars of Indian marigold flower (Tagetes patula L.) extracts[J].Agr Food Chem, 2010(58): 8259-8264.
[10] CHRISTAKI E, BONOS E, GIANNENAS I, et al.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carotenoids originating from algae[J].Sci Food Agr, 2012(93): 5-11.
推薦閱讀:水產養殖畜牧養殖類期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