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關乎到國家的穩定和繁榮,農業生產方式越來越多樣化,農村經濟的發展也隨之多元化。本文針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政策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增強推廣力度、改善生產環境、加大政府支持等建議,希望能夠有效推動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
農業自古以來就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時代如何變更農業一直都受到人們重視。農村經濟的繁榮也會使社會穩定性加強,讓群眾幸福指數提升。但是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如何解決新問題成了當前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關于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政策問題
1、關于農業的政策問題
農業生產力隨著時代進步一直在穩步提升,糧食的產量也越來越可觀,但是一些問題也日漸暴露出來,這些問題體現在政策上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關于農村科技的政策力度不夠,我國在保護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專利上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國家在農業科技上的資金投入也不夠。據有關資料顯示,90年代發達國家在農業科技投入的平均強度為3.29,而同一時期我國僅為0.36。而且,科技成本也讓許多農民望而卻步,也有很多農民對科技保持懷疑態度,不了解機械種植的優勢,因為資金的限制也不敢嘗試新品種、新事物。這就需要政策支持鼓勵農民了解農業科技。第二,農業本身的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非常差,而我國又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氣象災害、地質災害等自然災害對農業的影響非常大,如何應對自然災害和自然災害所帶來的損失也是農業政策上亟需解決的問題。目前我國針對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政策大部分都是給予直接補貼,這是需要完善補充的政策。第三,近年來我國越來越注重生態環境,人們不注重土地資源保護有極大的關系,導致土地資源浪費、水資源浪費、垃圾成群,不僅影響糧食生產安全,也嚴重影響了土地利用率。此外,農藥的濫用嚴重污染水土,甚至還會造成生態失衡。這一切對生態平衡和人類健康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對此國家提出發展生態農業的政策,但是目前并沒有形成具體的政策體系,生態環境依舊沒有得到合理改善。
2、關于農村經濟的政策問題
農村經濟如何發展也是國家所關注的事情,為了扶持農村經濟發展,國家幾乎每年都強調原有的政策或者優化提出新政策,即使這樣“三農問題”依舊阻礙農村經濟發展。首先,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進程這一政策落實不到位,農業效益依舊低,農村勞動力過剩,農民工受城市人民的歧視。機械化生產讓農民解放雙手的同時也使農村勞動力過剩。農民開始需求新的發家致富的方法。而且大多數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大量農民涌入城市也會影響社會穩定,所以健全相關政策是很有必要的。其次,純農民收入過低,近年來農村經濟政策更偏向于多元化發展,其他職業的收入對比農業收入顯得農業的收入遠遠小于其他收入,這也導致了多數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大多農民都選擇向其他方向靠攏,大量土地就此將面臨荒廢的風險。最后,農產品銷售政策跟不上時代發展潮流,一些免稅、減稅政策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市場問題。農村發展慢、農產品市場調控力弱、農產品產量對市場價格影響很大,而農產品每年的產量往往會因為人為影響和非人為影響而不穩定。糧食供求,糧食價格時而不合理,糧食安全也會受到影響。
二、關于農業和農村經濟政策問題的建議
針對上面說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上存在的科技不普遍、勞動力過剩等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關于農業政策的建議
第一,想要農業發展的更好需要立足于科技,而農業科技的發展需要國家農業政策的支持。在政策上要注重農業科技,像是之前的《“十三五”農業農村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就是為了推動農業科技發展而做出的決策。新世紀我國關于農業科技發展的目標是主要領域技術水平得到提高,農業科技體系不斷得到完善,推動農業產業革命。此外還要制定推廣科技在農民中的普及有關政策。加大有關農業的科技在農民中的推廣力度,發放科普讀物,提升農民初步認識。政策里要支持各地建立農業科技展廳,定期組織農民群眾觀看,讓其了解、接受,機械化生產所帶來的便利。在相關地方建立科技試點讓農民看到成果,認識到科技的力量,從而放心去使用科技產品。提高科技在農業生產過程當中的普及率,重視科技,信賴科技。
第二,不局限于補貼政策,要制定關于改善生產條件,重視農田水利的建設的政策,以提高農業抗災能力。針對各地不同的自然災害做出不同的政策應對,由政府發揮帶頭作用,提供經費保障,聯合水利部門建立水利措施,在自然災害較多的地區建立水利建設體系,讓水利防洪抗旱自成一體。對氣象、水勢進行實時監控,及時加固河堤,做好農田排水、農田澆灌等相關工作。普及農民對抗自然災害的基本常識,提前預警自然災害,使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培育抗旱抗澇的品種,提高作物在自然災害當中的存活率。
第三,制定相關政策嚴格監管農藥使用劑量,要求遵守農藥使用說明上的劑量,不可多用、濫用,特殊情況需要特殊對待,需要政府對于農藥產品的掌控度。另外,建立生態農業政策體系,加強對水土的保護,建立多形式的回收措施,合理運用水土資源。盡可能的減少水土流失,對農業廢料要有特殊的處理,農村可以建立相關的監管體系,獎罰分明,讓農民建立起保護土地的意識,從而自主自發的保護土地保護環境。
2、關于農村經濟政策的建議
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相關政策支撐。首先,政策內容以應該以引導農村經濟朝著多元化多方位發展為主,使農村自己消耗掉過多的勞動力,讓農村形成自己的產業鏈。與此同時,制定農民工鼓勵政策,解決農民工就業的相關問題,鼓勵企業留用農民工,制定相關的福利體系。加強城市建設,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基礎崗位。可以定期開展專門針對農民工的相關技能培訓,提高其對城市的適應能力。其次,加大對農民的補貼政策的實施,保證資金徹底落實到農民手頭里,逐步增強農民對農業生產的信心。政策上,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不要忽略農田的管理,針對單純只靠農田收入的農民要提倡農產品二次加工,使純農民收入得到保障。
總之,政策上既要重視農業好農村經濟的發展,也要保護好農民的自身利益,確保其生產積極性。做到由政府為主導,企業為支撐,農民為主體的農業生產關系,讓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長久穩固發展。
推薦于都:唐山農業中高級農藝師職稱評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