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農村產業轉型后,許多地區的民宿行業發展步入了穩定期,在快速發展和轉型中出現的一系列民宿問題使得政府時行業的管控逐漸加強,對民宿的投資與政策也愈發理性。然而在管理的優化下,民宿同質現象嚴重、發展差異大等老問題依舊難以解決,飽和與分化問題的結合讓許多提升行業整體質量的手段并沒有發揮出理想中的效果。在現有民宿問題的對策研究基礎上以浙江省德清縣莫干山鄉村民宿為范本,通過對該地發展模式與產業轉型歷程的分析,探尋問題難以解決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鄉村民宿;發展模式;對策優化;實際協調;產業轉型
1 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人均居民收入得到了大幅提升,旅游市場需求的增長也使得國內民宿行業逐漸興起,目前公認的鄉村旅游發展起始點是在20世紀80年代,最早仍然主要以農家樂的形式發展,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提升和市場形勢的變化,其逐漸分化為酒店、客棧、鄉村別墅、民宿等形式,在鄉村振興與環保政策的雙重作用下,依托周圍自然旅游資源和自身基礎,發展民宿成為了許多村鎮的選擇。
受市場刺激,鄉村中快速發展的民宿行業在為地區帶來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難題,由于民宿數量增長過快,地方和政府缺乏對民宿管理和服務的經驗,一些地區過度控制導致錯失市場機遇,一些地區則出現過度擴張以至惡性競爭、環境破壞等情況,如何引導民宿的發展漸而成為重要研究問題之一。
2 研究綜述
現有對民宿問題的研究多集中在宏觀層面,主要從供給政策和產業組織形式等方面進行研究。例如王璐等(2017)在對民宿內涵進行辨析基礎上,剖析了民宿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政策。石洪凡(2017)在我國鄉村旅游民宿的產生背景、特色定位及其發展策略中,則提及到了產業組織形式的相關策略問題,并通過剖析現有組織形式存在的弊病,分析成功案例的發展模式并借鑒國外民宿發展范例闡述了民宿組織形式的重要性及未來發展方向。
在民宿業整體供求方面,一些學者通過對民宿產業供給鏈的研究指出了在政府、民宿、游客三者形成的循環鏈條中,各方應當采取何種措施保證產業良好發展(王渝、廖成林,2017)。政府的計劃與行業的自發努力結合能夠使整個供給鏈形成良性循環。盡管整體大方向是把握的重點,然而其中政府的具體措施則有待進一步討論。
除定性研究外,一些學者也基于調查數據建立模型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定量研究。胡敏(2007)基于對浙江省兩村莊游客的問卷調查,提出民宿經營中的異質性核心資源和民宿經營的主要競爭優勢,進而提出政府在法律法規、對民宿從業者的培訓、開展經濟合作組織方面的建議。除對游客的研究外,民宿經營者也是此類研究的重要研究對象,通過改善鄉村旅游業發展環境等政策措施提升經營者投資信心也被視為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途徑(趙越、黎霞,2010)。此類研究挖掘民宿核心競爭點,對民宿發展的主要問題進行研究。以辨析民宿內涵為基礎,立足于民宿的發展現狀及重要性,剖析鄉村旅游民宿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如法律法規不健全,民宿產品欠完善,營銷推廣不到位,生態環境面臨考驗等,并以此為基礎提出發展策略,表明了政府在法律、政策、環保以及充當合作組織中間人等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相關對策(王璐等,2017)。在普適性的策略指導下地方如何運用這些策略,使之與自身對民宿的管理服務實踐相結合仍然是決定指導意見實際效用的重要因素。
綜上,目前關于民宿發展過程中的問題的研究較為全面的分析了問題出現的原因和過程,指出了行業發展下通過政府引導投資者進行組織與合作最終實現共贏的可能。并對相關問題提出了具有廣泛適用性的策略與解決方案。但是在此類方案下缺少對不同層次、不同地區民宿的差異化研究,以及要如何將指導性意見與過去經驗同當下發展實際相結合才能使地區民宿發展保持健康,我們對此進行了相關研究。
3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該項目的調研分兩次,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方法進行。
2019年5月11日,本人所在調研組于浙江省德清縣廟前村進行了一次時長一天的預調研,簡要考察了當地環境和發展情況,使用預先準備的訪談提綱對該村一名村民小組組長進行了調研。該組長投資開辦民宿多年,承包大量土地經營,對與民宿和旅游業相關的政策變化較為敏感。
預調研結束后根據調研情況對訪談提綱進行了修改,小組于2019年7月下旬前往莫干山進行實地調研。本次調研一共走訪了仙潭、上皋塢、佛堂三個村莊。訪談對象包括民宿經營者、村干部、民宿內部工作人員。總受訪人數中民宿經營者占比達70%,居第一位,其次為主任、村長等地方干部。
對村干部進行的訪談主要集中在村收入結構與人口結構、本村民宿發展史及重要節點、民宿行業內部結構、對民宿的政策、文化發展情況等方面。對民宿經營者進行的訪談主要集中在經營受政策影響情況、提供服務范圍與種類、經營狀況與貸款數量、房屋設計與改建、民宿開辦時間、身份來源、是否從事副業等方面。對民宿內部工作人員(包括店長、代理人等)進行的訪談主要集中在客源與流量、行業競爭情況、經營受政策影響情況、從業者雇傭與培訓、身份來源等方面。調研結束后,調研小組根據調研筆記整理出有效文本16823字。
4 結果與分析
4.1 德清縣農村地區產業轉型的歷程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德清縣發展尚以第一產業為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當地林業的用材林即毛竹林。早期毛竹的價格能達到40余元50kg,故當時農戶種植出售毛竹能夠獲取大量利潤。由此衍生出大量竹制品加工制造業,也對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起到了吸納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工成本不斷上升而毛竹受市場波動影響價格不斷下降。
毛竹產業衰落后村民收入主要是到城鎮打工為主,這里是西部地區,以毛竹,小竹為主要生活來源,毛竹現在被許多東西代替,在20至30年前,竹子可以賣到40元50kg,現在20元kg,現在人均物價水平提高,加上請砍毛竹工人的工資(一天350元),反而會虧損。所以現在去城鎮的人會更多。
推薦閱讀:農村電力改造設計論文投稿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