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我國近些年一直在大力提倡農業生產環境保護工作,并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當中,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作用進行了反復的強調。可是,農業生態環境依然沒有被全面的重視,其中社會因素和人為因素已經成為了破壞我國農業生態環境的兩大主要因素,因此,在本文中,就將針對如何進行農業生態環境的維護與整治進行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 農業;生態環境;維護;整治
《山西農業科學》(月刊)創刊于1961年,由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主辦。主要刊載生物技術、遺傳育種、耕作栽培、生理生化、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貯藏加工、畜牧獸醫等學科的研究報告、學術論文及綜合述評等。
農業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為我們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生產及生活物質,對農業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并且對農業生態環境進行維護與整治,對于確保我們的生產生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農業生態環境進行維護與整治,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與轉變有很大的幫助。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由于缺少有效的環境管理制度,使得農業生態環境出現的很多問題對農業生產的安全造成了威脅,而且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也起到了阻礙的作用。
1 破壞農業生態環境的主要因素
1.1 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主要體現在社會意識和法律的實施兩方面。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當中存在著很多的漏洞,各種不同的獎懲制度在于傳統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下的執行力度還遠遠不夠,而且執行起來也較為困難,盡管政府對農業生態的環境保護做了很多的宣傳工作,可是對于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還是屢見不鮮。政府只是一味的追求眼前的一點利益,對于農業生態的維護卻完全忽視,他們更多的則是以破壞農業生態環境作為代價,創造自身的績效。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并沒有提前制定出合適的生產計劃,在占用土壤等資源的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到生態的重建問題,一旦生產失敗或者是結束,生態環境很有可能會繼續惡化,也正是這樣的問題,才使得農業生態保護受到了褻瀆。
1.2 人為因素
現如今,有很多的農業生產大戶,他們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不惜在農業的科學化生產中使用大量的農業和化肥,這樣一來,土壤和農產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在農戶施肥的過程中,對肥料當中的養分含量并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其中重金屬的含量,這也使得施肥出現了誤區,一般都是事情發生了,可是農戶卻還不知道。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的有些垃圾處理的并不妥當,像廢舊電池或塑料等被人們隨意丟棄,最后很有可能會匯聚到一起流入河流或是土壤當中,對河流和土壤造成了污染。同時,大量的開荒造田、采礦、廢物的隨意燃燒等,都會導致土壤的結構層遭到破壞、水土嚴重流失、空氣污染流竄等,進而使農業生態環境千瘡百孔。
2 維護與整治農業生態環境的有效措施
2.1 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獎懲要合理
首先,要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法規建設進行完善與改進,努力維護好農業生態環境體系,這就要從基層做起,加強對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要真正認識到生態環境與農業生產之間的利害關系。一旦發現破壞農業生態環境的行為,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必須要對其進行嚴厲的懲罰。其次,在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中,政府要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并以農業生態環境的維護工作為基礎,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的農業發展計劃,真正落實我國現行的管理法規與各項優惠政策。要加強農戶對于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讓他們能夠積極加入到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隊伍當中。各級政府對于農業生態環境的維護與整治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大力扶持生態發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宣傳,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的影響力。對于農業示范基地,定期對其土壤、農產品質量、周邊環境進行抽查,確保農業示范基地能夠做好榜樣作用。最后,政府還要打造出農業生產的綠色品牌,構建一套綠色生產的審核制度體系,建立起環保等級,要讓生態環境也成為消費者在挑選農產品時的一個衡量標準。
2.2 不斷創新技術,堅持可持續發展
我國盡管目前的農業生態環境維護與整治工作較為滯后,可消費者對于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卻越來越重視,各級政府也相繼提出了全新的發展目標,引導著我國農業沿著可持續發展及綠色的道路不斷地向農業生產的目標前進。同時,政府也應對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條例進行不斷的完善。現階段,為了有效避免出現土壤破壞和水氣污染的惡性循環現象,各地方也已經相繼建立了農業生態環境的監管部門,以此來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各項指標進行定期的檢測、預判,一旦發現污染問題,立刻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杜絕出現二次污染。伴隨著我國各項現代化技術的不斷創新,農業發展也需要實現現代化,面對可持續的發展戰略,要沿著綠色道路繼續前行,爭取早日實現零污染生產。這樣一來,就需要吸收各項科學技術的優勢,結合傳統發展的長處,堅持科學發展觀,把工業及服務業的發展控制在農業生態環境的可調范圍內。
2.3 要發動全員,提供政策保障
由于破壞農業生態環境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必須要制定一套良好的維護與整治方案,實行多管齊下,加大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大力普及農業政策及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各級政府,或者是基層鄉鎮,都要建立相關的環境保護機構,以此來對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進行宣傳,對農業生態環境的破壞區域進行有效治理。為了更好的保證農業生產環境可以有條不紊的進行生產,并且與時俱進,政府還要加大資金上的投入,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堅決做到“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3 結語
農業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我們日常生活及生產的重要支柱。做好農業生態環境的維護工作,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才能夠生產出具有優良品質,并且食用安全的農產品。但是,我國目前的農業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加上人們的環保意識薄弱,為了確保農業生產技術的現代化與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我們加強對農業生態環境的維護與整治,這是目前最需要的做的重要工作。
參考文獻
[1]田江.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協同發展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04).
[2]師洪文.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的農業生態思想研究綜述[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3).
[3]王允華,張海芝.農業生態環境建設與食品安全問題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