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糧食安全問題事關地區的長治久安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動下,浙江省的糧食供應逐漸滿足不了糧食需求,且糧食缺口量呈現出逐年遞增的情況。在國內糧食普遍短缺、氣候變化異常以及城市化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浙江省糧食供應面臨嚴重挑戰。本文根據浙江省實際情況,以浙江產糧大市——嘉興市為藍本來進行分析,提出要采取加大糧食生產補貼力度、降低糧食生產成本、提高糧食生產效率和科技水平、強化糧食儲監體系、建立糧食保障對接區和農業巨災保險制度等措施,為嘉興市的糧食安全監測提和保障供堅實堡壘。
[關鍵詞]糧食安全;保障;生產;經濟和社會發展
推薦閱讀:《山西農業科學》(月刊)創刊于1961年,由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主辦。主要刊載生物技術、遺傳育種、耕作栽培、生理生化、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貯藏加工、畜牧獸醫等學科的研究報告、學術論文及綜合述評等。
1 研究背景
糧食安全問題事關地區安全穩定,直接與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掛鉤,它既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同時又是農業和工業生產的部分原材料,在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根據嘉興市統計局數據,雖然嘉興市水稻產量穩居全省第一,糧食產量逐年增加,但是由于耕種土地面積的逐年下降和農民放棄糧食種植現象日益嚴重,導致嘉興市的糧食自給率逐年下降,對嘉興的糧食安全構成嚴重挑戰。目前,雖然嘉興市通過與其它產糧大市進行對接,能夠從數量上保證居民生活所需,但是隨著糧食缺口的擴大化和全國耕地面積的普遍減少情況的進一步發展,必將導致糧食供給出現短期瓶頸,影響居民的生活和社會的穩定。同時從更寬泛的糧食安全角度來說,現行政策也存在諸多問題隱患,比如耕地面積減少到一定程度后導致的產量劇烈下降,糧食供應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均衡,耕地被水源污染等情況,土地產出率逐年下降,糧食生產成本增加等問題。因此,我們針對嘉興的糧食安全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分析,以便為保障浙江省糧食安全、高質量供應提供借鑒。
2 嘉興糧食現狀
2.1 嘉興糧食生產基本情況
嘉興市作為杭嘉湖平原一部分,歷史上一直是糧食的主要生產基地。近年來由于工業化和房地產業的逐漸發展和興起而引起耕地的減少,導致嘉興市的糧食生產量總體呈下降趨勢(具體見表1),嘉興市的糧食生產量在2005年為1193953t到2010年為1344351t,增長了12.6%,而到2013年增加到1388319t,相比2010年只增長了3.2%,之后嘉興的糧食生產量開始逐年下降,到2015年糧食生產量只有1221386t,相比2013年下降了12%,到2016年糧食生產量又進一步減少到1169733t,相比2015年又下降了15.74%,表明嘉興市糧食生產能力的下降速度在加快。
2.2 嘉興糧食消費基本情況
近年來,嘉興市的米、面糧油等消費情況增長呈現出前高后平的情況(具體見表2),2006年為22635萬元,到2015年達到最高點129783萬元,到2016年銷售額為117726萬元,相比2015年下降9%;在米、面制品及食用油的購進情況方面,2006年為22635萬元,到2014年達到高點125135萬元,之后呈現除穩中有降的情況,2015年為124943萬元,到2016年下降為120175萬元,相比2015年下降3.8%;于此同時購進總額占銷售總額的比重卻逐年增加,由2006年的95%增加到2010年的105%,之后又從2011年的95%增加到2016年的102%,表明嘉興市本身的米、面糧油制品的加工能力不足,供給嚴重依賴其它地區。
2.3 嘉興糧食供給及缺口情況
近年來,雖然由于“五水共治”戰略的實施,使生豬飼養量下降,導致嘉興市糧食的需求量呈減少態勢(具體見表3),由2012年的354.77萬t減少到2017年的256.36萬t;但在糧食供給量方面,由于糧食賺錢效應的降低和農業用地減少雙重因素的影響,導致嘉興市糧食供給量整體也呈下降態勢,由2012年的138.43萬t下降到2017年的122.9t,5年間下降11.2%,下降速度比較快,對嘉興市糧食安全構成一定挑戰;同期嘉興市口糧消費呈緩慢增長態勢,由2012年的107.56萬t增加到2017年的115.89萬t,5年間增長了7.7%,且口糧自給率始終大于100%,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嘉興市糧食安全提供了保證;在嘉興市糧食對外依存度方面,近年來也略呈下降趨勢,由2012年的60.98%下降2017年的52.06%,但整體上嘉興市對外糧食依存度依然比例較大,說明嘉興市糧食安全存在對外部依賴強的問題。
3 嘉興糧食安全面臨的挑戰
3.1 國內糧食供需平衡難度大
從全國范圍來看,隨著國家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導致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轉變為城市建設用地,很多地都是城市周邊的上等農業用地,特別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周邊的優良農田根據自然資源部數據(具體見表4),我國的城市建設用地數據逐年增加,由2012年的3690.7萬hm2增加到2016年的3909.51萬hm2;于此同時,我國的耕地面積卻逐年下降,2012年我國的耕地有13515.85萬hm2,到2016年耕地下降到13492.1萬hm2,4年間耕地凈減少了23.75萬hm2,但是凈減少額是在通過其它一些方式對耕地的補充后數據,而補充的耕地的質量普遍不高,因此優良農地的減少數據要遠遠大于這一數字,這對國家的糧食生產構成重大挑戰。
近年來,我國對國外糧食的依賴度逐漸增加,2012年我國共進口糧食7842萬t,其中谷物相關產品進口為1398萬t,稻谷和大米進口為236萬t,小麥進口為370萬t,大豆進口為5838萬t;到2016年我國進口糧食總量增加到11287萬t,其中谷物相關進口2199萬t,稻谷和大米相關進口356萬t,小麥進口341萬t,大豆進口為8391萬t(具體見表5)。表明我國整體上糧食進口量較大,對國內糧食短缺地方的糧食安全供應會構成一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