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重慶市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點直轄市,其轄區內有超過2 000萬的農業人口,再加上所處地理位置有著十分優越的氣候環境、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以及水資源,為農業發展創造出良好的先天環境。從當前重慶市農業發展的現狀來看,農產品產量呈現出較大幅度的增長,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力度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變得更加豐富和完善。重慶市政府積極響應國家政府的農業政策,重視農業科技的重要作用,要求保護農業知識產權,促進農業技術成果轉化,并不斷加強對農業植物新品種的保護工作,使得農業整體水平得到較大的提升,農業經濟逐漸成為重慶市的重要經濟支撐之一。本文首先對重慶市的基本情況展開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探討其農業發展的現狀以及對植物新品種的保護情況。
[關鍵詞]農業現狀;植物新品種;保護情況
重慶市是一個有著2000多萬農業人口的直轄市,農業發展水平對重慶市整體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近十年來,國家對“三農”問題非常重視,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更是明確要重視農業科技的重要作用,要求保護農業知識產權,促進農業技術成果轉化[1-3]。由此可見,要發展農業,就需要加強對農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本文重點對農業知識產權保護中的重要一環——植物新品種保護進行研究。
植物新品種保護是指對野生植物進行發現或者人工培育,并對其進行開發而獲得的植物品種,具有穩定性、新穎性、一致性以及特異性的特點,是一種知識產權保護的形式。單位或者個人完成植物品種的育種并對該植物品種進行授權,享有該植物品種的獨占性和排他性。植物新品種保護作為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僅是順應農業科技進步的產物,還符合了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要求。
1 重慶市基本情況
重慶市地處我國青藏高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是我國西南部的重要發展窗口,是中國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直轄市,具有中等省的規模,區域間、城鄉間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發展現狀和發展潛力等差異很大。重慶市總共管轄38個區縣,其中包括871個鄉鎮以及8 967個村莊[4-7]。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中山地占76%,有“山城”之稱。由于重慶市位于我國西南部,其經濟發展的先天環境和后天環境遠遠比不上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特別是重慶城市對其農村的帶動效應明顯不足。
重慶市位于東經105°11'-110°11'、北緯28°10'-32°13',東西長470km,南北寬450km,轄區面積達8.24km2,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全年平均氣溫為18℃左右,日照總時數1000-1200h,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溫潤多陰、雨熱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mm,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說[7-10]。氣候的優越性使得重慶市的農業資源相當豐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植物資源豐富。截至2015年底重慶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5.4%,各類植物數量多達6000種,其中藥物植物資源、農作物的植物資源尤其豐富。
(2)動物資源豐富。重慶市目前已有各類動物資源600多種,其中包括金絲猴、華南虎、蜂猴、黑鸛等近100種國家重點珍稀保護動物。在已有的40多種畜禽類動物中,有“華夏國寶”之稱的榮呂豬成了全國三大豬種之首,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也成了全國最大的長毛兔生產基地[11-12]。
(3)水資源豐富。重慶市位于我國青藏高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水資源極其豐富,截至2012年,重慶市全年水資源總量達451.40億m3,比2011年減少21.8%;年平均降水量1023.9mm,比201 1年減少13.8%;年末6座大型水庫蓄水總量10.83億m3,比2011年減少49.4%;整治病險水庫405座。水資源的豐富對促進農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 重慶市農業現狀
隨著生產環境和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重慶市2016年的農業生產產量不斷增加,總體呈現平穩發展的態勢。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324.66億元,比2015年增長4.7%。其中,種植業862.30億元,增長4.4%;畜牧業320.69億元,增長2.9%;林業53.61億元,增長11.3%;漁業66.64億元,增長10.2%;農、林、牧、漁服務業21.42億元,增長9.8%[13]。
2.1 農產品產量增長
重慶市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全年平均氣溫為18℃左右,日照總時數1000-1200h,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溫潤多陰、雨熱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mm,農業生產氣候適宜。雖然其糧食生產一直受到洪澇災害和病蟲防治的威脅,但是由于政府近年來采用了大量的措施進行防治,2016年重慶市的糧食總產量較2015年有所增長[14-16]。重慶市2016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25萬hm2,比2015年增長0.7%;糧食綜合單產23kg/hm2,比2015年增長0.2%;全年糧食總產量達1166.0萬t,比2015年增長1.0%,其中稻谷產量510.55萬t,增長0.8%,小麥產量19.64萬t,減產14.1%,玉米產量264.69萬t,增長1.9%。
隨著農業市場的不斷完善以及農作物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重慶市為了進一步的提升該農作物的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健康持續的發展,開始大力扶持并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的特色效益農業,尤其是加強經濟作物的健康發展,實現了經濟作物由“量”到“質”的轉變[17-20]。2016年,重慶市油料播種面積32萬hm2,增長3.4%;蔬菜播種面積74.71萬hm2,增長2.1%;水果種植面積36.03萬hm2,增長2.8%;中藥材種植面積12.32萬hm2,增長8.7%。
推薦閱讀:《廣西糧食經濟》經濟刊物。以刊登糧油購、銷、調、存、加工、糧食企業管理改革,區域糧食經濟戰略,完善合同定購制度和糧食“雙軌制”,改革食品結構,擴大糧油商品流通,發展橫向經濟聯合,糧油體制改革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和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