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農業土地流轉方式的變化和發展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農業科技時間:瀏覽:

  這篇農業科技論文投稿發表了農業土地流轉方式的變化和發展,針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存在的深入調查問題進行了歸納總結,給出了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對策,逐步轉變農村土地的流轉方式,解決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為涇川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提出了發展方向。
 

河北農業科學

  關鍵詞:農業科技論文投稿,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思考

  1流轉現狀

  涇川縣共有14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總耕地面積約5.9萬hm2,7.4萬戶,31.78萬農業人口。隨著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業產業化的推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種養大戶對農村土地的需求日趨強烈,推動和加速了農村土地流轉。截至2014年6月底,全縣有3.281萬戶農戶流轉出土地6655.3hm2,占家庭承包經營總戶數的45.4%、總面積的14.1%。

  2流轉特點

  2.1流轉方式逐步轉變

  土地流轉是在充分尊重農業發展實際的基礎上,鄉村組織積極指導農民群眾探索實踐,由過去互換、代耕等無償流轉逐步轉變為出租、轉包等有償流轉,全縣以互換、出租、轉包等方式分別流轉土地2385.3hm2、2486hm2、1141.3hm2,各占流轉總面積的35.8%、37.4%和17.1%,而委托第三方經營等其他方式流轉642.67hm2,占9.7%。

  2.2管理服務不斷規范

  在管理上,建成縣級流轉服務中心1個、鄉(鎮)流轉服務站15個、村級流轉服務點215個,統一規范了土地流轉合同樣本,累計簽訂合同2.172萬份3585.3hm2,占流轉總面積的53.9%。

  2.3受讓主體多元發展

  土地流轉能夠與產業發展結合,流轉土地用于種植糧食作物的1957.3hm2、占29.4%,用于種植蔬菜的1148hm2、占17.2%,用于發展林果業的3283.3hm2、占49.3%,用于發展畜牧業的266.67hm2、占4.1%。受讓主體已從初始本村農戶之間的流轉,呈多元發展局勢,逐步流轉入工商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種養業大戶等。其中流轉入農戶4488hm2、占67.4%,流轉入專業合作社828hm2、占12.4%,流轉入企業756.67hm2、占11.4%、流轉入其他主體582.67hm2、占8.8%。經營模式主要有五種:(1)大戶(家庭農場)承包型,如四川客商王建仁在荔堡、涇明等鄉鎮租賃土地約103hm2種植藥材;荔堡鎮劉山村農民蘇元紅經營耕地8hm2用于糧食種植,形成了家庭農場雛形;玉都鎮農民馬正興在豐臺鄉張觀察村租賃果園8hm2,積極探索開展林下養殖、技術培訓、農資供應、信息服務等果畜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子,并于2013年在全縣第一個注冊成立了家庭農場。

  (2)產業帶動型,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制種、苗木、大棚瓜果、蔬菜、畜牧養殖等特色產業帶動土地流轉。如靜寧人郭坤,在黨原鄉城劉村、西聯村、東聯村、高寨村租賃土地建成果園示范基地190hm2;汭豐鄉棗林子村流轉土地17.53hm2,建成大拱棚40座、日光溫室40座、小拱棚600座。

  (3)公司經營型,以農業實體公司為主體,采取“公司+農戶”或“公司+基地+農戶”等方式,有規劃、有組織、有步驟地發展規模農業、高效農業。如潤泰牧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汭豐鄉建造10萬只肉雞養殖小區,涇川縣興璐綠化公司租賃城關鎮芋子溝林場24hm2耕地,建成良種苗木繁育基地。

  (4)股份經營型,以村組為單位,引導農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集中土地,集約經營,組建專業合作社,如黨原鄉丁寨村森源苗木合作社建成苗木繁育基地45.33hm2。(5)農民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型。合作社承租經營農戶土地,擴大種植養殖規模,實施標準化生產,提供種養技術、生產資料購買服務,統一收購貯藏、統一組織銷售。至目前,全縣28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承租經營農戶土地面積達828hm2。

  3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

  3.1思想認識不夠到位,流轉受小農意識束縛

  部分農民群眾小富即安思想比較嚴重,對土地流轉心存疑慮,投資興業怕擔風險,流轉土地怕失去承包權,習慣于守土經營而不愿流轉,加之在目前土地承包體制下,進行生產經營可享受國家的惠民補貼,特別是近年來征用土地賠償標準提高,農民群眾怕土地流轉出去后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害。

  3.2流轉存在短期行為,土地集中成片流轉難

  (1)由于土地在很大程度上擔負著農民的生活保障功能,農民怕失地后生活無著落,不敢把土地長期流轉出去,流轉期限往往比較短,多為1~3年,穩定性比較差。(2)土地流轉涉及農戶多,每個農戶的想法不一致,協調難度大,組織化程度低,流轉形式比較單一,部分土地流轉后處于零星分散狀態,限制了土地集中成片流轉,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生產需要。

  3.3流轉機制還不夠健全,配套服務跟不上

  流轉中介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縣、鄉、村三級流轉工作機構隊伍不夠健全,流轉市場平臺沒有建立,配套服務、管理指導等跟不上流轉土地需求。大部分農戶土地流轉后,不能積極主動申請備案和合同鑒證,流轉雙方以口頭協議為主或簽訂合同不規范。

  3.4流轉土地開發利用層次較低,產業帶動作用不夠充分

  流轉土地絕大部分仍處于自發的、粗放的、低層次的經營狀態,流轉規模小、投入低、科技含量不高。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專業大戶引領帶動能力不強;另一方面由于流轉期限短,穩定性較差,致使承包戶不愿在土地上投入過多成本,科學管理跟不上,存在掠奪式經營的問題,難以挖掘土地的最大效益,限制了土地的有續利用、規模經營。

  4土地流轉情況的對策建議

  4.1引導適度流轉

  采取貼近農村、貼近農民的多種方式加強宣傳,使廣大農村基層干部及群眾從思想上深刻領會和掌握國家涉農法律、法規及黨對農業尤其是土地方面的政策精神,讓農民了解政策,積極流轉。由財政設立土地流轉獎勵基金,給予流轉大戶一定資金獎勵,在農田水利、糧食蔬菜生產、畜牧養殖等項目上優先安排給土地流轉規模經營主體。加快建立健全適合農村特點的社會就業、養老保險、合作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形成有利于人口和產業向城鎮集聚的政策環境,消除農民離土的后顧之憂。積極為流轉大戶探索政策性農業保險,建立農業風險防范機制,確保一旦災情發生,及時足額理賠到位。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抵押、擔保等辦法,為流轉大戶破解融資難瓶頸。

  4.2加強模式引導

  在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前提下,逐步引導由個人向能人流轉,由單戶向大戶流轉,由外出向留守流轉,由集體組織農戶統一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流轉。鼓勵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主導產業,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形成“一村一業、一村一品、一社一品”,注重培養典型,堅持示范帶動。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扶持、權益保障等措施,為規模經營主體流轉土地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4.3健全服務機制

  即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網絡信息平臺和土地承包糾紛仲裁調處體系,及時向農戶提供規范的土地流轉合同文本,協調土地流轉雙方的利益,設立規范程序,加強對流轉大戶的資格審查,規范土地流轉信息發布、申報、協商、審查、簽訂、檔案管理等程序。幫助流轉大戶內部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以增強突發事件和抗御風險的應對能力;加大培訓力度,為流轉大戶培養更多的農技員和管理員;加強信息科技服務,為農民、土地承包戶提供準確的市場信息和科技信息,主動做好政策、法律的咨詢和指導調解工作,以促進土地流轉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

  4.4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促進農村土地規范有序流轉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不僅是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一種有效途徑和方法,更是強化物權登記,有利于建立歸屬清晰、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農村產權制度。因此要加強領導,落實工作經費,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促進全縣農村土地規范有序流轉。

  作者:韓梅 薛玉鋒 單位:涇川縣農牧局

  推薦閱讀:《河北農業科學》創刊于1992年,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昌县| 宜黄县| 江北区| 霞浦县| 合作市| 惠东县| 苗栗市| 苍梧县| 凯里市| 盐城市| 英德市| 内江市| 中西区| 霸州市| 屏东市| 靖远县| 依安县| 南和县| 漠河县| 胶南市| 中卫市| 甘孜县| 彭水| 偏关县| 泰安市| 濉溪县| 扶沟县| 台中县| 龙川县| 克山县| 沛县| 镶黄旗| 乐平市| 邯郸市| 新邵县| 锡林浩特市| 垣曲县| 克什克腾旗| 泌阳县| 元朗区|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