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金融行業也在不斷發展中,農村金融也是各個城市改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國各個地區根據不同情況改革現狀也不相同。本文是一篇農業經濟期刊投稿范文,主要論述了示范區農村金融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與實地調查,分析了楊凌農村金融的發展現狀,需求狀況,農村金融供給主體。探討了楊凌農村金融改革的目標定位,提出楊凌農村金融改革的建議:設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完善現代農業金融支撐體系;創新涉農金融產品,提升金融服務現代農業的能力。
【關鍵詞】農村金融,目標定位,內容
楊凌作為全國唯一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要完成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帶動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不僅要在農業高新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上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而且也應在農村金融領域做出積極的探索。2016年暑假期間,筆者通過問卷調查與實地調查,對楊凌示范區農村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楊凌示范區農村金融改革的戰略目標和主要內容。
一、楊凌農村金融發展現狀
1、農村金融需求狀況分析
根據金融需求行為的不同,可將農村地區的資金需求主體分為農戶和農村企業,其中按照家庭經營方式和收入水平,農戶可以劃分為貧困農戶、維持性農戶和市場型農戶;按照企業經營的特點,農村企業可劃分為農村工商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不同類型的農戶和農村企業,在金融需求的形式和滿足金融需求的手段上不盡一致。本研究以大寨鄉村民為調查對象,以訪談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共選取21個樣本數據。樣本特征具體如下:調查樣本農戶中,高中畢業樣本數量近一半,這意味著被調查群體是農村地區的知識層次較高的群體,其行為更能代表目前楊凌地區農戶從維持型經營向市場型轉變的特征。此外,樣本農戶家庭年收入多數集中在2—3萬元,占樣本的47.62%,其次是戶收入在1萬元以下的,占樣本總量的38.1%,農戶家庭年收入超過三萬的僅兩家,占總樣本的僅10%。(1)資金需求情況。調查顯示,95.3%的樣本農戶認為急需資金,所需資金的目的,其中有80.95%農戶是用于擴大農業生產,這與楊凌示范區正在大力推動設施農業發展是有極大關系的。此外,還有4.76%的農戶是由于生活困難需要貸款,4.76%的農戶是為了工業等非農投資項目投資,9.52%的農戶是為了子女上學等其他原因而需要資金借貸。(2)農戶愿意選取貸款的途徑。調查顯示,76.19%的農戶是愿意從楊凌農村商業銀行(前身為楊凌示范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獲得貸款,主要原因是手續簡便和利率較低,而愿意從農業銀行貸款的占總樣本的18.18%,但是從楊凌農村金融機構的供給來看,農業銀行已經不再開展農業貸款業務,目前向農戶提供貸款的唯一渠道是農村商業銀行。(3)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資金來源。楊凌示范區在2008年以來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多數農戶愿意進行投資建設。設施農業建設的資金來源,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政府補貼,補貼標準為1.5萬元/棚,一部分是農村商業銀行貸款,在政府補息和擔保的情況下,農村商業銀行提供給每個農戶1萬元/棚的貸款,為期三年,最高額為3萬元,另一部分是農戶自籌,按照楊凌一期大棚的費用來看,農戶需要自籌的資金是5000元左右/棚。按照這種資金籌集方式,對于承包大戶(大棚數量超出3個)來說,農村商業銀行最高額度3萬元貸款的標準,無疑加大了農戶自籌資金的難度,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種植大戶的培育。從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兩位農戶通過抵押的方式分別從農村商業銀行獲得40萬元和10萬元的貸款,其他農戶的貸款額度均沒有超過3萬。農戶自籌資金的部分,有16.67%的農戶從親戚處獲得的借款,其中有兩位農戶是以低于農村商業銀行付息的方式從親友處獲取的借款,其他的均是無息借款。(4)抵押擔保品創新狀況。為加怏推進農村金融改革,拓寬農民、涉農企業融資渠道,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楊凌示范區出臺了農村產權貸款試點工作意見,積極開展農村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將農村土地經營權、農村房屋、農業生產設施、活體動物及果樹等生物資產納入農村產權抵押物范疇,做到凡是產權明晰、可評估定價的農業生產資料都根據《楊凌示范區管委會關于開展農村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的意見》進行抵押融資,最大范圍的盤活農業生產資料資產,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業務試點工作初見成效。但從訪談結果來看,在農村實際貸款中,其手續是比較繁瑣的,首先會對農戶進行信用等級評定,要求其必須提供一定的有效擔保,且有舊賬的必須還清等,在滿足一系列條件之后,才能獲得貸款。另外,雖然農村商業銀行和太平洋保險公司合作推出的新的金融產品——安貸寶產品,由于對農戶宣傳尚不到位,因此產品尚不能被農戶所接受,也進一步影響到農戶還貸的能力和積極性。(5)農業保險市場發展狀況。對于農業保險方面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大寨鄉還沒有農戶參與,主要是由于楊凌人民保險公司開展的農業保險業務主要是限于奶牛和生豬等養殖業領域,而對于蔬菜等種植業并末涉獵,且規模在不斷縮小。
2、農村金融供給主體分析
目前農村金融供給主體主要包括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農村正規金融是指受金融監管部門監管的金融機構或者活動,楊凌地區正規金融機構主要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而非正規金融主要是指民間借貸,包括私人之間借貸、地下錢莊等。(1)農村正規金融現狀分析。楊凌農村正規金融體系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組成部分:①中國農業銀行。農業銀行是農村金融的重要力量,涉農貸款包括專項農業貸款、常規農業貸款、鄉鎮企業貸款、農村供銷社貸款、農副產品收購貸款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等。主要服務對象為鄉鎮工業企業和農業企業等,很少對農戶貸款。1997年后,農行商業化改革步伐加快,貸款結構不斷調整,貸款范圍逐漸擴大,涉農貸款比重逐漸下降。②農業發展銀行。作為政策性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職能定位隨著國家農業宏觀調控任務,尤其是糧食市場調控的變化而不斷調整。楊凌示范區農業發展銀行成立于2009年8月,雖然正式成立時間較晚,但是一直以來與示范區有業務往來,對楊凌示范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給予很大的支持。③農村商業銀行。在正規金融機構中,農村商業銀行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其貸款對象包括農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其中農戶是主要貸款投向。但農村商業銀行“內部人控制”問題比較嚴重,再加上體制和政策性因素,使得農村商業銀行的資金投放能力有限。④郵政儲蓄。郵政儲蓄具有單一的金融服務功能,長期以來只提供儲蓄服務,沒有貸款業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村資金的外流。楊凌示范區于2008年10月31日成立郵政儲蓄銀行楊凌支行,推出了郵政儲蓄小額質押貸款業務。⑤農業保險。在20世紀90年代初,農業保險規模曾一度有過較大發展。后來因虧損嚴重,加之人保公司由政策性保險公司轉為商業性保險公司,農業保險的規模逐年下降,在楊凌甚至出現中斷現象。在國家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政策的支持下,2008年開始人保公司在楊凌示范區重新開展此項業務。(2)農村非正規金融。非正規金融是與“官方”金融組織相對而言的,是指處于正規金融體制范圍之外的組織或活動。非正規金融組織或活動包括所有處于金融監管部門監管之外發生的金融交易和借貸行為。個人借貸是民間最常見的一種短期融資方式,一般以“欠條”為憑證,主要用于生活臨時資金急需,如結婚、建房等,現在從事工商業活動的農戶和中小企業也常通過此方式獲得資金。國務院1998年7月頒布的《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除了部分小額信貸、不計息的親友借貸和企業團體間借貸之外,其他非正規金融機構或者活動均屬于非法。調查數據顯示,楊凌示范區80%左右農民的資金籌集主要依賴于計息或者不計息的親友借貸來獲得資金,主要原因在于農村正規金融渠道獲取的資金手續繁瑣,需要擔保,且貸款利率高等。
二、楊凌農村金融改革的目標定位
總體來說,楊凌示范區農村金融改革的目標定位是:加快建立健全適應“三農”特點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
1、建立健全“多層次力”的農村金融體系
對不同層次的農村金融需求主體,應以不同層次的競爭性金融結構來滿足。首先要充分發揮商業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組織的作用,逐步使農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成為農村金融體系的骨干和支柱。其次要制定多層次的農村金融政策,鼓勵和引導其他金融組織為“三農”和縣域經濟服務。最后要形成多層次的農村金融競爭市場體系。
2、建立健全“廣覆蓋”的農村金融體系
建立健全“廣覆蓋”的農村金融體系,切實解決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等問題。首先要適度調整和放寬農村地區金融機構準入政策,降低準入門檻。其次要鼓勵和支持發展適合農村需求特點的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培育多種形式的小額信貸組織,引導農戶發展資金互助組織,規范和引導民間借貸。最后要鼓勵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強農村貸款利率的靈活性。
3、建立健全“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
農村各類金融機構要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商業性金融應是主力軍,只有商業上可持續,才能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政策性金融在獲得財政補貼后,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事先確定好財政補貼的各項規則,由政策性金融機構來承擔各類金融風險,對政策性業務實行公開透明的招標制。要創新小額貸款方式,擴大小額貸款服務,努力滿足農戶和農村微小企業貸款需求。完善和推廣農戶聯保貸款,著力開發農村商業信用貸款,積極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開發農產品期貨新品種,降低農業生產經營的風險。要在推進農村金融改革的同時,切實加強和改進農村金融監管,防止出現新的金融風險。
三、楊凌農村金融改革的建議
1、設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完善現代農業金融支撐體系
(1)設立楊凌現代農業股權投資基金。設立楊凌現代農業股權投資基金。基金規模200億,首期按50億元左右規模設立。聯合國家開發銀行等機構參與組建,聘請市場化專業機構管理,主要投向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其提供穩定的股權融資渠道。(2)設立楊凌現代農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爭取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創新基金管理中心參股支持,省上予以配套,吸引社會資金共同投資設立規模4億元的楊凌現代農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推動楊凌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3)設立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由相關銀行作為主發起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示范區管委會、國外從事小額信貸的戰略投資者和區內龍頭企業共同參股,設立一家注冊資本3000萬元的村鎮銀行。引進民營資本組建兩家小額貸款公司,專門服務于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建設和發展。(4)構建涉農擔保體系。支持示范區擔保公司增資擴股至2億元,逐步做強做大。吸引陜西農業擔保公司和民營商業性擔保公司在示范區注冊并開展業務,加強與省再擔保公司合作,建立以示范區擔保公司為主體、省再擔保公司和省農業擔保公司為依托、其他商業性擔保機構為補充的擔保體系。(5)吸引各類金融機構向楊凌集聚。鼓勵區內金融機構不斷完善組織機構和運作機制。支持各類社會資本在示范區投資組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引導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在示范區設立分支機構,切實加大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力度。
2、創新涉農金融產品,提升金融服務現代農業的能力
(1)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推進濃縮果汁、生豬等品種在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示范區設立強筋小麥、菜籽油等農產品期貨交割倉庫。支持恒興果汁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訂單+期貨”的經營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建立期貨和現貨有機結合、互為補充、相互參照的農產品市場體系。(2)推進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加大涉農龍頭企業和高科技企業上市培育和支持力度,開辟涉農高科技企業上市“綠色通道”,推動郝其軍制藥、本香食品等重點企業早日上市,并積極爭取將楊凌納入“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代辦轉讓系統”試點園區,引導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籌集發展資金。(3)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城投債。組織區內資信優良的涉農中小企業,采用“分別負債、統一擔保、集合發行”的方式發行涉農中小企業集合債,適時將集合發債企業范圍擴展到省內乃至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同時,整合資源,發行城投債,優化債務結構,探索解決涉農中小企業及示范區自身融資問題的新途徑。(4)開展科技保險和“三農”保險等保險業創新試點。爭取列入國家保險創新發展試點城市,支持各類保險機構開展設施農業保險、牲畜保險、科技保險試點,圍繞設施農業、生豬、肉牛等重點產業逐步開展農業保險,擴大政策性保險的覆蓋面。大力發展“信貸+保險”的金融服務新產品,推廣“銀保富”業務,建立銀行與保險聯動支農新機制。(5)擴大涉農有效擔保品范圍。鼓勵擴大農戶和涉農企業申請貸款可用于擔保的財產范圍,開展知識產權、股權、活體動物、經濟作物、應收賬款、保單、報關單、倉單、大型農用生產設備抵(質)押擔保業務,解決農戶和涉農企業擔保物不足的問題。(6)探索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業務。在切實保障農民權益的原則下,由農業部門(房管部門)辦理權屬登記,以農民擁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戶房屋產權和蔬菜大棚等作為貸款抵(質)押物辦理貸款,探索建立農民財產抵押登記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激活土地的要素活力,破解農戶貸款難問題。(7)加大集合信托等金融產品支農力度。與信托公司合作發行“涉農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集合資產信托計劃”,積極推動有市場、有效益的涉農企業運用集合資金信托進行融資,并逐步擴大發行規模和發行企業范圍。組織發行“涉農中小企業集合票據”,拓寬融資渠道。
【參考文獻】
[1]劉有全.我國農村金融體系創新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
[2]溫家寶.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進金融業持續健康安全發展[J].求是,2007-03-01.
[3]李勇、丁秀玲.楊凌示范區探索現代農業金融新模式[N].西部時報,2011-05-24.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期刊推薦:《農業經濟》(月刊)創刊于1981年,由遼寧省農業經濟學會主辦。本刊辦刊宗旨:為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為領導機關宏觀決策服務,為農業經濟學科建設服務。讀者對象為從事農經工作的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以及大專院校經濟類專業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