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現在對菊花種植栽培上的新技術應用措施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促進菊花的種植呢?本文是一篇農業科技論文。盆栽菊常見的病蟲害有銹病,蚜蟲,紅蜘蛛等。銹病:主要以黃色孢子堆在葉背面為害。前期發生時需要及時去除病葉,后期發生時主要以藥劑防治為主。
摘要:藥劑防治采用阿米西達,保麗安的效果比較好,而戊唑醇,腈菌唑的效果稍差。打藥時要至下而上,盡量打到葉背面。蚜蟲:盆栽菊后期栽培時容易發生。用刺吸式口器在葉片和花蕾上危害,容易造成煤污病。并且影響菊花品質。
關鍵詞:種植技術,栽培管理,農業科技論文
1 中期栽培技術
1.1 采穗從5月份起,當保留的盆栽菊母苗長到一定高度時,可以挑選節間短、莖桿粗、長勢強、無病蟲害的植株,從中采收插穗。
1.2 整理插穗采收后,需要進行整理工作。統一留5cm長度,去除下部多余葉片,留上部2~3片葉即可。
1.3 扦插插穗整理后,即可進行扦插工作,扦插時,將插穗條基部放入25mg/kg的吲哚丁酸生根劑溶液中,浸泡3~5s后,立即拿出,插入沙床約2cm深度。扦插后立即澆水1次。然后每天澆水2~3次。保持室內濕度,防止插穗枯萎。
1.4 上盆插穗在沙床上大約14d后即可生根。生根以后將插穗從沙床中取出,裝入12cm直徑的小盆中,盆中先添少量土,放入穗條以后再填少量土壓實。使插穗頂端能夠露出盆沿。便于生長。
農業論文:《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雙月刊)曾用刊名:(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農業管理科學)1985年創刊,刊發三農研究的最新成果,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同時刊發各高校、科研機構的前沿理論成果。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1.5 控水盆栽菊在換盆時需要澆1次透水,防止干旱死去。現蕾后期至開花前期之間需要多澆水,促使盆栽菊開花。在除此之外的生育時期,保證成活的情況下,需要進行適當的水分控制。澆水時間夏季建議早上,秋季建議中午。要按“見干見濕”的原則進行。
1.6 換盆待盆栽菊在小盆長至一定高度,根系發展受到限制時,需要換上20cm或者更大直徑的大盆進行培養。每次換盆后,使用新土添入盆內。添土時可以先填少量土,保證土坨不左右傾斜,放入土坨后再填入少量土后壓實,注意不要傷害根系,使填土高度能夠覆蓋原土坨即可,以后可以隨著盆栽菊的生長再逐步添土。一般盆栽菊從開始扦插至最終開花,需要換盆1~2次,最后一次換盆要在7月底之前完成,8月下旬以后便可以培土至正常深淺。
1.7 人工曲干主要在換盆時進行,換盆之前進行扣水工作,使植株變軟。換盆時先將盆栽菊的下部多余的葉片和側芽用手掰掉。將土坨取出,掰掉一部分土坨以后將土坨傾斜一定角度,然后彎曲植株,使之呈U形或L形彎放入大盆內部,彎曲時需要小心,防止莖部斷裂。在彎折的地方可破壞一部分表皮,能夠促使菊花快速生根。然后將填土至覆蓋原土坨的高度即可,可以一盆一株或者一盆多株。
1.8 適當摘心盆栽菊換盆后,待其緩苗14d后,高度達到10~15cm,長至6~7片葉時,即可進行摘心,下部留3~4片葉。過一段時間后需要及時清除預留以外的腋芽與側枝。然后隔30d左右進行第二次摘心。留2~3片葉即可。另需注意,如果不是溫室栽培,且沒有保溫措施的情況下,摘心最好在立秋前完成。否則氣溫下降,達不到花芽分化的最低溫度界限,會導致盆栽菊無法現蕾,即使現蕾也無法開花。
1.9 噴施植物生長抑制劑盆栽菊生長過程中需要噴施植物生長抑制劑,否則極易造成徒長。目前盆栽菊生產上常用矮化劑比久進行生長調節,可以矮化高度、增厚葉片、提高觀賞效果。比久的施藥間隔與施藥濃度,可依據盆栽菊的生長情況和天氣情況而靈活變動。一般上盆7d后即可開始施藥。每7~10d1次。如果摘心或者換盆時可適當停止施藥。待摘心后側枝長到5cm以上時或換盆兩周后方可繼續施藥。如果遇到高溫或者盆栽菊高度較低時,可以適當減少濃度,增加噴施間隔,而天氣轉涼時或苗高時則反之。施藥宜在上午9:00之前或者下午3:00以后進行,噴后24h不要澆水,以利植株吸收。
1.10 控肥盆栽菊施肥,主要集中在花芽分化至現蕾期間,肥料多以磷鉀肥為主,施肥方式以葉面噴肥為主,多用0.3%磷酸二氧鉀每7~10d施肥一次。待花蕾透色時停止施肥,并減少澆水量。在其余的時間段,只要滿足其正常的生長需求即可。注意不要施用氮肥,防止菊花徒長。如果施肥后發現菊葉深綠易折,則停止使用肥料。
1.11 病蟲害防治盆栽菊的栽培需要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即使沒有病蟲害,也要按時打藥,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平時可以使用黃板進行防治,后期發生時使用吡蟲啉在葉片正面或尚未破膜的花蕾上進行噴施。紅蜘蛛:盆栽菊栽培中后期時發生。發病時以刺吸式口器在葉背面危害,造成葉片出現斑點,枯黃甚至死亡。平時應注意觀察葉片,發現葉片出現白色斑點時應及時翻過葉背面進行檢查,如果發現紅蜘蛛,應當及時防治,紅蜘蛛量少的可以摘除病葉進行防治,紅蜘蛛量大時可以運用化學防治。應該早日噴藥防治。常用的農藥有三氯殺螨醇或樂果1000倍液。打藥時注意噴施葉背。薊馬:盆栽菊栽培中后期發生。用銼吸式口器集中在葉背面或者花瓣中進行危害。防治方法可以采用藍板進行誘殺性滅蟲。大量發生時可以采用吡蟲啉、啶蟲脒等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2 后期管理工作
2.1 擴大間距盆栽菊生長后期需要適當擴大間距,以盆栽菊周圍通風透光,互不遮陰為妥,防止相互簇擁在一起,進而造成徒長。
2.2 抹芽疏蕾盆載菊從生長后期開始,會大量萌發側枝側芽,應當即使抹除,防止多余的養分消耗。而在盆栽菊現蕾后,在保證主蕾不受損傷的情況下,需要盡早去除多余的側蕾。
2.3 開花養護盆栽菊開花以后,停止施肥,適當澆水,澆水時不要讓花瓣碰到水,也盡量不用手碰觸花瓣,防止花瓣腐爛脫落。
2.4 越冬保存挑選出適宜市場或者適宜本地生長的品種,南方地區的盆栽菊在裸地環境下即可越冬,北方地區的盆栽菊在冬季來臨時,需要放入溫室內或者具有其他保溫設施的環境內。越冬時依據盆栽菊需水程度進行澆水,以供來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