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農業蔬菜種植栽培新技術應用方式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加強對蔬菜科學的栽培技術呢,同時應該杜絕越冬茬栽培,因該茬一生都在弱光低溫環境中生長,水肥利用率低,濕度排除困難,生理性病害和傳染性病害普遍發生,影響產量和品質。在銷售方面,前期采收的果實受秋延后茬口采收拉蔓果實的影響,品質優勢不突出,價格低廉,盛果前期正處于春節長達1個月的假日,市場基本滯銷,造成產品積累,導致果實軟裂,價格倍降,且對下茬作物產生影響。本文是一篇農業科技論文。
摘要:一定要科學防治,藥量的應用按劑量使用,防止過量造成莖葉傷害、根系傷害;施肥要合理,防止隨意加大施肥量,造成根傷或葉熏傷害。如打叉要選晴天進行,可利用太陽的紫外線殺滅叉傷的感染病原。如果發現疫病,在中心區應立刻用高效藥殺滅,隔7 d后,再用低檔藥保護;防治灰霉病,采取小苗防治、花期防治、澆地前防治、結合小環境治理,給水肥,通風排濕等措施。
關鍵詞:蔬菜種植,栽培技術,農業科技論文
1 日光溫室建造
日光溫室的建造應符合設施條件。薄膜應采用無滴透光防露的優質膜,保溫被或草簾在厚度、長度、寬度等方面都應符合保溫的需要,達到密閉棚室的效果。同時要做好上下通風膜的安裝,保證有良好的通風。
論文網推薦:《蔬菜》,《蔬菜》主辦: 北京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語種: 中文;,開本: 大16開,國際刊號:ISSN1001-8336,國內刊號:CN11-2328/S,郵發代號: 82-874,創刊時間:1982
2 茬口安排
應選擇秋延后和冬春茬。秋延后栽培,光照充足,地氣活躍,可使蔬菜全生育期不受凍害影響,能獲得較高的產量,而且蔬菜產品果形好、色澤好、口感好,可達到商品化指標。近2年售價高,在采收時間上有3個銷售高峰期:國慶節、元旦、春節前期。冬春茬屬蔬菜種植一年一大茬。在蔬菜生長前期外界氣溫低,中、后期氣溫回升,適宜蔬菜生長發育,3—5月已是盛果期,6月底結束,產量穩高,果品優質,價格有所回升。這一階段天氣轉暖,有些蔬菜既可炒菜、生吃,又可遠銷全國各地,6月底這一茬結束后,迅速種植豆科作物繼續增加收入,并可改良土壤。
3 品種選擇
應選擇適宜當地生長、大架型、果圓、色艷、品質好、口感好,耐低溫、弱光,抗病或耐病,生育期符合茬口要求的蔬菜品種[1-4]。番茄可選擇歐盾、冬圣、芬達、精選金棚等品種。歐盾果形好,硬度高,品質優,特別是商品價值高,市場需求量大,秋延茬栽培表現好。冬圣適宜秋延茬栽培,此期栽培番茄植株葉片濃綠,葉面積大,對光合作用有利,因此果實大、產量高、品質好,定植偏稀有利于通風透光。芬達抗病,果實圓,品質好,色艷,硬度高,能延長采收期,直至4層果實不采也不會出現軟果或果皮裂開現象,有利于集中采收,耐貯運。精選金棚是當家品種,適于各種茬口,果實圓形,商品性、硬度都比較好,夜溫要求在12 ℃左右。黃瓜選擇勃耐13、巨豐40等品種。勃耐13適于楊凌各地栽培,坐瓜好,瓜個長,有刺有花,抗病,產量高。巨豐40(由山東引進)葉小,坐瓜多,瓜柄短,產量高。
4 科學施肥
科學施用肥料,克服盲目濫用肥料,參照農技中心制作的“楊凌區主要農作物施肥配方參考表”合理施肥,農家肥必須充分腐熟才能施用。打破傳統的施肥模式,重視二氧化碳氣肥的施用及秸稈生物反應堆的應用,配合施用生物有益菌肥,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模式,合理應用氮、磷、鉀和微量元素,更要注意有機鉀的應用。磷肥屬于灰分元素,移動范圍小,可作為基肥與有機肥一起施入,氮肥在土壤中移動范圍大,易于隨水流失到耕作層以下,鉀肥則易被土壤固定,因此氮、鉀肥宜作追肥。在尿素追肥量以150 kg/hm2為宜,不能超過225 kg/hm2,否則燒根燒葉;鉀肥追肥量為105~150 kg/hm2,中微量元素鈣、錳、鋅、鎂、硼提前通過葉面噴施補給。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長發育光合作用的主要成分,從而提高作物光合效率。在日光溫室內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可提高棚內二氧化碳濃度2~4倍,產生大量有益微生物和活性物質,減少病原菌數量,改善土壤結構。要生產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有機蔬菜,必須應用生物菌,如Am、Em,施入土壤、未腐熟的糞肥以及秸稈中,可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作物發育。
5 合理管水
水分在蔬菜體內占80%,且是許多生理過程的重要物質,不可缺少,因此在生產上應根據蔬菜生長特性,促控結合。首先,根據棚內土壤濕度決定造墑。蔬菜在定植時只澆小行,不澆大行;緩苗期和蹲苗期都不再澆水,以利于長根和排濕;進入生殖生長掛果后,掌握天氣變化,晴天仍然澆小行,隨水追施所需肥料,原則上澆果不澆花。在盛果期少量勤澆。根據茬口的蔬菜生育期,冬至到五九半,盡可能減少澆水,如果追肥,必須挖窩施入。因這一段時間處于弱光、低溫時期,蔬菜根系不活躍,光合作用受到限制,澆水必然出現僵根、爛葉。濕度大病害多。立春前后,根據蔬菜生育期及時澆水追肥,仍然澆小行不澆大行,在澆水的同時,充分發揮光照的作用,促進植物蒸騰作用,適時通風排濕[5]。
6 溫度調控
要科學管理,棚內設置2~3個溫度計和1個干濕球溫度計。根據蔬菜各個品種對溫度的不同要求進行管理,采用密閉和通風等措施調控好蔬菜生長的適宜溫度。通風換氣可以排出棚內有害氣體,放入外界新鮮空氣,增補棚內二氧化碳量,宜在9:00—10:00進行。揭簾后清除膜上塵土,有利增加進光量。陰雨天都要揭簾進光,長期陰天、雨雪天
轉晴或突然放晴,注意回簾遮蔭,防止閃苗。通風降溫宜由小到大,適當拉長時間,不能猛通猛放,造成風傷。
7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按病原分為傳染性病害和非傳染性病害2類,有真菌病害、細菌病害、病毒病害、線蟲病害、生理病害及蟲害6種,前4種為傳染性病害,生理病害為非傳染性病害,蟲害為昆蟲傳播造成。在防治中,應針對真菌、細菌、病毒分別給藥防治,病毒一般由昆蟲傳播,生理病害除機械損傷外,一般缺乏某種微量元素,可通過補給防治,識別掌握各種綜合癥狀。特別是人工摘除殘留的花瓣和柱頭,對防治果實上灰霉病的發生有特效。重視科學防治新技術,推廣物理防治,如黃板防治、生物菌防治。采取灌根與葉面噴施相結合;生理病害的缺素癥,要在蹲苗期、進入生殖生長期和盛果期按量補給,否則后期將會出現筋腐、花臉、棱型果、臍腐病等生理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