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當前元竹生產建設管理中的新改革管理模式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加強對元竹的保護及種植呢?有關現在農業管理建設中的新條例有哪些呢?文章選自:《農業生物技術學報》,《農業生物技術學報》1993年創刊,由農業部主管,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原農業部科技司共同主辦,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是我國農業生物技術領域唯一的學術期刊。它反映我國農業生物技術領域最新的科研成果,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
摘要:元竹系指剛竹,屬除毛竹外的多種竹種總稱。剛竹屬包含很多種竹子,包括:尖頭青、黃古竹、石綠竹、淡竹等等。稈高6~9m,徑4~6cm,新稈深綠色,無白粉。籜鞘綠色,具褐色斑點或斑塊,疏生易落的剛毛,無白粉;無籜耳和鞘口遂毛;籜舌隆起,先端波狀,有白色短纖毛,兩側多少下延;籜葉帶狀,暗綠褐色,邊緣黃色,平直或略皺,下垂。本種和烏哺雞P.vivax相似,但本種筍較尖,籜鞘被稀疏硬毛,更帶綠色,籜葉較平直,新稈無白粉等易于區別。筍期4月中旬。筍味美,供食用。
關鍵詞:元竹,農業生產,農業論文
1 試驗地概況與研究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六安市金安區東河口鎮,為丘陵崗地,在張店鎮洪山、太平橋2個村,選取不同立地條件(坡位、坡向、土層厚度)人工栽培的元竹作為研究對象。試驗對象為2004年栽植元竹,面積156 hm2(6塊),栽植穴規格為120 m×60 m×40 cm,株行距2 m×3 m,母竹選擇為生長健壯、枝葉茂盛、節間勻稱、無病蟲害、1~2年、胸徑2~4 cm的優良母竹,種植當年5―6月和8―9月期間進行除草,當年冬季施1次農家肥,以后每年開展夏、秋兩季除草,冬季施1次農家肥[4],經營管理方式均相同。土壤類型為山地黃棕壤,pH值5.0~6.5,呈微酸性,土壤結構疏松,透氣性好;屬亞熱帶東亞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5.5 ℃,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 225.6 h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1 150 mm,無霜期220 d。
元竹是禾本目禾本科剛竹屬中的早竹、雷竹、桂竹、剛竹、石竹、淡竹、哺雞竹、美竹等中、小徑散生竹類多竹種總稱。此類竹子材質優良,韌性強,用途多,劈篦可供多種農具、用具,整竿可做工具柄、塑料棚、菜架等,也可編織竹涼席,竹稈還可作曬竿、大棚架、農具把、鈞魚竿等用,用途十分廣泛。竹筍也可供食用,是綠色有機食品,其筍產量高、大小年不明顯、穩產、筍味鮮美,開發作為筍用林非常有市場前景。且元竹適應性強,丘陵、平原、灘地都能生長,還可以在宅旁成片栽植,亦可防風,并綠化環境,是四旁綠化的優良竹種之一。元竹栽培成園后2~3年即可砍伐利用[3]。發展和經營元竹是農村改善生態環境和農民增收的一個很好途徑。
六安市金安區是安徽省江北地區元竹面積分布比較廣的縣區之一,據2004年金安區森林資源二類資源清查,全區現有元竹林3 568 hm2,每年生產竹材約1.2萬t。但由于不重視科學經營、管理粗放,產量普遍較低。因此,有必要對元竹的經營方式和措施進行調查研究,就不同立地條件對元竹生長的影響,制定合理的元竹豐產林的培育經營方法,進一步提升元竹豐產林經營水平,使元竹這一民生林業和生態林業效益較好的林業產業進一步發展,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加群眾收入。
1.2 研究方法
2012年4月在試驗區內選擇有代表性地段,分別在不同坡位、不同坡向、不同土壤厚度,隨機設置400 m2標準地27塊(邊長為20 m的正方形),于4月上旬在每塊標準樣地中調查竹筍的平均產量,6月中旬調查平均地徑和平均竹林高度[5-6]。
2 結果與分析
2.1 坡位對元竹筍產量、地徑、竹林高度的影響
對上、中、下不同坡位9塊標準地的竹筍產量、平均地徑、平均竹林高度進行調查測量并計算,得到不同坡位竹林的竹筍量、地徑、竹林高度的平均值。
從表1中可以看出:上坡元竹竹筍平均產量、平均地徑及平均竹林高度均最低,下坡和中坡元竹竹筍產量和上坡相比分別提高了103.4% 及37.9%,下坡和中坡元竹平均地徑和上坡相比分別提高了23.1%及7.7%,下坡和中坡元竹平均高度和上坡相比分別提高了28.3%及20.8%,通過分析表明:不同坡位對元竹竹筍產量影響明顯,對平均地徑和竹林高度的影響不是很明顯。
2.2 坡向對元竹筍產量、地徑、高度的影響
對不同坡向9塊標準地的竹筍產量、地徑、竹林高度進行調查測量并計算,得到不同坡向各項指標的平均值(表2)。可以看出:不同坡向對元竹竹筍平均產量、平均地徑、平均竹林高度有一定的影響。陰坡元竹的竹筍平均產量、平均地徑、平均竹林高度要高于半陰坡和陽坡,其中陰坡及半陰坡元竹竹筍產量分別比陽坡提高85.7%和67.9%;平均地徑提高37.9%和13.8%;平均竹林高度提高28.1%和12.3%。通過分析結果表明:坡向對竹筍平均產量影響較大,對平均地徑和竹林平均高度的影響不是很顯著。
2.3 土壤厚度對元竹筍產量、地徑、竹林高度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土壤厚度對竹筍平均產量、平均地徑、平均竹林高度的影響較大,中等土層厚度(30~50 cm)竹筍平均產量、平均地徑、平均竹林高度明顯高于薄土層(≤30 cm)和厚土層(≥50 cm);中等土層厚度(30~50 cm)竹筍產量與薄土層(≤30 cm)和厚土層(≥50 cm)相比較,分別提高了126.1%和10.6%;中等土層厚度元竹林平均地徑與薄土層和厚土層相比較,分別提高了26.9%和13.8%;平均竹林高度中等土層與薄土層和厚土層相比較,分別提高了25.9%和11.5%。結果顯示:不同土壤厚度中薄土層對元竹平均竹筍產量、平均地徑、竹林平均高度影響較大,中等土層和厚土層對元竹平均竹筍產量、平均地徑、竹林平均高度影響不顯著。
3 結論與討論
調查研究發現,不同的坡位、坡向、土壤厚度對元竹平均竹筍產量、平均地徑、平均竹林高度有一定的影響。就坡位來講,其中下坡竹林3項指標都要高于中坡和上坡,下坡和中坡差異不大,下坡和上坡比較差異顯著,分析主要原因是上坡保水保肥能力較差,也就是說元竹造林,山地下坡最好,當然元竹造林地不能積水。就坡向而言,陰坡元竹林生長要明顯優于半陰坡和陽坡,其中陰坡和半陽坡差異不是很顯著,陽坡竹筍平均產量、平均地徑、平均竹林高度最低。就土壤厚度而言,薄土層元竹竹筍產量、平均地徑、平均竹林高度最低,中等土層和厚土層對元竹平均竹筍產量、平均地徑、竹林平均高度差異不顯著,通過比較可知30~50 cm的中等土壤厚度最適宜元竹的生長。通過研究可知,元竹最適宜生長在山下、陰坡、土壤厚度為30~50 cm的土壤中發展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