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當前大白菜管理應用的新措施制度有哪些呢,我們應該如何來加強對白菜的種植栽培呢,有關現在栽培技術上有什么新的意義及作用呢?本文主要從對大白菜的種植管理等方面都做了相應的論述。文章選自:《新農業》,《新農業》雜志創刊于1971年,是由遼寧省農村經濟委員會和沈陽農業大學聯合主辦的一本綜合性農業科普期刊,月刊,16開本,最高訂閱數達39萬份。創刊以來,始終堅持“為農民、農村、農業服務”的辦刊宗旨,依托主辦單位豐富的專家、學者資源和政策、科技、學科優勢,打造精品。期刊文章內容具有“新、準、深、活”等鮮明特點,針對性強,實用性強,可讀性強。
摘要:白菜原產中國,在西安新石器時代半坡遺址中出土的一個陶罐里有白菜籽,有6000多年的歷史;比其他原產中國的糧食作物要古遠。白菜古時稱“菘”,春秋戰國時期已有栽培,最早得名于漢代。南北朝時是中國南方最常食用的蔬菜之一。唐代出現了白菘、紫菘和牛肚菘等不同的品種。宋代陸佃的《埤雅》中說:“菘性凌冬不凋,四時常見,有松之操,故其字會意,而本草以為耐霜雪也”。元朝時民間開始稱其為“白菜”。明朝中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菘性凌冬晚凋,四時常見,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之白菜,其色清白。”《本草綱目》記載了一些白菜的藥用價值。
關鍵詞:大白菜,栽培技術,農業科技論文
1、精細整地,施足底肥。大白菜的根系比較淺,對土壤水肥要求較高,因此要爭取早騰茬,早翻耕。徹底清除菜田雜草,把拉秧的植株集中處理,通過伏曬殺菌滅卵,以降低病菌蟲源數量,減少初侵染源。大白菜是需肥量多的蔬菜,要有充足的底肥,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播前翻地25厘米,曬10天至15天,增施磷鉀肥,補施鈣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2、選種。選用適合本土地種植、病蟲害少、品質好、嫩綠、產量高的抗病、高產、耐濕、耐貯藏的品種。要避免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可與蔥蒜類、瓜豆類、茄果類和糧食作物等輪作,在播種前,進行風選,盡量保證種子純度和凈度達到95%以上。
3、播種。種好白菜要做好適量播種。種子播種前要進行滅菌消毒,播種時種子的量一定要足,保證苗的出齊。播種方式以條播或條點播為宜。為了防止土表干燥和出苗后烈日灼傷幼苗,播種后可進行覆蓋,覆蓋厚度以3厘米左右為宜。
4、播期。品種不同,播期不同,早熟品種的適宜播期為7月下旬,晚熟品種的適宜播期為7月15-20日期間。
5、掌握密度、間苗定苗。大白菜種植密度,早熟品種每畝3200株,中晚熟品種每畝2300-2400株。間苗定苗要及時進行,以防止幼苗擁擠,促進健壯生長。間苗一般分次進行,共進行3次,當幼苗長成十字形時進行第1次間苗,5片葉時第2次間苗,6-7片葉時定苗。條播者按株距10厘米,條點播者按株距7厘米的距離間苗,選留生長強、具有本品特征的幼苗,拔除雜苗和病苗;當幼苗生長20-26天進入團棵階段后,即按預定的株距間苗。間苗與定苗原則是:去小留大,去歪留正、去雜留純、去劣留優、去弱留強。若發現缺苗,要及時補栽。
6、肥水管理。追肥。大白菜產量高,需肥量大,不光要施足底肥,還要及時追肥。幼苗期一般不追肥。若底肥不足,第一次可在3-4片真葉期,每畝施硫酸銨10公斤,撒施于幼苗兩側,并立即澆水,稱“提苗肥”;第二次在定苗或育苗移栽后,每畝施硫酸銨15~20公斤,于壟兩側開溝施入,稱“發棵肥”;第三次在蓮座期,每畝施硫酸銨25-30公斤,過磷酸鈣10~15公斤,將肥料施入溝內或穴內,再稍加培土扶壟,然后澆水,稱“大追肥”;第四次在結球中期,每畝施硫酸銨15-20公斤,可隨水沖施,稱“灌心肥”。澆水。大白菜從團棵到蓮座期,氣溫日漸下降,天氣溫和,此間可適當澆水,蓮座末期可適當控水數天,到第三次追肥后再澆水。大白菜在進入結球期后,需水分最多,因此,剛結束蹲苗就要澆一次透水。然后隔2~3天再接著澆第二次水。第二次澆水很重要,這時如土壤干裂,會使側根斷裂,細根枯死,影響結球。以后,一般5~6天澆一次水,使土壤保持濕潤。
7、科學防治病蟲害,秋白菜要想豐收,治蟲很關鍵。軟腐病、干燒心、霜霉病、黑斑病等病害,會嚴重影響大白菜的產量和品質。要及時檢查病蟲害情況,重點防治蚜蟲、菜青蟲。除選用優良品種,適時播種外,在白菜定苗緩秧后連續噴三次藥,每7天左右一次,藥劑可選用農用鏈霉素、中生菌素、30%琥膠肥酸銅懸浮劑等可預防軟腐病、黑腐病等細菌性病害。如大白菜發病需立即拔除病株并帶出田間深埋,可選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烯酰嗎啉等藥劑,治療霜霉病,可選用苯醚甲環唑、腈菌唑等藥劑,治療黑斑病、炭疽病等真菌性病害。白菜出現干燒心,則要噴施含鈣的葉面肥再加上鋅鐵硼多元微肥,連噴兩次。
8、適時收獲
早熟秋白菜的生育期較短,一般在50-60天左右,當葉球長到緊湊瓷實,外葉片黃化,單株重量2公斤左右時,就可砍收。砍收時用砍刀或菜刀從白菜根基部砍下,去掉外邊的老葉、病葉和黃葉,在葉球外部保留兩三片葉片,預防機械損傷,以保護葉球。所以要適時采收,提高收成。
大白菜生長后期,隨著氣溫逐日下降,天氣變化大,為防霜凍,要及時捆扎。一般在收獲前10-15天,停止澆水,將蓮座葉扶起,抱住葉球,然后用浸透的甘薯秧或谷草將葉捆住。使包心更緊實并繼續生長。小雪前2-3天,應及時收獲,并在田間晾曬,待外葉萎蔫,即可貯藏。大白菜在10%以下生長緩慢,5℃以下停止生長,短時間0%-2℃受凍尚可恢復;溫度再低,受凍時間長則不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