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當前有關柑橘害蟲的新模式有哪些呢,應該怎樣來加強對此的防治及管理呢?同時現在當前有關農業科技發展的新措施又有哪些呢?本文選自:《中國果業信息》,《中國果業信息》(月刊)于1985年創刊,是由農業部主管,是中國第一本全方位專注中國果業產前、產中、產后的綜合指導類期刊,是目前國內唯一一份國家級果樹指導信息類刊物。從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通訊員、讀者以及國內外有關信息機構、因特網中廣泛搜集全世界及我國栽培果樹為主的果業信息,及時、全面、客觀地向讀者報道。融新聞性、實用性、指導性、可讀性為一體,為我國水果生產、科技、經貿活動以及各級政府業務主管部門、大型果場、龍頭企業、產業協會果業規劃決策提供參考。
摘要:主要農作物有害生物種類與發生危害特點研究課題組所確定的81種柑橘害蟲在本次柑橘害蟲調查中查明湖北有66種,并研究了其種類、分布區域及其發生為害程度;另外查明在湖北還有其他173種可以為害柑橘的害蟲。研究了柑橘大實蠅、矢尖蚧、黑刺粉虱等主要害蟲的發生規律、生活習性、危害特點,這對指導橘農合理用藥、科學防控蟲害具有重要意義。湖北柑橘害蟲多達239種,許多害蟲的發生規律、為害特點等還需進一步研究,特別要關注橘實癭蚊、嘴壺夜蛾、柑橘爆皮蟲等危害重、風險大的害蟲,警惕其暴發成災。
關鍵詞:柑橘害蟲,農業科技,論文發表
1 調查研究方法
1.1 調查對象
橘園內所有柑橘害蟲;以柑橘大實蠅、柑橘小實蠅、柑橘木虱等81種害蟲為重點。
1.2 調查地點
結合三峽庫區、丹江口庫區、沿江三大柑橘優勢產業帶,確定以秭歸、巴東、丹江口、宜都、枝江、通城、武穴7個縣(市)21個鄉(鎮)63個橘園為調查基點展開系統調查,輔助調查其他柑橘產區的縣(市)。
1.3 調查時間
柑橘越冬期、春梢期(花期)、夏梢期、秋梢期和成熟期各調查1次。連續調查4年(2009~2012年)。
1.4 取樣方法
參考《農作物有害生物測報技術手冊》,采用5點取樣法進行調查。每個果園或苗圃設立5個樣方。果園每個樣方調查5株,共調查25株;若調查對象為苗圃,則每個樣方調查10株,共調查50株。每株從東、西、南、北4個方向進行調查,各個方向調查3~5個枝(含花、果、葉)。
1.5 調查技術
1.5.1 直接觀察法 取單株或一定面積、長度、部位、容量為樣方,直接觀察記錄害蟲數量或行為、危害狀等。先觀察大型的、移動快的種類或蟲態,其次是小型的、移動慢的,最后調查不移動的種類或蟲態。調查時仔細檢測植株的各個部位或指定的部位,如葉的正反面、莖干、葉柄、葉腋、花、果實等。同時記載植株的生育期、所查部位及樹冠、樹干方位等。
1.5.2 誘捕法 利用引誘工具或物質來調查害蟲的相對數量。利用黑光燈誘鱗翅目害蟲、利用黃色粘板誘美洲斑潛蠅、利用糖醋酒液誘柑橘大實蠅、利用蛋白餌誘柑橘小實蠅等。
1.5.3 拍打法 用于調查有假死習性的昆蟲。利用白色盆或樣布等接蟲工具,用手拍打一定株數或行長植株,觀察記錄害蟲種類及數量。
1.5.4 調查數據整理 采用單株或一定面積或行長、部位調查獲得的結果按以下公式換算為絕對密度(N,每公頃害蟲數),以此作為參考因素衡量害蟲發生程度。
1.6 害蟲發生及為害特點研究
在普查的基礎上,選擇柑橘大實蠅、矢尖蚧、柑橘黑刺粉虱、柑橘全爪螨等為重點對象,研究其在當地發生的歷史信息和田間調查數據,探討其發生規律及為害特點。
2 結果與分析
2.1 害蟲種類
經普查,參考《湖北省昆蟲名錄》等資料確認并統計,在湖北橘園發生并為害柑橘的害蟲有239種,分屬昆蟲綱、蛛形綱、腹足綱3個綱,鱗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纓翅目等10個目,夜蛾科、粉虱科、實蠅科、蚜科等53科。
2.1.1 雙翅目害蟲 雙翅目害蟲有2科5種(表1),分屬實蠅科、癭蚊科。其中柑橘大實蠅發生范圍廣、危害重,是柑橘頭號害蟲。柑橘小實蠅是近年新發現的有害生物,武漢、秭歸有分布,但尚無在湖北越冬的報道。橘實癭蚊2009年在秭歸首次發現,2011年在該縣局部果園發生嚴重。
2.1.2 柑橘螨害 為害柑橘的害螨屬蛛形綱真螨目有5種,分別是柑橘全爪螨、柑橘始葉螨、柑橘銹癭螨、柑橘瘤螨和側多食跗線螨(表2)。前3種是主要害螨,其中柑橘全爪螨發生危害最重、柑橘始葉螨次之,其他害螨局部發生。
2.1.3 同翅目害蟲 同翅目害蟲有12科59種(表3),占害蟲種數的24.7%,僅次于鱗翅目。其中盾蚧科矢尖蚧、粉虱科黑刺粉虱、綿蚧科吹綿蚧等是常發主要害蟲。
2.1.4 鱗翅目害蟲 鱗翅目害蟲有13科87種(表4),其中柑橘潛葉蛾、卷葉蛾類和吸果夜蛾類發生普遍、危害重,是主要害蟲。
2.1.5 鞘翅目害蟲 鞘翅目害蟲有12科51種(表5),其中常發、危害重或風險大的有為害莖葉的橘潛葉甲、枸橘潛斧、惡性葉甲,蛀干類的天牛科、吉丁蟲科害蟲等;金龜子類的害蟲一般是柑橘次要害蟲。
2.1.6 半翅目害蟲 柑橘半翅目害蟲有5科18種(表6)。其中長吻蝽、麻皮蝽、稻綠蝽在湖北橘園局部中等發生危害。
2.1.7 柄眼目、纓翅目、直翅目、等翅目害蟲 這4目害蟲種類較少(表7),危害比較輕。其中柄眼目同型巴蝸牛在秭歸能中等程度發生危害,纓翅目茶黃薊馬、柑橘薊馬是薊馬科的優勢種,一般輕度發生。
2.2 湖北柑橘害蟲發生為害特點
湖北橘園能為害柑橘的害蟲達239種,常見發生危害的害蟲有65種,其中能達到中等程度發生的有35種,能造成嚴重危害損失的只有13種,詳情見表8。主要害蟲有柑橘全爪螨、柑橘大實蠅、柑橘花蕾蛆、惡性葉甲、黑刺粉虱、矢尖蚧、柑橘潛葉蛾等。
2.2.1 柑橘大實蠅 柑橘大實蠅在湖北1年發生1代。以蛹越冬,5月中旬開始羽化,下旬為羽化盛期[1];6月中旬開始產卵,產卵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卵在果實內皮層歷時20 d左右孵化,孵化盛期在8月中旬。9月中旬橘園可以看到變黃的被害果,10月中下旬是被害果脫落高峰期。羽化后的成蟲需補充營養,對糖、酒、醋混合液趨性強,喜歡晴天中午、下午活動,陰雨天棲息不動。
2.2.2 矢尖蚧 矢尖蚧是湖北柑橘主要害蟲之一,危害嚴重時可造成枝葉枯死,甚至整株枯死,造成毀滅性的危害。該蟲在三峽河谷、丹江口庫區等地1年發生3代,具體發生期見表9。
矢尖蚧雌蚧大多分散為害,集中在主葉脈兩側、枝條、果面處;雄蚧有群集習性,常聚集于葉背、枝條上為害。最初發生時呈典型的中心分布,在同一橘園內,先從某一處或幾處生長蔭蔽的橘樹內膛發生,經相鄰枝、葉,向上、向外逐漸擴散,一般很少全園普遍發生[4]。若蚧密度表現為明顯的雙峰型,其第一、第三代密度較高,尤其第一刊發生期短、相對集中、發生密度大,是全年主害代。
2.2.3 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在1995年以前是湖北橘園的次要害蟲,近年上升為柑橘主要害蟲。該蟲通常聚集在葉背吸食汁液,引起葉片發黃、脫落,其排泄物還誘發煤煙病,影響柑橘的產量和品質[5]。黑刺粉虱各世刊發生期見表10,以低齡若蟲、卵(少量)越冬,翌年3月下旬羽化,蟲態較單一,其他世代重疊嚴重。成蟲飛翔能力不強,白天活動;成蟲遷移是主要的擴散方式,卵多產在葉背, 散產或密集成圓弧形。若蟲固定于葉片背面吸取汁液,造成樹體生長停滯、落葉多、新梢少,形成“高、大、空”樹形。特別在8、9月誘發煤煙病,柑橘葉片布滿霉層,降低柑橘產量和品質[6]。
2.2.4 柑橘害螨 柑橘全爪螨1年發生12~18代,世代常重疊,該螨空間分布格局為聚集分布,聚集強度隨種群密度的變化而變化,呈現出低密度高聚集、高密度低聚集的態勢[7]。行兩性生殖,也可孤雌生殖,每雌蟲可產卵30~60粒,春季世代卵量最多;越冬卵在次年2~3月孵化,漸擴展到新梢為害,4~5月達高峰。5月以后蟲口密度開始下降,7~8月高溫時數量少,9~10月蟲口又出現上升態勢,形成第二次為害高峰。一般情況下春季受害最嚴重。柑橘全爪螨以口器刺破柑橘葉片、嫩枝和果實表皮吸食汁液。多集聚在葉脈和葉緣附近,被害葉面產生針頭大的灰白色斑點,嚴重時全葉失綠變成灰白色,導致大量落葉,影響樹勢和產量。該螨有喜光趨嫩習性,山地、丘陵地的陽坡果園中樹冠外圍中上部由于光線充足,常多發生;一般嫩綠新梢、嫩葉、幼果比老葉、老枝受害重;幼樹受害重,蟲口密度一般較成年樹大。
柑橘始葉螨1年發生13~20代,世代常重疊,卵多產于葉背主脈、支脈兩側或葉背絲網下。以卵、雌成螨在樹冠內膛中下部的當年生春、夏梢葉背凹陷處越冬,在柑橘潛葉蛾為害的僵葉上蟲數最多。春梢抽發后即向春梢葉片轉移,秋后向夏秋梢轉移。4~5月是為害盛期,多在柑橘開花前后大發生,春梢葉片受害重。6月以后蟲口密度急劇下降,10月后略回升,為害秋梢葉片。該螨喜陰濕、黯淡環境,多分布在樹冠內部和中下部[8]。一般陰坡、蔭蔽果園發生重。柑橘始葉螨主要為害柑橘的春梢嫩葉、花蕾和幼果,以春梢嫩葉受害最重。成螨、幼螨、若螨喜群集在葉背主脈、支脈和葉緣上為害。老葉被害后形成黃斑,正面為淺黃色斑,背面為黃褐色大斑;春梢嫩葉受害后凹陷呈草黃色或黃白色,葉片扭曲畸形,向葉片正面鼓起,凹陷處常有絲網覆蓋,螨常活動、產卵在網下。危害嚴重時引起大量落葉、落花、落果、枯枝,并影響樹勢和產量。
柑橘銹癭螨1年發生18~24代,有明顯的世代重疊現象。成螨在柑橘腋芽鱗片間隙或秋梢葉上越冬。翌年3~4月日平均氣溫達15 ℃左右、春梢萌發期間開始活動、繁殖, 常群集在新梢嫩葉背面中脈兩側。5、6月蔓延至果面上。6月下旬起繁殖迅速,7~10月為發生盛期,1葉或1果蟲數可達千余頭,在葉片和果面上往往附有大量的蟲體和蛻皮殼,好像薄敷一層灰塵。9月以后部分蟲口轉至當年生秋梢上為害,直到11月中、下旬仍可見較多蟲口在葉片與果實上取食。可行孤雌生殖,卵一般為單生,散產于葉背及果實凹陷處,葉面較少,也產在嫩枝上,密度大時數粒產在一起。每頭雌螨一生產卵10~20粒,多的可達35粒。若螨初孵時靜伏不動,2齡若螨活動性較強。成螨和若螨都能蠕動爬行,且可彈跳。此螨在田間呈聚集分布,喜蔭蔽[9],多集中于樹冠的下部、內部葉背、果實下方及背陰處。成螨和若螨群集在葉、果和嫩枝上吸食汁液。被害葉背面初呈黃褐色,后變黑褐色,重者變為黑色。果實被害初期呈灰綠色,失去光澤,以后變成紅色或黑褐色,嚴重的還形成木栓狀組織,出現許多網狀裂紋。葉、果被害后,表皮細胞被破壞,內含的芳香物質溢出,經空氣氧化變成黑褐色,影響果實品質,果實受害嚴重者全部變黑。柑橘銹癭螨危害嚴重時可引發大量落葉,削弱樹勢。
2.2.5 橘實癭蚊 2009年秭歸發現橘實癭蚊為害,近年該縣局部橘園發生嚴重,僅2011年就有16個村近700 hm2橘園受害,直接經濟損失180萬元。初步調查發現該蟲主要發生在海拔300~650 m,此范圍內海拔越高發生越重。秭歸5月上旬初見成蟲,5月中旬至6月中旬為成蟲羽化高峰期,一年發生4~5代,每代歷時35~40 d,有世代重疊現象[10],以老熟4齡幼蟲在樹冠下10 cm內的淺表層土壤中越冬。為害期從6月中旬持續到11月上旬,7~10月為為害高峰期,造成臍橙嚴重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