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當下應該如何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農業科技生產中來呢?什么樣的形式是對農業科技應用的最好方式呢?對此本文從傳統農業市場的特點以及互聯網技術對農民的影響同時對互聯網技術對我國農業模式的轉變等各個方面做了詳細的介紹。文章選自:《農村科技》,《農村科技》(月刊)創刊于1984年,旨在為農牧民科技致富服務。文字通俗易懂,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和趣味性副為一體,具有高小文化程度以上的人都能讀得懂,看得會,照著做?!掇r村科技》以不斷進取的科學態度,翔實而新穎的內容,真誠而入微的服務,立竿見影的效果,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厚愛,成為他們的首選刊物?!?/p>
摘要:傳統農業由于受地域、季節性、周期性的限制,同時很容易受到天氣、氣候的影響,加之傳統農業的小本經營、家庭承包的小戶經營體制,很難與大型農產品市場對接,農產品容易出現豐年滯銷,但互聯網和物流產業的興起,使農產品擺脫了這一現象,利用互聯網可大大增加銷售的視野,規避市場對農產品的風險。特別是電商的快速發展,農產品銷售領域明顯加大,通過互聯網可把農戶手中集散的農產品集中于大型的農產品市場,加快農產品的流通,同時通過網上的支付平臺直接結算,減少現金的直接支付,提高了安全性和方便性。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農業模式,科技應用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geographical, seasonal, cyclical, and is easily affected by weather, climate,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of small business, the family contract system of small business it is difficult to dock with the large market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ne to harvest unsalable, but the rise of the Internet and logistics industry,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out of the phenomenon, using the Internet can greatly increase the sales of the vision, to evade the risk of market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Especial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ical business, agricultural product sales increase obviously, through the Internet to the farmers in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focused on large market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speed up th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an online payment platform, direct settlement, to reduce the direct payment of cash, improve the safety and convenience.
Keywords: Internet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model,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引言
農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產業,他關系到國民的生計。黨的十八大也提出了建設現代化農業的新布局。隨著農業解決溫飽向強調質量的轉變,為建設現代化農業的目標,大量科學技術越來越多的被應用于農業當中。目前互聯網的發展,信息化技術的大量普及,也迅速推動著農業的轉變。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已建立40000多個農業網站,3000多個農業期刊,涉農、農業政策解說的綜合性報紙和專業報紙已達數百種,再加上廣播電視進萬家、網絡技術的普及,農業信息的普及得到了大量的提高,也大大推進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隨著網絡技術及物流的發展和農民整體文化素質的提高,互聯網已深入千家萬戶,使農業與互聯網技術慢慢的融合起來。從前期的網易CEO丁磊養豬,到近年柳傳志推出佳沃集團開始賣藍莓和獼猴桃;再到京東大佬劉強東種大米互聯網銷售等等IT企業、網絡巨頭人士也開始走向農業,推出大量的互聯網思維,農業加互聯網技術變得炙手可熱。但是怎么利用互聯網技術服務農業、推動農業的發展、借組互聯網的力量帶動農業發展依然需要我們的大量的研究,在互聯網和農業發展上找到平衡。
2我國傳統農業市場的特點
2.1傳統農業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周期性
我國農業發展悠久,農民對時節的把握相當的準確,同時也是農業具有季節性,農產品市場的產品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動,同時傳統農業的思維也影響到產品的銷售,導致季節大量生產的鮮活產品,如不及時銷售就會給農民帶來大量的損失。但是由于農民對銷售能力和市場的把握不準,很容易造成豐年滯銷、歉產種植不足的現象,導致農業收入一直得不到提高。
2.2 農業還以小本經營為主
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大部分都是以家庭承包和個體戶農業發展為主,還未形成大規模生產的農場,農產品都分散在各家農民手中,農業市場還以各村、各鎮369、258集市貿易為主,[2]小本經營并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大型的農產品市場無法形成,使農民在市場貿易中,小本、單獨交易、以自我價格指導為原則,市場定位不準,無法取得經營成果。
2.3農業生產的標準低
目前國內市場流行吃野菜,生態、環保、無污染產品成為消費者追捧的目標。然而,我國農業在種植過程中因大量化肥、農藥成為消費者拒絕的理由。我國農業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在生產過程中沒有標準。在種植上一味追求產量而使質量下降,對產品的分類標準也不夠明顯,農民無品牌效應意識,農產品的生產過程標準化程度低,初級農產品居多。
3 互聯網技術對農民的影響
2013年是我國互聯網技術實現跨越性發展和建設的一年,國務院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提出互聯網網絡成為我國全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3]使得我國的互聯網能得到迅速的發展,讓光纜入戶,寬帶進村,使全國人民能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經濟效益。
3.1 互聯網使農業信息大量普及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大量的網站信息平臺出現,實現互聯網線上和線下的咨詢服務,使廣大農民迅速了解種植\養殖的最新信息。2013年3月份,經過我國最新研發的測土方施肥手機服務系統在吉林省伊通縣開始運行,當年就超過2萬多的農民用戶使用,讓廣大農民打個電話就能將土壤的配方發到自己的手機上,一看便知土壤中缺多少氮、多少磷、多少鉀,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實現了現代農業對化肥的要求目標,再加上高效的數據管理和分析能力,使大量的土地、土壤、種植農作物品種的信息得到清晰的分析和管理,及時反饋針對性改進措施,使農產品質量更高,更加生態無污染,促進綠色農業的發展。
除了科學的測土施肥,互聯網還提供大量的其他信息,比如說銷售信息,產品標準查詢,產品市場定位、農業防災、減災及避災等等,這些都使農業能得到健康、迅速的發展,互聯網信息將是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一大推力。
3.2互聯網促進農民對網上支付、銷售的理解
中糧儲作為全國最大的糧食收購大型國有企業,他掌握這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的命脈。隨著網上網銀業務的發展,今年,中糧儲實行收糧對農民網上結算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農民對現金的安全,也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廣大農民在賣糧時不用排上取款長隊,同時也提高了效益,并同時解決了大量農民朋友賣完糧后攜帶現金的安全問題,省事省心。
同時隨著互聯網上微信、微博的興起,微支付成為網上交易的主要方式。目前,互聯網基本已覆蓋全國,農民可以通過微信、微博推銷自家農產品,同時介紹種植和采摘的每一道工序,并通過視頻、圖片讓廣大消費者了解要購買能產品的生長過程,大大提高了消費者的信任程度,提高了農產品的銷售,并通過網上的支付平臺和快速發展的物流系統,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實時對接,使新鮮農產品廣泛的流通于全國,甚至國際。
3.3 互聯網技術促進農產品電商化
農業電商在2012年開始起步,2013年得到了迅速發展。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成為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以山東壽光為例,2014年上半年,電商的交易額為47.8億元,是傳統農業貿易無法對比的。
隨著大型商務平臺的發展,阿里巴巴的淘寶、京東、美團等,都做起了互聯網農業的概念,農民不用再提著籃子沿街叫賣自己生產的農產品,目前只需要客商上門收購或者坐在電腦前,點擊鼠標就可以讓自己生產的農產品買到全國各地。電商的快速發展,是互聯網給出的新思維,互聯交易同時可以給出消費者足夠的信譽,通過生鮮產品的二維碼通過網絡掃描后可得到產品的生產地、采摘時間、采摘人、保質日期等相關信息,極大的提高產品的信譽度??梢钥闯龌ヂ摼W改變了傳統農業的銷售模式,重組傳統農業的生產關系,使服務行業參與其中,創造更多的市場和發展機遇,讓廣大工薪階層足不出戶,體驗種植農產品和享受網購新鮮農產品的快樂,農產品業逐漸電商化。
4互聯網技術對我國農業模式的轉變
互聯網技術已大量應用于傳統的農業中,我們可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控制農業的生產和產品的質量問題,進一步規范產品的信息、渠道,提高農產品生產、銷售的效率。
4.1促進農業的信息收集和分析
我國傳統的農業生產都是依靠我們先輩的經驗教訓,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豐富的生產資料可供我們去學習。但是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對農業信息的收集更加全面、精準,同時信息的重要也得到了廣大農民的認可?;ヂ摼W的崛起,大量的現代農民也涌入到該領域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互聯網帶來了的大信息流動,為農民生產提供詳細的專業指導和幫助。尤其是互聯網上大量出現的關于農業類的網站,包括種植業、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行業等專業網站,比如:大豆、玉米、小麥等,促生龍頭農業企業,以專業化的種植方式,帶領農村經濟的全面迅速發展。
4.2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
信息的集成、遠程控制和數據庫大量的興起,數據分析技術在互聯網上大量的傳播,在農業中也得到了大量的應用和發揮,特別是隨著互聯網同時興起的物流技術,使互聯網上的技術得到實際服務的支撐。
移動網絡、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日益應用于農業當中,使農業的發展從遙感、運輸、控制、生產與一體化,系統生產不斷涌現和完善,使農業從傳統粗放型向現代集約型轉變?,F在的農業發展不再是純粹的農業生產模式。目前通過科學技術,對養殖、種植采用一體化管理方法,養殖業中只需要打開電腦,操作控制程序,就能使所有的牲畜喂養、除病等全部工作,農民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監測牲畜的生長狀態,及時改變控制程序,改善飼養環境和條件?;ヂ摼W技術的發展,不再需要農民跑偏大江南北查找飼養、種植方法,只需要通過網絡實時資訊,接收所想要的農作物生長的基本要素,互聯網上農業技術的專業指導成為農業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4.3催生農產品銷售模式新方式
電商的發展打動市場對農產品的深加工程度,在物流飛速發展的今天,生鮮農產品日漸成為消費者面前的事實,網絡信息的互聯,農產品的信息一覽無余,大大提高了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度。電商2012年農產品的200億銷售增長到2014年的1000億,可見電商魅力,也顯示出互聯網的巨大力量。
如何改造農業,是一個無法完全解決的問題,從歐美、日本到我國的土地改革,傳統農業一直被改造,但隨著新的經濟環境的改變,農業也發生微妙的轉變,現代化農業和小規模農戶經濟、家庭式農業經濟的矛盾日益凸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規模養殖、大規模種植成為一種模式,將大大促進農業服務人員的產生。小本經營即使可以獲得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但是成本會加大,使農民收入得不到提高。但是互聯網技術給新型農場提供大量的崗位,運用大數據分析定位,分析消費者需要、種植品種檢測、生長情況監測、環境變化情況預警、牲畜狀態監控等等,將使農業向大規模方面開展,提高農業整體的效率和發展現代化、生態化、綠色化的新型農業。
5 結論
本文通過對互聯網在農業中的研究,從傳統農業的特點到農民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理解,全面分析了互聯網技術對農業產生的影響和積極因素,隨著我國互聯網巨頭參與到農業領域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將與農業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進一步豐富互聯網農業的內涵,也給農業提供好一個更好、更大的發展平臺和發展空間,促進我國農業模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