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我省農業的科學種植已是現在所重視的一個項目。利用那些管理條件來堅強對我省的果樹業新發展,怎樣帶動農業科技的管理措施都是現在所應該建設的一個方向。如現在怎樣利用地理優勢來對果樹更好的栽培管理等,別是在丘陵、山地、沙荒地等處,因地制宜發展果樹生產,給農民能帶來可觀的效益,我國具有豐富的果樹資源,果樹生產在國際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是農產品出口創匯的重要來源。
摘要:園林綠化果樹的栽培地點確定好以后,要先進行測量,劃出地界根據地形、地勢、土壤等條件規劃果樹的栽植情況以及道路、防護林、排灌系統以及附屬物。規劃的目的是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為了搞好規劃應將全部土地進行詳細調查,測量出地形,繪制一定比例的地形圖。同時,調查果樹栽植地的氣候、土壤、水利以及植被等鄉村的經濟狀況等,作為規劃的依據。為了便于管理,果樹栽植可以劃分若干小區。小區就是基本作業區,在小區內,氣候和土壤條件要力求一致,以便于采用同一措施。小區內栽植面積的大小要與生產管理水平相適應。機械化程度高時小坡面積可以大一些,反之如果規模程度小,地形和土壤復雜、機械化程度較低時,小區面積則可以小一些。如果果樹栽植的地方是山區,則可以規劃得再小一些。小區的形狀以長方形為好,一般地長與寬的比值為2:1~5:1,以便于機械化作業。小區的長邊最好與主風向垂直,以便于設防護林。丘陵地帶小區的長邊與等高線平行,這樣可以減少土壤和排灌等工作的困難,減少水土流失,提高勞動生產率。
果樹業論文推薦:《河北林果研究》本刊創刊于1986年,旨在貫徹“雙百”方針,活躍學術氣氛,反映學校教學、科研成果,促進校內外學術交流,為推動林業科學技術的發展服務,主要刊登林業、果樹園藝,蠶桑、園林花卉、林業經濟管理等專業及有關基礎學科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簡報、專題綜述等。本刊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曾獲全國高校優秀學報、河北省高校優秀學報、河北省優秀科技期刊,被國內多家權威性文獻檢索機構收錄。
關鍵詞:果樹栽培,科技種植,農業種植
1 我省果品業現狀及存在問題
1.1 果品業現狀 建國以來,我省果樹發展出現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六十年代中期,主要發展的是蘋果、梨等;第二次高潮是改革開放后的八十年代中期,以蘋果、梨、桃、紅棗、板栗等為主;第三次高潮是九十年代初期,果樹生產得到全面發展,面積、產量、產值急劇增長。
果樹栽植規劃好之后,再確定防護林帶、道路、建筑物的配置道路可分為干路和支路,干路寬5~7m,支路寬3~4m。道路與果樹要相符合,果樹防護林要注重園林中的防護效應,同時還要建立排灌系統。排灌系統包括水源、灌溉系統和排水系統,應當根據當地的具體條件,采取開渠引水、自流灌溉、修庫、挖池、打井、蓄水灌溉等措施。
我省地處北緯38度線周圍,發展果樹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現有果樹樹種103個,主要栽培有蘋果、梨、紅棗、板栗、桃、杏、葡萄、柿子、核桃、山楂等十多種,以蘋果、梨、紅棗、板栗為主。河北鴨梨、雪花梨、京東板栗、滄州金絲小棗、贊皇大棗、阜平大棗、保定磨盤柿、宣化牛奶葡萄、深州蜜桃、涿鹿杏扁、黃驊冬棗等在市場上久負盛譽,馳名中外。我省生產的梨、蘋果、桃、板栗、紅棗等大宗果品,以省外銷售較多,約占其總產量的三分之二,流通主體是近2000個民營的一體化組織和數萬個個體商販。國內銷售以南方市場和城鎮市場為主,約占總銷量的75%。據調查,1998年我省為京、津市場提供果品3億公斤,約占其外調果品的40%。國外銷售以東南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為主,歐美及中東市場較少。
1.2 存在的主要問題 (1)果品質量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名牌精品較少,果品市場占有率不高。(2)樹種、品種結構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一是水果面積偏大,優種干果面積偏小;名特稀果品、時令果品、錯季果品等面積和產量相對不足;蘋果、梨、桃等主要樹種的早、中、晚熟品種比例與市場的需求不相適應。二是新品種的選育、引進力度不夠,適合市場需求和我省省情的更新換代品種、特別是加工品種不足。(3)果品產業化程度較低,龍頭企業和組織較少,產業鏈的聯接十分脆弱,信息尚不靈通,組織程度較低;果品貯運設施等落后,果品加工量小,果品精深加工附加值較低,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果品市場體系不健全,有場無市和有市無場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觀。(4)部分果樹立地條件較差;農業特產稅返還果樹生產少,果樹經費嚴重不足;管理機制與市場經濟的要求不相適應,急需健全和改進。總的看,目前我省果品狀況是總量不足,特別是干果和名特優新果品、時令果品、錯季果品不足,與局部大路果品相對性、結構性、低質性過剩同時存在。
2 果樹種植技術對策
2.1 選址 果樹種植要選擇在遠離污染源的地方建園。
2.2 肥料施用種類 生產綠色安全果品主要使用的肥料,一類是農家肥、綠肥及未污染的餅肥。農家肥中廄肥、牛羊糞、雞糞、人糞尿、秸稈生物肥等需經腐熟施用;果園綠肥如苜蓿、草木樨、沙打旺、小冠花、三葉草、田菁等禾本科草類,是改良土壤、維持生態平衡、清潔又安全的肥料。另一類肥料是非化學合成的商品肥。如腐植酸、微生物肥料等。對允許限量使用的化學肥料,如尿素、硫酸鉀、磷酸二氫鉀,應與有機肥配合使用,有機氮與無機氮比為1:1;也可與微生物肥配合使用。但最后1次追肥應在采果前30天。化肥中應禁用硝態氮肥。
果樹的栽植要靠近水源,或排水系統要良好,一定要排至園外或蓄水池中。山地的園林可以在梯田內緣挖約寬40cm、深30cm的水溝進行排水,每隔5~10m要培一土埂緩水,形成竹節溝以便于排水,將一端連接在水渠,另一端連接在排水溝,排灌結合。在果樹栽植以后則要注意及時進行適時管理,園林綠化果樹的栽植方法以及栽植后的管理要參照果園果樹的栽植管理,必要時也可以進行施肥和灌水的管理,注意培養果樹花和葉的生長,這樣才能促進果樹為園林綠化服務,更好地為城市的綠化美化服務。
2.3 痛蟲防治
2.3.1 選用抗病蟲品種及脫毒苗木 選用已經檢疫的無病蟲為害的健壯苗木,同時要求品種抗病蟲,增強樹體營養,提高抗病蟲性,保持樹體健壯,減少打藥次數。
2.3.2 采用物理、農業防治法 如燈光、色彩殺蟲,樹干涂白,清除病蟲枝、葉、果,刮除翹皮,清理果園。防護林避免選用與果樹有共同病蟲害或可作為中間寄主的樹種。
2.3.3 采用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昆蟲生長調節劑防治病蟲害 使應用較多的有核多體病毒、白僵菌、生物桿菌(Bt)等。新型高效生物農藥阿維菌素能有效防治螨類、鱗翅目、雙翅目、鞘翅目的害蟲。Bt殺蟲劑,由于成本低、高效安全、不傷天敵、不污染環境,可取代1605、敵百蟲、菊酯類農藥,還可與昆蟲生長調節劑類農藥如滅幼脲3號、殺鈴脲交替使用,防治鱗翅目為主的害蟲。植物源藥劑有除蟲菊素、煙草水、魚藤根、大蒜、苦楝等。在害蟲捕捉器中使用昆蟲外激素,如信息素和其他動植物源引誘劑。另外,植物源制劑如生物膜(高脂膜),噴灑后形成的分子膜層,雖不具殺蟲、殺菌作用,但可起到驅避害蟲、抑卵孵化,預防空氣污染、防治小型害蟲等功效。
2.3.4 實施套袋栽培技術 果實套袋是生產綠色安全果品的重要措施。但果袋價格較貴,且套袋較費工。因此,大面積推廣尚有一定難度,今后應進一步研究開發高效、低成本套袋技術應用于生產。
果樹生產的特點:生產的周期比較長,一般都是多年生的果樹,因此有童期,也就是人們常常所說的“桃三杏四梨五年”,進入結果期以后可以連續多次結果;無性繁殖,主要是通過嫁接、壓條或者扦插等方式進行繁殖;果樹的生長需要異花授粉,否則會出現只開花不結果的現象,因此需要配置授粉樹。在目前園林生產中采用果樹進行綠化常常要與現實生活具體情況進行考慮,即選擇那些開花時間長,結果最好不能食用的觀賞果樹進行綠化。
2.3.5 禁用劇毒、高殘留農藥 對劇毒、高殘留的農藥應絕對禁用,如福美砷、賽力散、滴滴涕、六六六、殺蟲脒等。另外,各種遺傳工程微生物制劑(GEH)也應嚴格控制。
2.3.6 加快果品安全質量與標準體系的建設 按照綠色果品的標準來生產。制定統一的果品食用安全衛生標準(強制),包括水果種類、主要品種、必檢農殘的種類、農殘限量、重金屬種類及限量、氟、氯和(亞)硝酸根的限量等。
3 果樹栽培新思路
傳統果樹種植技術見效慢、產量低、管理難、品質差,而果樹“一邊倒”種植技術是以樹型為基礎的高產優質栽培技術,樹型為主干型,向西或向南拉倒呈45度角傾斜,所有側枝呈平面型生長,整個樹體呈魚刺狀,整齊劃一,至簡至易。
丘陵地這種地塊是介于平地和山地之間的一種地形。如果園林綠化選擇的是丘陵地塊的話則要盡量選擇斜坡地,因為斜坡地光照充足,熱量條件好,而且還能防風,排除過剩的水分,因此栽植在斜坡地的果樹一般都生長發育良好,樹木生長茂盛,而且如果在果樹生長過程之后也表現出著色良好,成熟比較早。丘陵地斜坡不同坡向受熱量不同。南坡果樹物候期開始比北坡早,果實的色澤、品質也比較好。但是如果果樹栽植在南坡則開花早于北坡,所以也容易受霜害和冬季日燒,土壤水分蒸發較北坡大,東西坡介于南坡和北坡之間,但日燒西坡較東坡嚴重。從生產實踐上看,東南坡為最好,其次是南向與東向。坡面一般以直坡為好,坡段以中部最好。
果樹“一邊倒”技術適用于一切干性果樹,包括桃、杏、李、蘋果、櫻桃、柿子、梨等。采用密植、矮化、早產種植方式,露地種植株距1.2米,行距2.5米,畝種220棵;大棚種植株距0.75米,行距1.8米,畝種500棵。一般傳統大棚種植果樹密度大,光照不好,內膛極易光禿,果樹產量低、品質差、管理難,而大棚果樹“一邊倒”技術可以有效解決以上難題。
大棚果樹與大棚蔬菜相比又具有很大的優點:
3.1 投入少 平時投資少,每年約為1200—1500元,是大棚菜的1/3-1/8;
3.2 用工少 是大棚菜的1/10-1/20。冬暖棚拉草苫3個月(拱棚也可不拉草苫),施肥3次,澆水5-7次,打藥4-5次,整枝2-3天,授粉10-30個小時;
3.3 產量高 畝產5000-10000斤,桃、杏、李、棗栽后12-15個月豐收,櫻桃、蘋果、梨、石榴栽后24-32個月豐收。
對于果樹栽培,首先應加強信息引導,強化綜合服務。加強信息網絡建設,盡快實現國際、國內網絡聯通,及時、準確向生產和經營者提供各種有關信息;積極開展產前、產中、產后的綜合服務,努力提高果農組織化程度。其次,實施精品工程,爭創名牌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再次,加強領導,加大組織協調和支持力度,建立組織,明確分工,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