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前言: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林業的快速發展,人工造林日益增多,樟子松以其適應能力強,耐寒、抗旱、對土壤要求不嚴等諸多優點,被廣泛應用于我國林木栽培,人工林栽植中。但是,對樟子松的培育仍不能采取放任的態度,在積水過多,沼澤地等情況下會嚴重影響樟子松的生長趨勢。因此,了解樟子松的植培育技術尤為重要。以下筆者從樟子松圃地、做床、播種、田間管理、防寒等技術環節入手闡述了樟子松的育苗技術。
1.選擇圃地和坐床
在土地的選擇上應選擇土壤疏松且肥沃偏中性的土地,并且地勢上要平整易于排泄,通風好,土地的前身最好是種植過豆科作物,對于風沙大的土地環境周圍應該有防風林。選定好圃地后每畝要施肥大概3000公斤左右、草炭15立方米,然后將土地深入翻整、地表調平。在4月末坐床,大概長20米寬1米,高度在10厘米左右,由于南北床越冬后受太陽輻射傷害較小,所以盡量做成南北床。
2.播種的準備工作
2.1催芽
培育樟子松移植種植在每畝14-16畝,應在播種前5天對種子進行處理,具體準備如下:應將種子清晰好,用0.5%的高錳酸鉀消毒2小時左右。清晰干凈后要將種子在水里浸泡30到48個小時。浸泡好之后均勻放在席子上催芽,席子的厚度在10厘米左右,晾曬時要注意保證種子有一定的濕度。發芽能力高的種子會在48小時之后開始進行破裂,有一半以上的種子破裂后即可以下地播種了。
準備工作:1. 遮蔭稻草3捆/20m。2(捆莖30-40cm)2. 225%除草醚4-5g/m2。3. 覆種細沙0。1m/20m2(風沙小的地區也可用鋸末代替)。4. 草繩42m/20m2。5.木樁4個/20m2用于固定草繩,一般長30cm、粗4cm。6. 木鉤6-8個/20m2,用于在床面上勾住草繩,一般用當年生較細的楊插條浸泡后剪成25cm的椴對折,即成木勾。
3.播種
播種的時間一般在5月初,為了能更好的生產作業,最好要避開風雨的天氣。具體播種流程為:首先,要將種子按照床的數量進行等分,每床一份,在床面上將已經分好的種子播種上,播種完了之后要進行填壓,蓋上沙子,沙子的覆蓋要均勻一致,以便當苗發芽時整齊。然后,需噴灑25%的除草醚乳液,濃度為液體的20倍,180平方米的苗床需要15公斤藥液。在床上均勻的覆蓋稻草,主要用于保濕、防風,在床上裝訂好木樁,用以壓住稻草。最后,可在床面上將木勾勾住草繩,到此播種已經完成。播種后澆水兩次,用噴壺,灌溉都可,一般在7到10天基本可以出苗。
4.后期田間管理
4.1防病害。
樟子松樹苗時期最常見的一種病害是一年生的苗立枯病,主要發病期在6到8月份。這種病防重于治。可以在撒草的第二天開始,第七天的時候噴灑敵克松可濕粉劑,藥劑濃度在45%左右,連續噴灑3此,濃度為藥劑30倍,藥量在每360平米15公斤。在隨后的7到10天理,根據天氣情況噴灑一次甲基拖布津粉劑,濃度為60倍,以此類推,直到9月份這種病害消失為止。
4.2除草
原則是化學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結合,做到有草就除。具體做法是:撤草后,立即噴灑除草醚乳劑,藥量為5g/m2,施藥后立即澆水洗苗,可保證苗床40天無雜草。小苗長大以后可從工除草。
4.3施肥
6月中旬左右,小苗已長出一級側根,這時需要施肥呂種為硫酸胺(可降低基質ph)值),施肥量為2500g/108m2,具體方法為:將硫酸胺溶于水(1:6)用噴霧器噴施,噴后立即澆透水洗苗,視天氣情況7-10天一次,到8月上旬停止追肥,全年4-5次。切記:1、追肥前一天不能澆水,保持床面干燥。2、追肥后立即澆透水,否則造成“燒苗”。3、8月份以后停止追肥,否則造成小苗徒長,木質化程度低,無法越冬。
4.4澆水
播種后到6月中旬以前保證苗床濕潤即可,每日兩次;6月中旬-9月初要澆透水,每日一次;從9月開始第3-5日澆一次即可,旨在促進小苗木質化。總的原則是:先期少量多次,后期多量少次。
5.養護管理
5.1耕除草
為改善土壤通氣狀況,減少水分和養分的消耗,減少病蟲源,保證綠地清潔美觀,每年應松土除草兩三次。對樹林下的草則應因地制宜,有的可不必去除。在夏季,中耕可結合除草進行。
5.2合理施肥
為增強樹勢,提高其抗性和觀賞性,必須每年在生長期追肥一兩次。追肥可結合降水進行,否則應在追肥后及時灌水,提高肥效。
5.3水分控制
在生長季節,主要以抗旱灌水為主;同時,由于樟子松不耐水濕,故在強度降雨或持續降雨后,應注意地勢低洼處積水的及時處理。
5.4整形修剪
樟子松為不宜修剪整形類,故多采用自然式整形修剪,即按照其自然生長特性,僅對樹冠的形狀作輔助性的調整和促進,對冠內的過密枝、下垂枝、受傷枝、枯腐枝、衰弱枝進行修剪,從而保證樹體通風透光狀況良好。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在樟子松的植培育技術上,根據實際地理位置不同,其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也會有很大差異。因此,對樟子松的培育方式,應該根據實際自然環境選擇適合的培育方式。同時,做好樟子松的植培育管理,加強樟子松的成活率,提高樟子松樹苗質量,勢必成為我國林業部門的首要工作。
參考文獻:
[1] 劉沁南, 劉長明. 保證樟子松換床苗成活率的四項措施[J]. 農村實用科技信息, 2011, (08)
[2] 高向寶, 米冬云. 北方樟子松嫁接紅松的技術推廣[J]. 中國林業, 20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