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谷子(學名:Setaria italica):屬禾本科的一種植物。古稱稷、粟,亦稱粱。一年生草本;稈粗壯、分蘗少,狹長披針形葉片,有明顯的中脈和小脈,具有細毛;穗狀圓錐花序;穗長20~30厘米;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級支梗上,小穗基本有刺毛。每穗結實數百至上千粒,子實極小,徑約0.1cm,谷穗一般成熟后金黃色,卵圓形籽實,粒小多為黃色。去皮后俗稱小米。粟的稃殼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俗稱“粟有五彩”。廣泛栽培于歐亞大陸的溫帶和熱帶,中國黃河中上游為主要栽培區,其他地區也有少量栽種。論文發表:《種子》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種子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種子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種子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關鍵詞:谷子,農作物,種植技術,農業科學種植論文網
谷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須根粗大。稈粗壯,直立,高0.1-1米或更高。葉鞘松裹莖稈,密具疣毛或無毛,毛以近邊緣及與葉片交接處的背面為密,邊緣密具纖毛;葉舌為一圈纖毛;葉片長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45厘米,寬5-33毫米,先端尖,基部鈍圓,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
圓錐花序呈圓柱狀或近紡綞狀,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間斷,長10-40厘米,寬1-5厘米,常因品種的不同而多變異,主軸密生柔毛,剛毛顯著長于或稍長于小穗,黃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橢圓形或近圓球形,長2-3毫米,黃色、桔紅色或紫色;第一穎長為小穗的1/3-1/2,具3脈;第二穎稍短于或長為小穗的3/4,先端鈍,具5-9脈;第一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7脈,其內稃薄紙質,披針形,長為其2/3,第二外稃等長于第一外稃,卵圓形或圓球形,質堅硬,平滑或具細點狀皺紋,成熟后,自第一外稃基部和穎分離脫落;鱗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狀;花柱基部分離;葉表皮細胞同狗尾草類型。染色體2n=18。
谷子是節水耐旱作物,適合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干旱地區種植,但常規谷子產量只有兩三噸,并且除草費工費時,使得谷子種植面積逐年減少。雜交谷子由于產量高、米質好,而且比常規谷子省工省力而廣受農民青睞,自從2009年推廣夏播雜交谷子“張雜谷8號”后[1],邢臺市積極推廣雜交谷子的先進品種和先進技術,使示范區農業效益增加7 500元/hm2,受到廣大群眾和領導的肯定,有力地推動了雜交谷子產業快速健康的發展。
1雜交谷子推廣經驗
1.1及時宣傳
新河縣明確將雜交谷子作為今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后,大力宣傳雜交谷子的發展優勢。在3月上旬,縣組織技術人員入鄉村宣傳,并組織技術培訓,共舉辦培訓班3期,培訓農民0.2萬人。同時利用縣電視臺進行技術講座,調動農民種植雜交谷的積極性。有條件的鄉還組織種植大戶和種植能手到外地參觀學習,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參與到農業結構調整上來。截至5月15日,新河縣共調動5個鄉鎮2 459個農戶,推廣雜交谷子面積達666.7hm2。目前,雜交谷子在新河縣已初步形成規模,并收到很好的效益。
1.2積極推廣種植技術
1.2.1精細播種。小麥收獲后,由于2009年降雨及時,墑情適宜,谷子適時播種,技術人員及時分派到各鄉講解“張雜谷8號”的播種技術,要求群眾更新觀念,更改以往播種量大的習慣,采取精細播種,播種量為18kg/hm2。由于工作到位,為大面積推廣雜交谷子做好了前期準備。
1.2.2適時間苗、定苗。谷子長至3~5片葉時,間苗定苗,“張雜谷8號”幼苗有2種顏色,綠苗是雜交苗,間苗時留下,黃苗是自交苗,間苗時拔掉[2]。人工作業費時費事,可采用噴灑間苗劑處理,谷子專用間草劑1 500mL/hm2對水均勻噴霧。
1.2.3合理稀植。“張雜谷8號”宜稀不易密,一般留苗30~45萬株/hm2 [3]。
1.2.4肥水管理。谷子是耐旱耐貧瘠作物,要取得高產,必須追肥。谷子苗期抗旱能力特別強,不需澆水,拔節期遇旱才澆水,抽穗期結合追肥進行澆水。當谷子進入拔節期,結合中耕追施尿素75~150kg/hm2、二銨150~225kg/hm2、鉀肥75~150kg/hm2,抽穗期結合澆水追施尿素150~225kg/hm2。
1.2.5合理化控。倒伏是制約谷子產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合理密度,才能保證高產[4]。因此,及時化控,以減小倒伏造成的危害。
1.2.6病蟲防治。雜交谷子的主要蟲害是谷子鉆心蟲,幼蟲侵入谷子莖基部危害,造成谷子倒伏減產。在定苗后,拔節期,用有機磷加菊酯類農藥連噴2次。病害主要是穗瘟病,在谷子灌漿期,個別小穗出現白干,是穗瘟病的主要特征,其防治措施是在谷子抽穗后到開花前,用甲基托布津200~300倍液1 500~2 250g/hm2噴霧,或用富士一號農藥1 200mL/hm2進行噴霧防治。
2存在的問題
2.1密度太大
“張雜谷8號”雜交谷穗長、穗粗,留苗密度大會使莖稈不壯甚至細弱,造成大面積倒伏,降低產量。因此,雜交谷子要高產,稀植是關鍵。
2.2化控技術不到位
倒伏是制約產量的重要因素,化控時間太晚,或不進行化控,而雜交谷子穗長穗粗,莖稈太高太細易造成倒伏。
2.3收獲沒有機械化
收獲期還必須用人工收獲,費時費力,成為制約擴大規模種植的重要因素。
3推廣對策
3.1加大推廣力度,形成規模優勢
按照以點帶面,片上擴展,在示范區的帶動下,抓好優質谷產業帶建設,通過示范縣建設,輻射帶動全市谷子產業大范圍發展。
3.2加快推廣新技術,提高產業效益
選用“張雜谷8號”,大力推廣高產栽培、配套管理、配方施肥等多項高新技術,確保產業增效,群眾增收。
3.3實行標準化生產,提高谷子品質
在谷子生產中,大力推廣普及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積極爭取標準化和無公害生產基地認證,努力形成具有品牌優勢的綠色優質農產品,以增加需求量。
3.4培育龍頭企業,開拓銷售市場
盡快培育一批生產、貯藏加工、流通型企業,形成產、銷、售一條龍服務,帶動谷子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