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新能源汽車產業受到了政府的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支持,單一銀行貸款融資模式不能覆蓋新能源汽車的整個供應鏈,供應鏈融資模式也受到了廣泛關注。基于此,本文對新能源生產制造商供應鏈融資模式進行分析,了解新能源汽車供應鏈融資服務主要模式、并深入剖析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商供應鏈融資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完善建議。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商;供應鏈融資
一、緒論
新能源汽車行業是當前產業鏈最長的單一品類,大部分公司都是新興公司,其供應鏈中資金流的狀況對新能源汽車供應鏈每一環節都產生極大影響。國外學者Martin Christoff預測未來的商業競爭很可能會延伸到產品供應鏈雙方。Gelsomino等人指出供應鏈融資有融資導向和供應鏈導向。國內學者呂明凡以汽車產業為例,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對供應鏈融資進行了分析,提出相應的信貸融資防控措施。姜燕認為供應鏈融資實際上是一種新型的金融信用模式。通過流動性或結構性資本流動,供應鏈中各企業之間的資金流動速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鼓勵各類企業更有效地開展各項工作和業務。說明供應鏈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性,本文基于此對汽車生產制造商供應鏈融資模式進行探析。
二、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融資模式應用分析
現在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可以基于互聯網平臺利用新型供應鏈金融模式將汽車制造企業、上游零部件供應商、下游汽車經銷商、物流企業整合起來,利用線上化和智能化手段歸結整理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信息,并在線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界限汽車企業通常在產業鏈中扮演多個角色,一般是根據當前現實狀況,按照業務篇求對融資模式進行選擇,或者進行綜合運用。
(一)針對大型供應商融資模式
整個新能源汽車制造生產鏈中,動力電池系統制造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要充分發揮其強大的談判能力,積極的其汽車生產商展開合作與業務往來,實現優質融資,為企業的發展帶來足夠的資金。針對這種企業,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會采取保兌倉模式,借助智能化手段,與銀行快速完成信息交互、審批流程、遞交保證金,銀行確認以后給動力電池系統生產商開具承兌匯票,由銀行本身或者特定的部門暫時看管貨物,同時也節約了后期還款線上支付的大量操作時間。銀行按照汽車生產商遞交保證金的量向其出具簽發供貨單,用于整車的生產與研發。假如由于其他原因,這筆保證金無法及時到賬時,要動力電池系統商承擔。通過上述先進的模式,幫助汽車生產鏈中所有的企業有效的解決資金難題,進而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緩解庫存壓力。
(二)針對中小型供應商融資模式
對于新能源汽車制造商而言,大多數中小企業供應商相對弱勢,兩者信息量不對等,而線上信息共享降低了參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下游零部件供應上的中小企業可以根據核心企業的生產計劃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并以此計算融資需求,保證資金充足。具體可用的融資模式有三種:第一質押融資模式;第二轉讓融資模式,當然基于特定的社會背景下還可以對其進行細化,比如:轉讓并回購融資模式、真實轉讓保理融資模式;第三流動化融資模式。金融機構可以通過線上平臺共享的內容分析供應鏈提供的信息,可以實時掌握融資企業的資信狀況和資金使用情況,提高貸款的回收率,降低風險,選擇最符合的融資模式,進而實現預期發展目標。
還可以采取銀行商票保貼業務,銀行先對核心汽車生產企業有一個總體授信,在上游供應商向核心汽車生產企業提供相關的產品或服務后,核心生產企業向銀行繳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然后銀行向核心企業開立銀行承兌匯票或者核心生產企業向供應商開立帶有銀行保貼的商業承兌匯票,供應商可以將其貼現收到對應貨款。
三、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商供應鏈融資模式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融資渠道受限于傳統的汽車金融服務體系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延續了傳統的汽車金融服務體系,其融資模式相對簡單,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商融資的主要渠道仍然是商業銀行貸款或預售。籌資模式不豐富多樣,結構無法保持穩定。然而,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的行業性質決定了它是一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投資收益過程漫長的行業。在這方面投入的大量資金來自于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貸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商業銀行決定著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命運。新能源的整個銀行甚至破產,甚至都受到了影響,這種非獨立性給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帶來了巨大的限制。
(二)銀行貸款的融資模式無法滿足新能源汽車生產供應鏈的需求
銀行貸款的融資模式無法覆蓋新能源汽車的整個供應鏈,單一的貸款模式無法滿足新能源汽車產業供應鏈中所有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商的要求,也無法實現新能源汽車供應鏈整體效益的最大化。當前,我國金融市場不斷完善,政府也在不斷加強經濟體制改革,然而還沒有形成一個規范、完整的市場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金融市場的道德風險行為和信用關系的扭曲。如果財務信息嚴重失真,勢必導致很多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不能按照規定履行義務,失信壓力遠小于誠信壓力的怪現象。具體表現為: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商的許多任務根本無法完成,先進的金融產品也失效。
(三)新能源汽車行業供應鏈信息傳輸渠道有限
與鋼鐵、煤炭等行業相比,汽車組成部件復雜導致供應鏈參與企業數量眾多,除了部分大型企業外,很多上下游中小企業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賬目缺失、偏差較大,加劇了金融機構與融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同時部分企業履約意識不強,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信息發布缺乏時效性。這導致雙方信息傳遞出現故障,無法解決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商與銀行之間的信息傳遞問題,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供應商的發展只能做出一定的規劃,而新能源汽車生產供應商的信息并不清晰,在信息傳遞中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最終只會因信息不對稱讓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商無法順利獲得貸款,增加了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發展的風險。
推薦閱讀:新能源發電論文如何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