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十二五”期間,內蒙古的發展第一是要控制速度,抑制高耗能產業的過快增長。我認為,高耗能產業不代表它規模多大,首先要看它有沒有競爭力,它的效率好不好,能不能帶動地方的發展。這是衡量高耗能產業的尺度。所以,要從總體上抑制高耗能產業的過快增長。
一、“十二五”規劃國家能源發展重點
“十二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包括節能減排的規劃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第一就是控制能源總量,抑制能源需求過快增長;第二是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調整能源結構;第三是積極推進改革,實現和諧和可持續能源發展;第四是全面加強國際合作,保障能源供應。
第一,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我國溫室氣體排放和能源消費都是世界最大的國家。這個最大有3個特點:總量大、份額大、而且在繼續增長中。同時,我們也是進口大國。第二個背景是,金磚五國中,中國的能源消費總量也比其他4個國家,主要是其他3個國家份額大很多。
金磚國家中的印度、巴西都是快速發展中的大國。我們的能源消費總量已經占到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19%點多,在發展中大國里占的比例遙遙領先。這樣,在整個國際能源市場和整個國際能源發展中,如果我們不控制能源需求總量,就會帶來更多的碰撞,我們的“走出去”、保障資源供應,等等,都沒辦法實現。
同時,溫室氣體的排放,如果按照這個趨勢不控制的話,有可能在現在的基礎上總量超過100億噸,我們也就成了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家。所以,控制能源消費總量變成了“十二五”期間能源發展的一個主線。
關于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國家有關部門正在落實細化方案。根據以往的經驗和我們的研究,實際上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第一是要控制高耗能產業的過快增長。高耗能產業按照我們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建設全面小康社會,2035年左右基本實現工業化,或者工業化率達到一定比率,處于后工業化階段。從這個發展的目標來講,高耗能產業還是要進一步增長,而且總量要保持在一定的數量之內。但是,今后要嚴格控制高耗能產業的增長速度,同時對它的總體規模進行控制。第二要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節能減排主要是提高能源效率,減低單位GDP的能耗。比如說工業部門、建筑、交通,等等,要降低單位能耗,提高能源效率。第三要加強管理。要控制高耗能產品的出口,加強對耗能產業的管理,對用能單位的管理、對生活方式等的管理。現在,控制能源總量有幾種方案:一是按照“十一五”節能減排的辦法,把能源消費總量分配到各個省,試行總量控制。但這有點難辦,同時也涉及到標準問題,即按照氣候標準、GDP標準、發展權等標準的確定問題。第二是基本依托市場機制,采取宏觀綜合調控措施。比如用控制總能耗、控制高耗能工業等間接手段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當然最終的辦法還沒出來,我們現在正在積極跟蹤研究。我的看法是這幾個方面都要結合起來。所以,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就帶來了幾個問題:第一就是我們要對高耗能產業的發展前景要有一個清醒、客觀的認識,如果不限制發展,就會越來越被動;第二就是要抓緊真正地把節能減排落到實處,使節能減排真正取得實效,而不是像“十一五”末采取短時間的拉閘限電。
第二,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調整能源結構。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實際上就是要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費總量。這也是從氣候變化,從我國國家能源消費總量的態勢來看的。國家能源局提出,要控制煤炭的使用量、生產量。因為煤炭年產量已經33億噸了,再增長就可能達到將近40億噸,這就達到了全國環境容量的上限。要控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同時又要發展。根據各種預測,在今后10-20年,我國的能源消費還是要增長的。所以,今后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實現能源發展的轉變。這種轉變在什么地方,一是要應對氣候變化,實現高碳能源盡可能的低碳化應用。但是這種低碳化應用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煤炭變成氣或者油,仍是要進行大量排放的,這種轉變是不容易的。二是要從現在開始,使能源供應中間增量部分更多地依賴清潔能源,特別是非化石能源。這要作為一個長遠的奮斗目標。發達國家已經走過了這條道路。從整個歐洲來講,歐洲現在每年新增的電力需求都是靠天然氣發電、風電、太陽能發電來滿足的,幾乎已經不增加煤電了。大家最近也都看到,像德國,它把核電要逐步地關閉了,就是要去核化。核電關閉了以后,就需要可再生能源來承擔。日本經過這次大地震以后,也在進行這方面的工作,這也有難度,不是短時間就能辦到的,但也反映出一種民意和動向。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使我們的增量更多地依靠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來滿足,這也是“十二五”規劃的一個重點。 “十一五”末,國家領導對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都發表了很多重要的指示,同時,十七大報告里也寫明,十八大肯定也要把這些內容進一步地提出來。
第三, “十二五”期間要積極推進改革,實現和諧可持續發展。現在中國能源發展過程中已經積累了非常多的矛盾,像煤電的矛盾、國有企業發展與民營企業發展之間政策上的矛盾、資源上的矛盾,等等。這些都交織在一起。如果不推進改革,“十二五”的能源發展就不能夠走出困境。所以“十二五”期間肯定要進一步推進改革。那么改革的重點是什么?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加大對壟斷行業的改革力度。對壟斷行業的改革現在已經提上日程,中央文件也有所表述。但對壟斷的改革,社會上、產業界、包括專家、學者都有不同的認識。我的看法是,一方面要盡可能地在能減少壟斷的領域減少壟斷,引入競爭;另一個方面就是要進一步對應有的、必須要壟斷的行業進行更加透明、更加科學的監管,使它適應社會民主化的發展進程。比如說我們的石油公司,從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把石油、天然氣引進到國內,這保證了我們國家的能源安全,保證國家長期的能源供應,就像內蒙古在國家能源發展中的作用一樣,帶有戰略性,是有巨大貢獻的。但也帶來一些問題:天然氣距離很遠,進來以后價格高,面臨著售價的問題。價格不提高,進口公司就要虧損;價格提高以后,老百姓就感覺承受不了。同時,這也同目前國家發展民生是不和諧的。國有公司利用自己的優勢,利用政策的背景,把高價格強加給消費者,消費者感覺很不舒服。這就是現在的發展和消費背景。我們叫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這是民主發展的最新形式。要是不改革的話,必然會發生碰撞。第二,要改變目前的價格形成機制,逐步提高或理順資源性產品的價值。我們節能減排也罷,發展低碳經濟也罷,最終都要通過市場手段,通過價值的信號。如果產品的價格很低,浪費就很嚴重。但是,提價也面臨民生的問題。所以“十二五”期間要進一步提高價格,當然也包括資源稅費的改革,等等,這些就是為了體現和諧的發展。資源地,如內蒙古,就是給國家提供能源資源,所以應該得到更多的稅務分成、更多的利益。另外,要實現和諧可持續發展,尤其是資源的生產地、資源富集地,通過推進改革,使產業有更多的發展后勁。比如,山西的煤炭就是要改變“有水快流”變成“細水長流”。不要短時期間挖太多的煤,可以少一點,細水長流,這樣價格也能體現出來。
第四,全面加強國內合作,保障能源安全。現在我們的能源市場已經與世界的能源市場融為一體,高樓價沖擊著各個國家,也沖擊著我國。今年上半年,各個國家進行密切的磋商,這就說明能源合作非常廣泛。所以,在“十二五”期間,我們的能源合作要進一步地加強。尤其是在清潔能源領域、非化石能源領域、能源的技術發展領域,這些方面國際合作加強的趨勢非常強烈。一方面是我國的需求。現在很多國家都進入了中國,比如歐盟、美國,他們首先在清潔能源領域放寬接受和談,希望在這些方面加強合作。同時,從我國來講,我們也要進一步“走出去”,要改變、豐富和完善我們“走出去”的戰略。要向非洲國家包括中歐的產油國進行深層次的合作,尤其是全面的能源方面的合作。
二、對內蒙古能源發展的建議
第二是轉型升級,把握產業鏈延伸的方向。要優選承接產業轉移,這個很重要。盲目地接轉有些產業會形成非常大的被動。比如說煤化工產業,實際上國際競爭非常廣泛。我們國家過去主要從中東進口原油,現在中東國家經過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感覺到光賣原油,石油美元根本不夠用。他們的石油美元除了擴大石油產量以外,很大一部分要用于改善民生,所以錢不夠用。那它就希望到中國或別的國家投資化工,這樣一來對我國的煤化工都是一個沖擊,這個前景我們要很好的把握,看清世界的趨勢。第三是發揮優勢,大力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內蒙古風電裝機現在已經在1000萬千瓦以上,從規模上可以與丹麥這些國家比較,但是,從風電發展的水平、技術水平、建網水平等還不能與發達國家相比。可以看看數字,內蒙古有多少從事風電的人才?有多少研究風電的研究機構?有多少風電撫育出來的產業?沒有多少。所以,眼界要拓寬。要發展這些,要依靠風電產業,要發展更多的服務業。國務院的文件說要將內蒙古的服務業達到40%。如果不拓寬眼界,我們還會走到一個原點,服務業也上不去。第四就是主動環保,為節能減排創造良好的環境。第五是科技創新,實施是科技強區戰略。我們一定要引進科技含量高的、真正先進的企業、技術、人才。同時要重視民生。比如,陜西省榆林地區,每年的GDP很高,財政收入也很高。這么多的錢讓農民富起來了嗎?沒有。收入到底增加了多少,效果不大。那么,要發展這些新能源產業,要延伸產業鏈,就要考慮到就業,考慮到少數民族、民族地區的發展,要把這個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比如說風電,也會發展很多就近的服務業,我們要注重這些。第六是提升層次,發揮能源經濟國際合作引領作用。內蒙古就是要進一步提高能源產業的開發層次,要“走出去”。內蒙古既然有1000多萬千瓦的風電,就應該和丹麥、德國等歐洲及美國這些風電強國建立各種溝通,同研究單位合作、政府合作,提高層次。提高合作,就會引進更多的智力、資金到這個區域發展,會有更廣闊的世界市場,會有更廣闊的視野來看待以上談的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