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一、在新時期建筑發展的影響下設計以環境保護理念為基礎的建筑是必然趨勢
目前,人們對自己行為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唯一空間,更是人類生產生活的唯一資源來源,尊重自然環境并適當合理的利用自然資源,才是維持社會穩定持續發展的正確辦法。
(一)應強烈的生態意識和環保意識的要求
建筑設計師為人類創造了更安全、美觀、舒適的生活環境,但同時也應當是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的保護者。這并不是說要建筑設計師秉承極端的環境保護主義觀點,自然環境是有特定的承受能力和恢復能力的,只要改造自然的活動不要超出其特定承受能力和恢復能力的范圍,就能夠達成建筑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持續發展。
(二)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及人文主義觀念的要求
對眾多矛盾分析的邏輯過程是建筑設計的基礎,建筑創作的永恒理念是“尊重自然、以人為本”,想要對人類有所貢獻,建筑師必須擔當對社會的責任。作為一種大眾文化,人們在對建筑進行欣賞的同時也將建筑傳承了下來,同時沉淀了建筑的思想。
盡人皆知,建筑文化根源于特色與內涵、民族與個性,對于那些不但沒有藝術美學,還沒有教育啟迪功效的石柱搭建起來的盒子,不是建筑文化,也不能形成建筑文化。只有在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刻的文化內涵下的建筑,才是建筑文化,并且在建筑的欣賞和使用過程中使建筑文化得以發揚光大。
(三)應日新月異的環境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
技術、藝術、歷史等等各種學科都是建筑學發展的基礎,也就是說建筑學是一門高度綜合的學科,建筑發展必須以科學和技術作為永恒的動力。縱觀世界各國各時期的建筑,不僅是在瀏覽建筑發展史也是在瀏覽科學技術發展的歷程。為了創造出與時代特征和要求相符合的建筑作品,以先進的環境科學技術來武裝自己是建筑設計師必須首要完成的任務,這是快速發展的科學技術的要求,也是時代的要求。
二 節能環保前提下的建筑設計原則
現如今,隨著節能環保意識的增強和能源短缺的壓力,“節能建筑”“綠色建筑”、成為當前最熱的話題,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的標準應該是統一的,節能建筑就應該是綠色建筑,充分利用陽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節電節水,大力發展綠色節能建筑是中國建筑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我們在節能環保的建筑設計上要遵從以下原則:
首先是資源利用效率要達到最高。建筑設計的資源利用效率要達到最高的原則,指的是對各種建筑用的資源,包括能源、土地、水、各種建筑材料等,都要高效率地利用,盡可能的節約能源。
其次是對環境影響最小。要達到對環境影響最小,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防止建筑對土壤、空氣和水的污染;二是盡量使用本地建材。這也是對環境影響最小的一項措施,因為這樣可以減少運輸對環境的影響,而且可以支持當地經濟的發展:三是重復利用建筑材料。在建筑選材時,要考慮材料的可循環使用,這是鼓勵利用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四是要盡可能利用既有建筑,提高建筑物的壽命。
最后是對生態環境最好。對生態環境最好指的是對人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健康最為有利,通常我們說“以人為本”是正確的,但同時不要忘了其他物種。人也是自然生態中的一部分,“以人為本”的建筑設計原則,不單只是滿足“人”的物質與精神需求,更應該使其與生態環境保持應有的平衡關系,需考慮到未來的的可持續發展。
三、實施環境保護建筑設計的具體措施
(一)充分利用太陽能
太陽能是綠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廣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優點是極為豐富、潔凈、安全和廉價。目前,住宅區中太陽能的利用主要在三個方面: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空調和太陽能電池。據資料介紹,安裝一套供300人全年用熱水洗浴的太陽能中央熱水系統需投資約15萬元,全年的節能費約為8萬元,2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資,而太陽能熱水系統的使用壽命為15~20年,那么這套設備的節能費就高達100~140萬元。許多國家都在積極研究、開發、利用太陽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以澳大利亞和以色列最為顯著,其太陽能熱水器的普及率分別是30%和50%。我國研制開發太陽能起步較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普及率僅為6%左右,且發展很不平衡,西部地區較集中,云南省普及率最高,達10%。
我國的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年日照時數為2500 h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2/3以上,有的地區高達3000 h。這為我國開發利用太陽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太陽能利用的范圍將會更廣,能量轉換效率將會更高。
(二)合理利用水資源
我國是個水資源缺乏的國家,一些地方,一方面缺水嚴重,另一方面浪費嚴重。節水的關鍵措施還是“開源節流”。居民對水的消費主要是飲和用,其中飲食用水量約占總消費量的5%,其余95%用于洗滌、排污等。在設計基于環境保護理念的建筑時,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使水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第一、中水系統的建立
主要包括雨水及廢水收集、雨水存貯、處理、冷卻、再利用幾個步驟。相對應的設計內容通常包括:雨水系統、車道、花池、水池等。雨水收集的相關設計主要包括屋面及地面雨水口和管溝的系統化。最重要的水質處理步驟,可以利用花池進行沉淀和過濾;利用地下室車庫坡道的下部空間進行雨水存貯;通過景觀水池提供中水冷卻的過程。
第二、保水
把寶貴的不可再生的雨水資源循環利用,平衡整個地面生態系統。總平面中通過設計提供盡量多的土質加綠化,是保水的基本做法。德國人甚至采用透水磚作為馬路的材料。透水磚可以盡量降低地面積水、有效抑制“城市熱島”效應,甚至能夠起到吸音減噪的作用。
第三水質的維護
目前園區的水質景觀常采用硬質池體來圍合成形,好處是干濕分明,圖案有設計感,缺點是水質易腐化,即浪費水資源又惡化環境。自然土質的地面,應該首選采用疊石之類的手法形成水岸,盡量維護水體的原生態和自然流通。地下室上面和室內的水景除了水循環系統以外,還應該做好防潮層,阻斷水汽向建筑物其他部分滲透,同時周邊的墻面、地面選用潮濕環境的構造做法,以應付可能的霉變。此外,為了提高水質的穩定性,投放微生物菌種進行生態水處理,配置放養各種水生動植物是形成優質水景的較好手段,建筑則可以通過開窗以疏散濕氣、遮陽以減少藻類繁殖等等。
(三)規劃用地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土地資源逐年減少。關于住宅小區的節地問題,應從三方面著手:
第一、容積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非越低越好;
第二、停車場架空或入地,即建造立體化的多層停車場或地下、半地下停車場;
第三、從節地與節能兩個因素綜合考慮,宜建造多層和小高層公寓,控制建設單門獨戶的別墅,尤其是依山傍水、景觀優美的“風水寶地”更不應建造高檔別墅和私家花園供極少數人享用,而應建造小區公園等公共設施,供大眾享用。
(四)強力整治促進環保
房屋的建設和使用都存在著對環境污染的問題。環境被污染,直接危害人類健康,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關于環境污染問題,過去只是提“三廢”(廢水、廢氣、廢渣)污染,現在增加了防治聲污染和光污染的內容。這是切合現實情況的。還有個問題,就是電磁污染的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電器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也在日益提高,電磁污染已經出現,并有不斷增長之勢。電磁污染已納入治污計劃和措施之內。
結語
發展的觀念正逐漸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節能建筑也好,環保建筑也好,其宗旨都是為了人類的安居樂業和長久的持續發展。我們要在“以人為本”的建筑設計前提下,在有限的地球資源條件下,建立一個更加美好、更加和諧的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