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閩東傳統聚落旅游發展的多樣化路徑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摘 要:本文以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傳統聚落康里村和雙溪古鎮的旅游發展為切入點,借助“文化記憶—文化展示—旅游凝視”理論模型,重新梳理兩地具有特色的旅游資源及發展鄉村旅游的可行策略。在對兩地分析的基礎上,本文認為鄉村旅游應以兩村獨有的資源為依托,找到各自的發展路徑,保護并利用鄉村文化資源,才能使鄉土文化更好地在現代生活中“活”起來,打響鄉村特色旅游的名片。

  關鍵詞:鄉村旅游;文化記憶;文化展示;旅游凝視

  我國大多數傳統聚落和建筑既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又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巨大的經濟價值。然而,我國傳統聚落雖然數量眾多但消失現象日益嚴重,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已達到63.89%,較1949年的10.6%增長了近6倍。隨著農村傳統聚落的大量消失,鄉土建筑、民俗節日、傳統特色習俗等鄉村文化遺產日漸式微。如何保護和創造性地利用傳統聚落的特色文化,開發特色旅游產品,走出一條獨有的鄉村旅游發展之路是部分地區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

  1 文獻綜述

  在西方國家,19世紀就開始發展鄉村旅游,對其開發和研究較為成熟,鄉村旅游被認為是一種阻止農業衰退和增加農村收入的有效手段。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994)和歐盟認為,一種在鄉村范圍內進行的關于旅游的活動就是鄉村旅游,鄉村旅游整體營銷的核心、本質和獨特賣點是鄉村性。英國的Lane(1991)和Branwell(1994)認為鄉村旅游不僅是基于農業的旅游活動,還是一個多層面的旅游活動,除了包括基于農業的假日旅游外,還包括特殊興趣的自然旅游、生態旅游、教育性的旅游、文化與傳統旅游及一些區域的民俗旅游活動等。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后,鄉村旅游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學界對鄉村旅游理論的研究也逐漸得到關注。關于鄉村旅游的概念界定,國內很多學者作出探討,賀小榮 (2001) ,何景明(2002),景秀艷、Timothy J T(2012),龐駿(2018)等都在各自的研究中有具體論述。盡管觀點有所差異,但是在“鄉村性”應該是界定鄉村旅游最重要的標志這一觀點上,達成了共識。

  近年來,隨著文旅產業的融合,提煉特色的文化符號,發展鄉村特色旅游成為研究熱點之一。其中,學者對于“記憶、展示、凝視”理論的研究,涉及旅游開發和文化傳播等方面,盡管每位學者對于該模型的探討并非十分全面,但是關于該模型三個步驟的每個階段有很多專業且深入的解讀。熊凱(1999)將“意象”的概念引入鄉村旅游, 即抽象鄉村記憶符號,分析了鄉村意象的豐富內涵, 提出了鄉村旅游開發的一些策略,此研究背后正是“記憶”理論的支撐。劉丹萍(2007)教授認為旅游凝視是抽象化的結果,是旅游需求、動機與行為三者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總結了對景區不同的凝視類型及應用方法。樊友猛、謝彥君(2015)構建了“記憶、展示、凝視”模型,并通過此模型提出了解決旅游凝視地的方法和實現路徑。劉千千(2019)通過“凝視、展示、記憶”模型,重點結合凝視理論分析了郭亮村在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傳統文化資源的傳承和開發模式,剖析了凝視理論的概念和作用,通過凝視地方文化符號、體驗地方元素,使游客對自我進行概念的重構,當地人強化自我對于地方感的認同。總體而言,國內學者對于“記憶、展示、凝視”模型處于應用且發展的過程中。

  針對我國傳統聚落未來旅游發展的路徑選擇,借用“文化記憶、展示與凝視”模型,通過演繹法對康里村和雙溪古鎮進行鄉村旅游發展的分析與研究,驗證“文化記憶、展示與凝視”模型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的指導性作用和對于其他鄉村進行旅游開發時的參考作用。

  2 鄉村旅游發展的多樣化路徑——基于閩東兩地的案例分析

  本文選取具有閩東傳統聚落特色的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的康里村和雙溪古鎮兩地,并于2017年7月—2021年5月多次前往兩地實地調研。通過深入訪談、文獻研究等方法對兩地進行了資料收集,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其合適的旅游發展路徑。

  2.1 記憶符號抽取

  2.1.1 康里村

  康里村位于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代溪鎮,古稱長安、后改稱翠峰,是元代以前鄭氏族人遷徙于此聚居形成的村落,并于2018年入選“中國傳統村落”。清同治年間的屏南知縣楊寶吾曾為之詠詩:“此間果是白云鄉,山作屏藩樹作墻。”由于地勢獨特,村內經常云霧繚繞,仿佛置身云端,故有“云端康村”的美譽。村落以鄭氏大宗祠為中心,一條千年古道“玉帶路”從水尾環村中祠前而又繞至水尾,以“玉帶路”為總脈絡,分出水井坪弄、下厝弄、后門厝弄、湖墘弄四條弄。村落傳統建筑集中連片,共有傳統民房119座,其中明代建筑有9座,清代建筑有80座,民國時期建筑7座,傳統民房占全村民房的92%。舊時古田縣城至霍童的茶鹽古道穿村而過,自古商賈云集,邊貿經濟十分活躍。村內有條千年古道,名“玉帶路”,彰顯了耕讀之家子弟對“玉帶纏腰”吉祥文化的追求。從康里村走出來的學子不僅自身優秀,還很有大愛鄉愁情結,懂得感恩與回報家鄉,旅美華僑鄭觀喜創建的“三人行”支教團隊,自2006年開始一直在康里村舉辦公益文化交流學習活動,給康里村的孩子架構起了一座與世界溝通的橋梁。

  康里人不僅崇文還尚武,五祖拳、虎形拳等古老的武術套路在古村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與保護,不僅在歷史上出現了武貢生、武舉人,還在近代的革命戰爭里涌現了很多革命烈士,如鄭云亭、鄭福慶、鄭云里等具有血性的戰士。康里村在進行旅游規劃時,十分注重對紅色文化的保護與宣傳,通過建設“革命烈士碑”,修復“中共寧屏第五區康里中心支部舊址”,以供人們瞻仰革命烈士,學習紅色文化。

  康里村內的鄭公祠、鄭氏大宗祠等建筑體現了當地人對于宗祠文化的重視,雖為遷移而形成的村落,但是村民的團結意識很強。鄉村文化活動豐富,每年的祭祀戲神習俗,正月十八日祭祖大典的風俗及圣殿、長福寺等記憶符號體現了康里村的民間信仰濃郁獨特。村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北路戲”得到了很好的傳承,經典曲目《打龍袍》等不僅很受民眾喜愛,還具有教化作用。康里村至今傳承著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如端午節的特色祭湖活動、當地婚嫁特有的縛假車身、點額等,體現了當地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康里村不僅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還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和團結的鄰里情懷,極易引起人們關于“土地情結”和“家情結”的文化認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阳市| 太仆寺旗| 蓬溪县| 沛县| 中超| 三原县| 微博| 广宗县| 平阳县| 泰安市| 连城县| 洛川县| 凌源市| 乳山市| 时尚| 镇平县| 延安市| 恭城| 南宫市| 萨嘎县| 民乐县| 九龙坡区| 平安县| 湘阴县| 巴林右旗| 抚松县| 临城县| 霞浦县| 视频| 白银市| 沾化县| 汝城县| 固阳县| 鹤峰县| 庄河市| 敦化市| 康马县| 石门县| 鲁山县| 浠水县| 新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