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古籍保護文化志愿服務的發展現狀與對策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摘要:古籍保護文化志愿服務是全國古籍保護工作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調動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古籍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對古籍保護文化志愿服務的開展意義與現狀進行了闡述,總結經驗、剖析問題、提出對策。

  關鍵詞:古籍保護;文化志愿服務;發展對策

  引言

  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志愿服務廣泛深入開展的時代背景下,古籍保護文化志愿服務發展迅速、漸具規模。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啟動,這是我國歷史上首次由國家主持開展的全國性古籍保護工程,古籍保護、利用、開發、宣傳有了全面科學的提升。2016年7月14日文化部頒發《文化志愿服務管理辦法》,準確定義了文化志愿者的內涵、志愿精神及服務原則,推動文化志愿服務規范化、制度化。2017年頒布的《公共圖書館法》在第四章第四十一條和第四十六條分別具體明確了古籍保護和志愿服務的目標要求[1]。一系列的保護工程、政策辦法、法律制度的推出實施,為古籍保護文化志愿服務提供了充足的動力與支持。借時代東風,古籍保護文化志愿服務(以下簡稱“古籍志愿服務”)近年活動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元,但在實踐發展過程中也顯現出一些問題。本文就目前古籍志愿服務開展狀況,進行歸納與研究,探討其中的問題與局限,提出發展對策。

  1 古籍志愿服務開展的意義及發展模式

  1.1 古籍志愿服務開展的意義與成效

  古籍志愿者作為古籍保護工作一支重要社會力量,意義重大。隨著全國古籍保護計劃的深入推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的豐富開展,保護工作多點開花,人才緊缺問題更為突出。人才隊伍是做好古籍保護工作的關鍵,但專業隊伍的建設周期較長,引入志愿服務可以很好的緩解這一問題。古籍保護因行業門檻高,學科性強等性質使其志愿服務帶有較強的專業志愿服務屬性。專業志愿服務強調目標導向和優勢資源的結合,通過專業力量的“跨界”參與,以低成本幫助社會群體和機構獲得直接、專業的指導和解決方案,彌補其專業人才的匱乏和專業能力的不足[2]。古籍志愿服務的開展有效緩解了這種人力資源不足與保護事業任務繁重的矛盾。例如云南對現存傣族文獻的整理工作,因掌握該類文字的從業人員少,文獻釋讀困難,云南省古籍保護中心從社會上招募了一批能夠辨識新老傣文的古籍保護志愿者,包括傣文專家學者,有效地緩解了人力不足的問題[3]。

  此外,總體考察,古籍志愿者構成仍是以高校學生為主體。這是一個思想活躍的年輕群體,他們具有良好的教育基礎,學習能力強,同時有很強的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能夠用旺盛的創造力,為古籍保護事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新思路。同時有力帶動社會大眾參與到古籍保護中來,是宣揚傳統文化的重要力量。

  古籍志愿服務成功開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文化影響。2016年,“中華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務行動”被評選為文化部 “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典型案例”;2017年,吉林、云南、新疆三省區的古籍志愿者活動被列入文化部“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愿者邊疆行”重點需求項目;2018年,“中華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務行動”在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開展的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中,被評為“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1.2 古籍志愿服務的模式

  筆者通過對公共圖書館網站上志愿服務信息調查、翻檢近年期刊報紙關于志愿活動的研究與實時報道,輔以搜索引擎查找進行補充,對古籍志愿服務活動情況進行歸納分析。古籍志愿服務以服務形式和內容為依準,可劃分為三類模式:一是有組織、具規模的志愿服務品牌項目,通常圍繞古籍保護工作計劃的重點方向開展;二是崗位服務及宣傳推廣活動,與公共圖書館基本職能相結合;三是古籍文獻整理開發項目,這一類形式新、開展少、平臺要求高。以下分別對三類模式進行介紹:

  1.2.1 志愿服務品牌項目

  志愿服務項目通常是有明確的周期性、目標性。在范圍、時間、成本三方面以科學的方法實現三者的平衡并達成項目交付成果[4]。項目品牌化后,在時間框架里制定長期計劃,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古籍志愿服務在這一模式下開展的最典型的案例是“中華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務行動”。

  全國古籍普查是古籍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是古籍搶救、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重要環節[5]。其目的是全面摸清全國古籍存藏情況,并為中華古籍總目編纂和進一步保護性開發提供堅實的基礎。由于我國古籍保護工作起步晚、基礎弱、專業人才隊伍匱乏等問題,普查登記進展緩慢[6]。針對這些情況,2015年中華古籍保護協會與各地古籍保護中心合作,利用多年來建立的文化志愿體系,在普查中引入文化志愿服務,幫助和推動古籍普查工作的開展。中國古籍保護協會組織高校文史專業師生參與古籍普查,開展“中華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務行動”。由2015年至2020年,六年間全國21個省(市區)209家受援單位,參與的志愿者1 250人,完成161萬冊(件)古籍(包括碑帖拓片)的普查[7]。志愿者的加入極大解決了基層收藏單位古籍藏量豐富但專業人員不足的問題,消耗了堆積的古籍存量。

  我國古籍主要存藏于公共圖書館系統,各地古籍保護中心掛靠在省級圖書館。目前志愿服務多由保護中心和圖書館承擔具體的組織募集工作,志愿者以高校學生為主。由保護中心組織專家對志愿者進行古籍普查著錄、書影制作等培訓。基于古籍普查登記并不是專業的古籍編目[8],登記目錄具有客觀反映藏書家底的登記賬性質。通過這種培訓,實現志愿者短期內掌握古籍普查的基本技能是具備可能性與實操性的,服務取得的巨大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

  在古籍普查志愿服務結束后,各地保護中心進行總結表彰,為志愿者頒發社會實踐證書,這一行動的開展為古籍保護志愿服務打造品牌、項目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推進人才儲備專業化程度,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涧县| 肃宁县| 三亚市| 汉源县| 肇庆市| 长阳| 江永县| 蓬安县| 阳高县| 涡阳县| 宁化县| 洪洞县| 万荣县| 革吉县| 莎车县| 繁昌县| 土默特左旗| 濮阳市| 南丰县| 崇文区| 岳西县| 邯郸县| 迁西县| 志丹县| 玉溪市| 宁波市| 章丘市| 昌图县| 舟山市| 枣强县| 囊谦县| 尼玛县| 富宁县| 永兴县| 喜德县| 正阳县| 资溪县| 古浪县| 连城县| 如皋市| 安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