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以高校思政課圖像敘事為研究視角,回答了“什么是思政教育的圖像敘事?高校思政教育為什么迫切需要圖像敘事?如何構建高校思政課的圖像敘事”三大問題,以期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高校思政課;圖像敘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技術
0 前言
隨著圖像敘事成為讀圖時代教育敘事的主力軍,作為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主群體的當代“圖片人”對思政教育圖像敘事的迫切需求和高校思政課教學不能滿足當前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導致思政教育工作乏力,親和力不足,思政課主陣地作用不能充分發揮。矛盾決定任務,因此,什么是思政教育的圖像敘事,高校思政教育為什么迫切需要圖像敘事,如何構建高校思政課的圖像敘事,就形成圖像時代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不能回避的問題域,成為當前思政課教學改革研究的迫切任務。
1 什么是思政教育的圖像敘事
圖像是人類認識、改造自然的重要語言符號,是對世間事物的視覺化描繪、描述、想象。從圖像呈現的視覺效果看,分為靜態圖像和動態圖像兩種。敘事即敘述,也就是講故事。圖像敘事就是將圖像作為敘事的主要載體進行敘事表達,并通過敘事過程中調動受教育者的視覺、聽覺、觸覺、動覺,使受教育者在圖像創設的敘事情境中理解某個事件、接受其傳遞的某種價值理念。
以圖像為載體進行思政教育是圖像敘事的應有之義。思政教育的圖像敘事指教育者以圖像作為教育媒介,運用圖像的話語表達優勢和特點,對思政教育的內容進行具象化、生活化還原和再現,借助圖片傳遞和構建的直觀情境體驗,引導受教育者通過看—教—學—做整個過程,理解、接受、創作、踐行圖像所傳遞的理論內涵和價值導向,增強思政教育的效度,強化思政教育的價值引領。
2 高校思政教育為什么迫切需要圖像敘事
2.1 高等院校的學情所需
筆者通過對陜西三所高等院校共計512名學生、12位思政教師分別進行問卷調研和個體訪談式調研發現:目前高校學生對思政知識的學習,95%是通過思政課的課堂教學,89.6%是通過手機刷新聞;學生的公民意識、民族自豪感、社會責任感淡漠,思維和情感活動往往建立在感性經驗和具體形象事物的認知上;74.2%的學生希望在大學學習期間提升創造性與問題解決能力,54.4%的學生希望通過思政課的學習提升素質和能力;81%的學生喜歡圖像是因為刷機時已習慣了關注圖像,且圖像簡單易懂、生動形象、能吸引人、效率高;68%的學生希望教師能結合學生所學專業,51.8%的學生希望教師能結合信息技術,69.4%的學生希望教師能結合學生能力提升,進行有藝術感染力的教學;53.8%的學生希望教師能對學生進行課前、課中、課后全面指導;42.6%的學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圖像敘事講述者;46.58%的學生希望自己可以參與思政教育圖像的創作;79%的學生喜歡有插圖的思政課本。由此可以總結出,學生專業情感濃厚、個性鮮明、思維活躍、感情豐富、敢于實踐、善于創新。因此,強調感性感知、直觀形象、趣味性濃、視覺化效果強、學做融合、知行統一的圖像敘事更符合高校當代大學生的學情所需。
2.2 高等院校的社情所需
移動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推廣,改變了當代“圖片人”的思想觀念,學習、生活和互動的方式,也改變了他們思想道德和意識形態價值觀的學習平臺與接受方式。這些機不離手的“圖片人”已習慣了讀圖解碼的認知方式和刷圖、斗圖的生活方式,并對高等教育的供給側提出圖像敘事的需求。然而這種需求并未得到高等教育者正面積極的回應,相反,教育依然在對學理性的至高追求中孤芳自賞,以南轅北轍的偏執培養課堂中更多的“睡蟲”,持續降低思政教育的認同度、接受度、說服力、效度和話語權。想要改變這一現狀,思政教育者就必須正視學生對圖像敘事的需求,借助圖像敘事激趣、解文、傳意、載道,在教學中推進圖像敘事的改革、研究和應用。
2.3 思政課教學所需
據《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報告2019》顯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還存在缺乏組織紀律性、價值觀認同和踐行脫節等問題。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思政教育針對性差、親和力弱。圖像敘事能夠滿足新時代教育主體發展的新需求,迎合高等院校“屏幕少年”的認知和生活習慣,快速縮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距離,縮短課程和生活之間的距離,壓縮學生與課程之間的區隔,使思政教育從敬而遠之向親而近之轉化。通過思政課程圖像敘事圖本的開發和創作引導學生認同教材觀點、掌握理論,消除對思政教育的情感隔閡,是增強高等院校思政課程親和力和針對性的有效途徑。
3 如何構建高校思政課程的圖像敘事
3.1 高校思政課程圖像敘事內容布展
當前關于高校思政教育圖像敘事的研究較少,已有研究主要按革命、建設、改革三大時期進行劃分,內容過于宏觀且缺乏針對性。課題組認為思政課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和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政教育圖像敘事的具體內容應按照高校五門思政公共必修課程來劃分。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開設在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其圖像敘事的主要內容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社會主義法律教育,重點是圍繞當代大學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面對的思想、道德、法律等問題,進行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律觀的教育。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開設在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其圖像敘事的主要內容是全面展示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前夜(1840—1919)、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1919—1949)、
推薦閱讀:思政教學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