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高校圖書館創新發展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諸多困境。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出版發行行業參與校園書店建設背景下,高校校園書店呈現多元功能特征。文章分析了校園書店促進高校圖書館創新發展的積極作用,并從創建服務平臺、聯建現采基地、聯盟閱讀推廣、創新文化活動、加強文化建設、深度融合互補等多維度探求合作創新實踐路徑。
關鍵詞:校園書店;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實踐路徑
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數字出版、開放獲取、社交平臺等新興業態的出現,高校圖書館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核心價值發生了轉變,不再滿足于文獻中心和信息中心的作用,正在努力嘗試成為校園文化中心、學術交流中心和活動體驗中心。因此,高校圖書館在空間重置、知識交流、閱讀推廣、文化傳承和育人服務等多方面尋求創新和發展,表現為積極提升用戶體驗,提供便捷知識獲取,落實三全育人功能,并向文化服務平臺轉型。核心價值的轉變促使高校圖書館積極與出版行業、發行企業等機構開展多模式合作。論文從高校校園書店的建設背景出發,調研其發展現狀,以案例形式分析高校校園書店多方合作下呈現的多元功能特征,為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尋找實踐路徑。
1 高校校園書店的建設背景及現狀
1.1 建設背景
高校校園書店興起于上個世紀的90年代初,當時與圖書館的關系并不密切,相互之間缺乏聯系與互動,僅僅是校園內學生休閑之余的放松場所[1]。隨著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閱讀時代到來,學生不再熱衷于紙質圖書和期刊的購買,校園書店被網絡書店替代,落后的服務模式也喪失了目標人群,其場所功能也開始逐漸沒落,到2010年以后眾多高校的校園書店一一倒閉和撤離[2]。
2016年6月國家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發行企業參與高校書店建設,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達到一定建設標準的校園書店,沒有的應盡快補建”[3],開啟了國家政策推動高校校園書店發展的新里程。同年10月浙江和四川印發了實施意見;2017年2月廣東、4月上海、6月遼寧、8月廣西、9月江西分別印發實施意見;2018年7月北京、2019年3月湖北相繼印發實施意見,各省市明確提出高校建設實體書店的實施辦法和行動計劃。2019年7月教育部發布《關于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把支持校園實體書店高質量發展擺在高校思想政治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位置”[4],高校校園書店再次迎來了建設黃金期。
1.2 發展現狀
為響應國家和各級政府關于支持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和實施意見,新聞出版行業和發行企業積極聯合各高校,推動校園書店建設發展。筆者網絡調查發現,至2020年6月,浙江省高校與新華書店集團合作已建校園書店16所;湖南省高校與新華書店集團合作已建成14所校園書店;至2020年9月,遼寧省高校與遼寧出版集團合作已建成13所校園書店,2所高校簽約;至2020年11月,湖北省高校與新華書店集團合作建成17所校園書店,另有9所高校在建校園書店,20多所高校簽約;至2020年12月,廣西省高校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合作已建15所校園書店,與廣西新華書店集團合作已建成3所校園書店。
與過去相比,新型校園書店更具鮮明特色。設計特點突出各高校的學科特色、地域特點或人文風貌;服務內涵注重閱讀體驗、活動展示和學術交流。與新聞出版行業或發行企業的聯合共建,打造了眾多知名連鎖品牌。比如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獨秀書房”品牌、湖北新華書店集團的“倍閱書店”品牌、遼寧出版集團的“盛文·高校聯盟”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的“悅讀中醫”品牌等。
1.3 高校校園書店呈現的多元功能
借助國家大力推動校園書店建設的平臺,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展合作共建。校園書店在高校圖書館、出版社、發行公司、民間資本等多方合作模式下呈現出多元功能特征,不僅文化輻射周邊社區讀者,服務高校師生實習實踐,提升讀者閱讀體驗,還為高校的專業資源提供保障。
1.3.1 依托高校出版社,發揮文化輻射周邊功能
依托高校出版社建設的校園書店,以專、精、深的出版能力為主,結合出版社深厚的人文底蘊,能夠發揮文化輻射周邊功能。如同濟大學出版社——同濟書店,以同濟大學出版社的特色專業圖書為主,再輔以文藝社科等通識教育類書籍,舉辦的文化活動涵蓋范圍較廣,不僅影響校內師生,還能夠輻射周邊社區居民。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外研書店,發揮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語言出版物特色,以外語教材和讀物為主,還有超過30種語言的經典圖書常年在售,外語特色和國際化是其最大亮點。2018年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校外開辦了分店,針對周邊居民和顧客群體的需求和現狀,開展圖書租借和圖書漂流活動,舉辦系列文化活動,已成為北京海淀區全民閱讀的文化品牌。
1.3.2 合作出版發行企業,服務師生實習實踐
高校與出版發行企業校園書店,依托校企合作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和實習實踐機會。如魯東大學與新華書店集團煙臺新華書店魯東大學店,明確定位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綜合服務體”,以滿足師生的多元文化需求為目標,招募學生團隊“書窩兒”參與書店的運營,為高校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運用專業的管理引領學生實習實踐。
1.3.3 引入民間資本參與,靈活創新提升閱讀體驗
高校與民間資本校園書店,突出自由靈活和創新創意特點,連接社會資源機制更為靈活。如上海交大——曦潮書店,是由上海交通大學與校友合作出資,校友設計創作的校園書店,目標是構建“校園人文生活的常態” 。2018年經過升級改造,以豐富交大人課余生活為目標,選書團隊圍繞理工學生的興趣愛好,趣味呈現 “人類群星閃耀時”“世界奇妙物語”“這個世界會好嗎?”“成為更好的那個我”四個主題。選書分類的創新創意能激發讀者強烈的好奇心,為師生提供更愉悅的閱讀體驗。
推薦閱讀:廣西圖書館系列職稱需要幾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