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數字新媒體時代,影評類短視頻憑借微敘事、口語化、超媒體性等特征獲得較高的市場文化價值與傳播影響力。二次創作與情感延伸、算法推薦與強互動機制也成為影評類短視頻再媒介化的主要表征。但在“流量即可變現”的商業邏輯主導下,影評類短視頻藝術靈光的消散與法律著作權歸屬等問題值得反思。
[關鍵詞]再媒介化;算法推薦;影評類短視頻;“毒舌電影”
影評類短視頻是指創作者對影視作品進行解說評價,時長為15秒到30分鐘的短視頻影視作品。短視頻內容生產者對影視作品做出相應的解說評價,在此基礎上通過前期腳本、視頻錄制、剪輯制作、后期包裝完成短視頻作品,其輸出內容具有強烈的美學風格。影評類短視頻賬號以解說熱門電影、電視劇為主,代表賬號有“毒舌電影”“布衣探案”“烏鴉電影”等。截至2021年3月15日,這三個賬號的粉絲數量分別為5365.2萬、2199.6萬、1008.7萬,且各賬號的獲贊數都在1億以上。可見,影評類短視頻在影視類短視頻中具有較高的商業文化價值及傳播影響力。
一、影評類短視頻的敘事風格與再媒介化
(一)微敘事、口語化與超媒體性
在數字技術發展與智能手機普及的媒介生態環境下,人們習慣利用碎片化時間獲取信息資訊,影評類短視頻為了滿足用戶需求,呈現敘事短小精悍、語言節奏快、視覺娛樂化的特點。而時間短帶來的局限性,使得影評類短視頻的敘事較為單一。例如“毒蛇電影”在解讀《送你一朵小紅花》這部電影時,以男主角韋一航為線索,總結歸納了關于生活、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兩個道理。其解說側重于表達整個影片的主題,卻刪除了原片中韋一航與馬小遠、韋一航與父母以及癌癥患者人物之間情感的描繪與解讀。原影片中的宏大敘事背景在影評類短視頻中成為被時空擠壓后的微敘事內容,這是短視頻在碎片化時間觀念下不可避免的走向。
通過手機進入“毒蛇電影”抖音賬號的主頁,我們可以看到,電影海報作為靜態圖片將單獨成立的短視頻組成一部電影解說的可視化、整體性集合,集合中包含幾個主題一致、內容有銜接又各不相同的、單個時長約為2分鐘的短視頻。被解說的影片短視頻在賬號頁面里一目了然,給用戶提供了一個垂直化、簡潔明了的信息篩選環境。在集合中,標上序號的圖片起到了一種能指符號的特征,封面圖片與視頻內容合二為一,呈現某種超媒體性。丹麥傳播學家克勞斯·布魯恩·延森提出:“在媒介和傳播研究領域,一個常見的術語是‘再媒介化’(Remediation),它通常指新媒介從舊媒介中獲得部分的形式和內容,有時也繼承了后者中一種具體的理論特征和意識形態特征。”[1]可視化中的視頻被再度轉化為圖片,圖片與視頻合二為一,互為指涉,這種超媒體性成為影評類短視頻再媒介化的主要特征。
與此同時,影評類短視頻的創作者在解讀原影片作品時所使用的語言具有弱化專業性、強調口語化的特點,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更加注重短視頻的娛樂性,以達到增強其作品傳播效果的目的。將經典的藝術作品再媒介化為一種新興傳播媒介,不管是微敘事、可視化,還是口語化,都屬于再媒介化的表征。這種表征契合人們日常碎片化的手機使用習慣,滿足當下大眾的審美需要,從而使影評類短視頻獲得較大的流量支持。
(二)二次創作與情感延伸
二次創作又被稱為“再創作”或“二度創作”,是憑借新媒體網絡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創作形式與藝術風格,其強調在原藝術作品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來表達某種藝術思想。影評類短視頻創作依托畫面與旁白的相互配合,畫面素材來源大都是被解說影片的電影原片,其經過創作者的重新剪輯加工配以創作者的原創旁白解說詞,重新獲得一個新的內容產出,故影評類短視頻屬于二次創作作品。二次創作作品本身的存在已具備原創性,而電影的藝術性之一體現為“千人千面”的特點,創作者在觀看原影片時是單一受眾視角,而其在短視頻生產過程中加以主觀影響,隨之創作出來的作品無疑具有主觀性認識偏差、風格多元化的特征。
根據“毒舌電影”等影評類短視頻賬號,筆者將影評類短視頻的創作步驟歸納為“三步走”:一是確定差異化優勢定位;二是找到視角切入并簡述影片主要情節;三是加入主觀性觀點做內容延展。例如“毒舌電影”2021年1月8日發布的關于宮崎駿《崖上的波妞》的三個短視頻中,創作者除了將電影內容用口語化的語言做成旁白解說,還加入了電影相關幕后制作過程的故事,如宮崎駿68歲仍堅持手繪每一幀畫面,這表達著好電影背后的精心和“匠人精神”,傳遞“相信美好,相信未來”的觀點。由此可見,影評類短視頻是在電影梗概之外注入新的動力,傳遞豐富的藝術思想和文化內涵。
(三)算法推薦與強互動機制
在內容上追隨現實社會的熱點,緊跟國內外時事,滿足受眾的需求,這種遵循社會文化變遷與媒介邏輯的規則,成為影評類短視頻的主要特色。這主要依靠智能算法推薦來實施,智能算法根據不同受眾的手機使用習慣、隱私資料、搜索痕跡以及經濟條件基礎來衡量推薦內容。平臺根據篩選的用戶信息,將相類似人群的共同興趣劃為一類進行判斷,算法成為隱形的“操控手”。基于“去中心化”的社交媒體算法下,平臺可以完成對用戶群體的精準推送[2]。
在算法推薦下,影評類短視頻賬號集合了一群擁有共同興趣的相似人群,這些用戶在評論區進行留言、發表評論,與影評類短視頻創作者進行互動,建立強互動機制。正是因為強互動機制的運作,用戶、內容生產者、平臺三者之間存在一種鏈接共動關系,而5G時代的到來提供技術加持,影評類短視頻的潛力被挖掘,其發展越發興盛。在互聯網思維邏輯下,優質影評類短視頻的創作者善于利用強互動機制來制造“爆點”短視頻,而“爆點”創作的出處一般源自三點—電影本身、時事熱點、用戶求知欲。這三點都是基于強互動機制,從而使用戶不自覺地將注意力轉入這類短視頻中。
抖音短視頻提供一個信息交流場域平臺,創作者所創作的影評類短視頻擬定交流場域的中心主題,其內容基于整體市場與用戶特定需求及興趣點的反饋。短視頻社交平臺利用算法大數據向用戶精準推薦信息,影評類短視頻加以強互動機制共同建立一個“流量池”,從而使流量在其中不斷地孵化、擴張與傳播。
推薦閱讀:跨文化傳播管理新應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