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生態理念的不斷深入,各行各業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都在努力探索著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而對生態環境要求極高的休閑漁業更是需要進行轉型升級來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基于此,本文就從休閑漁業的基本概述中了解到了休閑漁業發展的重要性,并且以洱源縣濕地休閑漁業為例分析了洱源當前濕地休閑漁業的發展現狀,具體分析了兩種休閑漁業的生態發展模式。
關鍵詞:休閑漁業;洱源縣;發展現狀 ; 生態發展模式
一.休閑漁業的基本概述
顧名思義,休閑漁業的重點在于漁業上,而休閑則是修飾描述漁業的一個形容詞。簡言之,休閑漁業就是指人們的休閑娛樂活動是建立在漁業資源這一支撐物體上的,只要和漁業相關的娛樂休閑活動,我們都可以稱之為休閑漁業。比如最早的湖邊垂釣、海鮮的品嘗、漁村的觀光等,這些都只是簡單的休閑漁業的范疇,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升,對于精神上的追求也隨之上升,從而休閑漁業的定位也在不斷地豐富和完善,從一開始只是牽涉到以旅釣業活動和飲食活動以外還發展出了水族館、海洋博物館的參觀教育活動,這就使得休閑漁業在某種意義上賦予了教育的功能,[1]除此之外與其水生植物相關的漁業、漁村、漁民等相關的休閑娛樂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相關的產業都被納入休閑漁業的范疇,這無疑是休閑漁業的新發展新氣象。
休閑漁業伴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定義上也逐漸稱之為現代休閑漁業,以此來更好的突顯它在時代發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現代意義上的休閑漁業在其內容上不斷更新,由單一的垂釣到向休閑旅游不斷地傾斜,甚至伴隨著近幾年來生態理念的逐漸深入,生態的現代休閑漁業不斷的發展,這不但能提高水產品的附加值,引導消費,促進休閑漁業整體產業持續穩定的發展,而且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自然環境,恢復了漁業資源,實現了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現代休閑漁業的定義也是伴隨著全球化的趨勢發展而來的,最初是在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上誕生的,隨后由于它自身在解決國民就業增加國民收入上的優勢,逐漸的被很多西方沿海地區的發達國家得以重視結合現代技術得以充分發展,賦予現代意義上的休閑漁業,隨后也在發展中國家興起。現代休閑漁業從一開始的家庭養殖觀賞、附近湖邊垂釣的形式到現在發展到湖泊海域更加寬闊的形式中去。[2]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機遇挑戰并存,最終突破挑戰得以新發展,現代休閑漁業也不例外,一開始的大量捕捉化的生產經營形態導致了很多漁業資源的枯竭,引發了許多生態以及經濟問題,人們也開始逐漸意識到保護漁業資源的重要性,于是探索休閑漁業的現代化發展,結合現代生態理念促進休閑漁業的轉型升級,現如今進入二十一世紀,物質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生態+”的東西傾斜度更高,因此休閑漁業順應人們的訴求就發展成一種生態的綠色產業,這樣不僅保護了生態環境,恢復了漁業資源,更是促進了休閑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國民經濟收入,據統計,休閑漁業在有的發達國家的收入值遠遠超過常規漁業的收入值,可見休閑漁業的未來發展前景一片光芒。
二.目前洱源縣休閑漁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洱源縣地處洱海的發源地,其江河溪流縱橫交錯,水資源十分豐富,濕地面積更是寬廣,現如今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漸重視,洱源縣把洱海保護治理和萬畝濕地建設工作提上日程,堅持“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通過退耕還濕、退塘還濕、退林還濕等措施來確保自然濕地的建設,其中,位于洱源縣城以北茈碧湖的面積 就有7.8 平方公里,是洱海的最重要的上游補水湖泊,對它進行退耕還濕以及湖濱的恢復建設對洱海水質的改善是非常有幫助的,具體的建設范圍主要是在茈碧湖東、西岸湖濱帶及西岸緩沖帶與農田之間區域。除此之外,在重要的河流湖泊的下流加大人工濕地的建設,使得一些生活污水和農田尾水進入濕地凈化后再流入河道,在進行人工濕地建設的途中,洱源縣始終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保持著濕地的原風貌,提升了濕地的水質,有利于促進濕地休閑漁業的發展。現如今,洱源縣建立濕地已有幾十塊,總面積有一萬八千多畝,其中東湖濕地面積最大,有6819畝。由此可以看出,洱源縣的濕地生態系統逐漸得到完善,這無疑不是休閑漁業的發展契機。
而縱觀當下洱源縣的濕地休閑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洱源縣充分的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的將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緊密結合形成獨特的生態漁業發展模式,具體的分析了兩種:
2.1稻田養魚生態發展模式
作為“香米之鄉”的洱源縣,水稻種植是非常頻繁的,大量的濕地增加了水稻種植的面積,同時水質的改善使得大量的生物資源得以豐富,因此,洱源縣就從實際出發探索出和水稻種植相結合的漁業生態發展模式-稻田養魚,水稻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和漁業結合,也算的上是一種休閑漁業,周邊也附帶相關的餐館、觀賞亭、住宿等,以供旅客方便。這樣不僅休閑娛樂了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經濟收入,同時稻田養魚不用實施農藥化肥,不但節約了成本而且保護了生態環境,還魚一個健康的自然生態環境,從這一層次上來講,是貫徹了現代的生態理念,有利于促進休閑漁業的轉型升級,稻田養魚的模式在洱海縣多個鎮上得以示范推廣,結合豐富的稻田資源使得稻田魚在市場上的價格可觀,農民的收入大大的提升,同時魚的活動也可以起到培土和松土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水稻的養分,促進了水稻的增產和整體農業的增效,[3]提高了農民的收入,經過不斷地示范發展現如今已經是由模糊民自己養殖了,規模也在不斷的發展壯大,這對于保護洱海也有一定的意義。
2.2海菜漁業生態發展模式
洱源縣水質的改善,也給海菜帶來了生長契機,大理相關公司和合作社正是看到了洱源濕地片區的優良水質和健康的海菜,才構建起了“海菜+”的發展模式,在海菜里放養魚的生態模式就應運而生,比如對水質要求極高的金線魚就在東湖濕地進行著“海菜+”生態模式的探索。
洱海的右所鎮擔任著海菜漁業生態模式的示范基地,在黨委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建立起了四百多畝的生態海菜生態種植基地,并且投放大量的金線魚。基地努力貫徹生態扶貧的政策,實現脫貧攻堅和洱海環境保護的共同發展,因此在示范基地上首先吸引建檔立卡的群眾或者在海菜基地務工人員,在示范基地帶頭種植,由當地的合作社統一采購,不斷地發展壯大海菜生態種植的規模,隨著國家對洱源縣濕地的恢復建設資金的大量支持,除了東湖,還有西湖、海西湖、草海等濕地也在不斷地進行恢復建設,海菜漁業生態模式將進一步得到發展,如以來,改善洱海水質的同時又促進了洱海人們的收入,實現了經濟社會的雙重效益。
現如今,在生態脫貧和濕地流域轉型升級理念的影響下,洱源縣不斷地探索海菜漁業的生態模式,在海菜和漁業上得以融合發展,但在漁業上還得多多努力的進行相關探索,可以適當的想旅游業上傾斜點,帶動整個洱海經濟的發展,對于實現休閑漁業的生態轉型升級有很大的幫助,探索出屬于自己特色的生態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讓洱海群眾真正的能在綠水青山上找到自己的金山銀山。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變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發展理念已經不斷深入人心,休閑漁業的發展必須要以此為指引,才能真正的在行業里面站住腳跟。休閑漁業也正是憑借當下這股理念勁頭努力探索出現代的生態發展模式,從洱海縣如今濕地休閑漁業發展現狀里探索的兩者生態發展模式來看,其未來的發展將是一片光芒。
參考文獻:
[1] 張掛華. 我國休閑漁業的發展現狀及發展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版),2008,28(11):207-209.
[2] 勾維民. 休閑漁業的特征、發展動因、開發優勢和產品設計[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2):132-135.
[3] 褚斯洛、周偉. 洱海的魚類[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4(15):198-201.
推薦閱讀:漁業研究水產論文投稿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