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本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摘 要]近年來,南寧三中創新性實施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建構了“五融入”校本課程模式和“經典品讀、名師引導、實踐養成、內生升華”育人模式,形成了“品讀—引導—實踐—內生”文化育人理論架構。

  [關鍵詞]普通高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五融入”;校本課程

傳統文化論文

  一、 背景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助力我們堅定文化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同志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特別強調: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

  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突出德育的時代性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二)有的普通高中在培育學生文化自信的方法上亟待創新

  在新時代教育再出發的新起點,面對西方思潮影響和文化滲透,如何堅定文化自信,把廣大青少年學生的“根”培得更茁壯、“魂”鑄得更牢固,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圩?,事關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教師需要進行思考和探索的是:如何適應新時代發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紅色文化基因、學校歷史文化基因相融合,培育時代新人。

  二、主要做法

  探索和實踐過程中,我們牢牢把握住一個目標:以培養具有深厚文化底蘊、高度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強烈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學校著力解決以下主要問題:如何豐富新時代下南寧三中“真·愛”教育思想的內涵;如何完善包含經典品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在內的新時代下南寧三中“真·愛”課程體系;怎樣建構新時代下少數民族地區學校培育時代新人的文化育人模式;解決如何以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方式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的問題,探尋培育時代新人的實施路徑。

  (一)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五融入”,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制度建設、課堂教學、思政教育、校園文化、社會實踐五環節

  1.重視頂層設計,強化組織領導,融入制度建設

  2013年5月,學校制定了《南寧市第三中學“真·愛”課程實施方案》,凸顯中華優秀經典誦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創新教育四門課程的核心地位,明確課程培養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確定有序化、系統化的實施方案。2014年,學校制定并頒布《南寧市第三中學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課程方案》,保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的建設和實施。

  2.重視經典品讀,依托名師引導,融入課堂教學

  2013年,學校提出了“經典品讀、名師引導、實踐養成、內生升華”的文化育人思路,開設了“中國傳統文化”“南寧文物與考古”等55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學校制定國學經典分類遴選的標尺,設計了三段國學經典誦讀序列校本教材,安排經典誦讀入課表,形成了以“讀、誦、寫、品、演”為基本路徑的“國學經典浸潤”樣式,構建全息浸潤式的國學經典教育課程。通過“寬度”上的拓展和“深度”上的雕琢,學校進一步厚植學生成長的精神底色,邀請了眾多名家名師進校園或傳授經典,或講述紅色文化和中國崛起的故事。學校通過名家名師對經典內涵的解讀,助力學生感受經典、親近經典、喜愛經典、傳承經典,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目前累計舉辦報告數十場,聆聽學生50000人次以上。

  3.重視學科育人,改進教學評價,融入思政教育

  學校推進 “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建設,注重發揮學科課堂和班會課的主陣地作用,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陣地,充分發揮政治課的多維價值功能,實現引大道、啟大智。先在語文組、歷史組開展“課程思政”探索實踐,總結“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經驗后輻射到其他學科,讓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兒”,讓立德樹人“潤物無聲”。教學評價方面,學校探索改變傳統僅重視知識、能力和學科素養評價的不足,在校內優質課和示范課的課程目標、內容設計等評價環節增加思政評價指標。

  4.挖掘中國元素,豐富特色課程,融入校園文化

  學校實施校園文化“113”工程,把高雅藝術引入校園,通過開展“1項目”(文化能力提升項目,包括文化主題論壇、專題講座、文化沙龍、工作坊等),舉辦“1節”(體育文化節)、“3賽”(課本劇大賽、經典誦讀比賽、經典詩詞書法比賽),形成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風尚和新路徑。僅以“3賽”為例,黨的十八大以來,已舉辦30余場,師生參演人數超過7000人次,觀眾累計超過12000人次。

  5.弘揚中華美德,傳承紅色基因,融入社會實踐

  學校制定了《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方案》。假期實踐以志愿服務、美德踐行為主題開展學雷鋒、家風家史調研、基地研學、國學小課堂活動。學校開設紅色經典微型課程,有效開展紅色體驗式教學,通過本土紅色文化資源進課堂教學、進專題教學、進主題活動、進社會實踐等途徑,打造以弘揚“紅色文化”為核心的南寧三中“保國愛生”愛國主義文化教育體系。學校開創“百色紅色研學之旅”等6條研學精品線路,以“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為主題開設講座數十場,創建了濃郁的學習紅色文化氛圍,用紅色文化浸潤青少年的心靈。本階段學校共開設紅色文化課程900多節次,參加社會實踐300多場次,形成社會實踐報告6000多篇,校園主題活動200多場次,學生參加征文評比活動獲獎300多人次。

  推薦閱讀:論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趨勢及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靖县| 孝义市| 义乌市| 广东省| 右玉县| 株洲市| 城市| 常山县| 若尔盖县| 贵溪市| 林口县| 华亭县| 汕头市| 那坡县| 吴川市| 屯昌县| 阿拉尔市| 安庆市| 武功县| 广州市| 祁连县| 榕江县| 莒南县| 张北县| 昭通市| 缙云县| 唐河县| 庆安县| 津市市| 西乡县| 盘锦市| 平阴县| 永善县| 吴川市| 库尔勒市| 巴塘县| 五华县| 遂平县| 隆尧县| 台北市| 绥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