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區塊鏈技術引發的理念創新、技術革新正在深刻影響和顛覆著很多傳統行業。區塊鏈起初應用在數字貨幣逐漸拓展到金融、醫療、物聯網、智能合約、教育等領域,不僅如此區塊鏈技術應用到高校圖書館領域也非常具有潛力,能夠為高校圖書館的建設、服務和管理新理念、新思維、新技術。本論述通過對區塊鏈技術概念及其核心技術的闡述,分析區塊鏈技術在高校圖書館領域應用的可行性基礎上并對區塊鏈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高校圖書館;應用展望;
引言
我國圖書館應當緊跟時代發展,推動我國圖書館信息化服務建設步伐,運用創新優化服務,基于區塊鏈技術能夠不斷落實圖書館信息化服務發展。基于區塊鏈理念下不斷加強圖書館的信息化服務,能夠推動信息技術的新一輪改革。運用區塊鏈技術,也能夠迎合用戶群體的個性化需求,有效地改善當代圖書館信息化服務所存在的問題。
1區塊鏈技術概述分析
在認識到區塊鏈技術在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中的作用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何為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又被稱之為分布式賬本技術,它通常需要多方共同維護,在實際進行信息傳輸訪問時需要借助密碼確保上述過程的安全性,最終統一完成數據的存儲記錄,且很難再次進行數據的篡改的一種記賬技術。從通俗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把區塊鏈技術視為一個分布式的公共賬本。該賬本由不同區塊組成,最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鏈條。對于傳統記賬系統而言,中心服務器可以說是系統運轉的核心,記賬功能的發揮均離不開中心服務器的支持,而對于分布式公共賬本而言,在鏈條中每一個分區,都能夠進行賬目信息的記錄,最終形成一個點對點的記賬系統,因此區塊鏈技術又被稱之為一種“去中心化”的技術。
2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
區塊鏈技術起源于比特幣的開發,日裔美國人中本聰(英文名:SatoshiNakamoto)于2008年11月發表了題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A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學術論文,文章闡述了一種被其稱為“比特幣”的數字貨幣及其底層支撐技術之一的區塊鏈技術。2016年區塊鏈技術首次被納入《“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明確將其定位為長期戰略性前沿技術,并指出其是未來五年提供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的關鍵技術之一。2016年10月,工信部發布了《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9年10月24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2020年5月22日李克強總理在《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重點支持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如此看來區塊鏈技術推廣應用建設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區塊鏈技術在圖書館領域中的應用早已成為學術熱點問題。高校圖書館要想利用區塊鏈技術推動自身改革,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區塊鏈技術。
3區塊鏈技術在高校圖書館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1)去中心化和時間戳證明權利歸屬,有效提升知識產權確權效率。區塊鏈中不再依托中心機構進行交易背書,而是由鏈上全部平等節點共同承擔交易記錄、賬本維護等職能。圖書館可以通過時間戳技術確定知識成果首次上鏈時間,并通過全節點認證、不可篡改等特性證明內容創建者和信息真實可靠,有效節省了傳統知識產權確權中的權威機構認證時間和費用,并有效避免了因中心節點或部分節點數據丟失、損毀或軟硬件故障等帶來的系統不可用的問題.2)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技術之一,由所有參與方共同制定的開放透明的計算機語言代碼嵌入在系統內,自動判斷預先設定的合約規則和觸發條件穩定有序的執行合約。合約運行后任何一方都無權限干預、篡改,保證了系統的運行的公開性和公正性。該技術可應用于高校圖書館的系統業務流程的優化、智能自助設備的開發、大數據信息的采集、數據挖掘等領域。
4區塊鏈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展望綜述
4.1推動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發展
當前各大高校之所以大力推動圖書館數字化資源建設,主要目的是順應信息化時代發展潮流,抓住信息化時代為圖書館發展帶來的機遇,在現有的基礎上,打造一個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全面一體化文獻信息服務平臺。與此同時,高校師生的信息素養也在不斷提升,圖書館面臨的數字化信息量也越來越大,這些都為高校圖書館高效信息化處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的滿足高校讀者日益提升的信息需求,如何應用平臺技術推動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一直是其中的重點難題,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區塊鏈有效改變了傳統圖書館的信息傳播分享服務模式,能夠促使高校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通過分布式節點來進行信息的傳播,同時圖書館數據對系統內的節點公開,而圖書館系統程序開源,能夠吸引更多的機構和個人參與運作,將圖書館從原本的信息傳播者轉變為了信息傳播組織者,有效減輕了用戶對圖書館信息管理中心的依賴程度,推動了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發展。
4.2知識產權保護
隨著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嚴重沖擊了圖書館數字資源知識產權現有的保護模式,如何保障圖書館自建特色數字資源庫知識產權以及學術研究成果(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專著等)原著作者合法權益成為難題和挑戰。近些年即使國家出臺版權管理和圖書館的合理傳播信息的相關規定,仍有涉及圖書館的數字資源被惡意盜用。傳統的數據資源版權有效保護手段主要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在線登記、司法鑒證證明、公正等,但是這些方法存在著流程復雜、周期長、成本高、溯源困難等弊端。在數字資源版權保護的登記、溯源和維權等方面應用區塊鏈的技術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保障了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完整性、加速了館藏數字資源的傳播利用、加大對原著作者的權益的保障力度、豐富了圖書館數字資源、滿足了讀者個性化需求,提升了圖書館信息服務的質量。
結束語
我國圖書館目前仍然處于發展階段,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需要不斷地進行完善。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計算技術,能夠不斷推動圖書館的信息化服務發展,使得用戶能夠具備良好的體驗,也擁有著較高的安全性能。區塊鏈技術能夠為圖書館的信息化服務模式改變現有的服務體系,并推動圖書館信息化服務水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普雄,王振龍,劉玉虎.區塊鏈技術在高校圖書館領域的應用展望[J].甘肅科技縱橫,2021,50(02):6-10.
[2]程羅德.區塊鏈技術與數字圖書館信息安全問題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1,43(01):97-101.
[3]郭光威.區塊鏈技術下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創新探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40(12):55-56+59.
[4]張達那.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與場景探析[J].西部學刊,2020(19):128-130.
[5]武洪興.區塊鏈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構想[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10):89-96.
推薦閱讀:《圖書館工作與研究》系圖書館學綜合性的學術刊物。由天津圖書館、天津市圖書館學會、天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等單位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