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我國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與之對應的身體肥胖比例則呈現出上升的態勢。教育部印發的《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出:要嚴把考試、畢業出口關,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核,未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的學生不得畢業。可以說,這些《意見》《標準》是對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無奈之舉。就當前大學生身體自主現狀,全民健身時代背景與大學生自主鍛煉的引導進行分析總結。
[關 鍵 詞] 大學生;身體素質;全民健身;提質增效
“體測季”對很多大學生來講都是無法逾越的“寒冬”。體質測試已成為眾多大學生為之“膽戰心驚”的特殊時刻。體育“掛科”情況屢見不鮮,面對大學生體質水平連年下滑的態勢,我們有必要擺脫體育成績、身體素質與畢業證“掛鉤”這一被動局面,讓大學生積極地動起來,讓大家成為各項運動的主角。
一、大學生身體素質現狀分析
曾幾何時,大學校園最不缺的就是大學生矯健的身姿、颯爽的步伐、揮灑的汗水。陽光下,一群群青春向上的年輕人朝氣蓬勃,他們是八九點鐘的“太陽”,他們在娛樂中踐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一亙古不變的真理。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與信息時代的來臨,大學生對物質的追求開始大于對精神的追求,對掌上工具的喜愛超過揮汗如雨的喜愛。也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體重超標的大學生所占比重隨之升高,身體素質每況愈下。
近年來,大學生身體素質逐年下降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無論50 m、800 m、1000 m測試,還是引體向上或仰臥起坐都成為很多學生的“夢魘”。而這些體育“必答題”已成為橫亙在他們求學路上的一座高山。這個“老大難”問題正是大學生身體素質不佳的終極體現。雖然有的研究證實,引體向上本身難度較大設置有其不合理的“成分”,或者不同身高的學生測試立定跳遠存在嚴重的“不公平”性,但這些理由尚不能成為體測不達標的借口,只是對身體條件差異較大的學生存在一定的不均衡。
二、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主動鍛煉身體意識的缺失
自高中階段開始,學生因學業壓力影響將更多時間偏向于文化學習,少量的體育鍛煉時間也被蠶食鯨吞了。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們一直倡導的素質教育仍流于形式。在升學率的“誘惑”下,很少有學生能在高考重壓下參加體育鍛煉。在這種氛圍下,學生反而養成了“羞于鍛煉”的思維定式。一旦進入大學校園,該思想自然也就隨之而來了。研究發現,我國多數大學生缺乏體育健康知識,自主鍛煉的思想更是少之又少。有70%以上的學生沒有體育愛好和體育特長,甚至90%以上的學生沒有長期鍛煉的習慣。
(二)課程與就業壓力的副作用
“日常課程太多,休息下來只想躺著休息”這已成為很多學生拒絕體育鍛煉的重要“理由”。受學習壓力、就業壓力影響,很多學生入學后將“考研”定為又一重要奮斗目標,由此他們無暇顧及體育鍛煉,而是擠占更多時間用于文化學習。
(三)網絡世界的誘惑
網絡時代,“手游”已成為絕大多數大學生手機APP的“標配”。在享受網絡世界帶給我們便捷的同時,大學生也逐漸演變為“宅男和宅女”,即便整天徜徉于網絡世界也樂此不疲,相比體育鍛煉大學生更鐘情于看電影、玩游戲、網購、網聊等網絡活動。當他們久坐不動時,身體肌肉停滯狀態體內新陳代謝明顯減緩,由此為體重超標、肥胖、2型糖尿病埋下隱患。
(四)不良飲食習慣
雖然大學生整體文化素養較高,但口中喊著“垃圾食品”卻仍是這類食品的“擁躉者”。休息時他們更喜歡各種烤肉、火鍋、快餐食品,冷飲+辛辣食品已成為他們食譜中的主角。此外,大學生鐘情于高熱量、高脂肪的零食與碳酸飲料。正是在這種物質極大豐富的背景下,肥胖癥也悄然而至,據統計我國大學生群體肥胖率持續上升,且5年時間增長2%以上。
三、全民健身的時代背景與發展進程
(一)全民健身的含義與背景
全民健身是指全國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全體人民增強力量,柔韌性,增加耐力,提高協調,控制身體各部分的能力,從而使人民身體強健。
2009年8月19日,國務院第77次會議通過并頒布了國務院令560號——《全民建設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以來,我國競技性體育項目取得了長足性的進步。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國以金牌總數第一的成績傲視全球。但與競技體育相比,我國群眾性體育開展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從國家層面來講,忽視了群眾體育活動的重要性,未能開展普遍性的全民健身活動。廣大青少年身體素質在20年內呈現出持續下滑的態勢。由此造成亞健康人群規模日益擴大,季節交替患病人數激增等眾多社會性問題。全民健身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并以制度立法形式公之于眾。
(二)全民健身取得的成績
國家體育總局將8月4日至12日定為組織“全民健身日”。在奧運會、國家相關制度措施的推動下,我國全民健身活動歷經10年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全民健身推廣的過程中,各種傳統的體育項目煥發出勃勃生機,如:踢毽子、跳繩、中長跑等。全民健身運動在“多元性、特色性、趣味性”方面得到創新。各項體育活動與旅游、文化、休閑、醫療、娛樂等融為一體。借助各種全民健身體育活動,有關自行車、馬拉松、球類運動呈現出勃勃生機。社區體育、假日體育、公園體育和休閑體育、城鄉體育已成為大眾生活的重要構成部分。
推薦閱讀:新青年期刊出版社論文征稿健身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