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模式也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從極少數變成一種重要的商業模式。但在這種新型的電子商務環境下,各種不正當競爭層出不窮,這種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出現,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嚴重侵害了其他經營者的正當權益,還極大的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為了電子商務更好地發展,有必要針對這種不正當競爭行為提出合理的建議,抑制其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電子商務;不正當競爭;法律規制
一、電子商務環境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概述
(一)電子商務環境的含義
簡單來說就是電子信息技術再加上商務活動就是電子商務,是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在商務領域的廣泛和綜合應用而產生一種特殊的經濟形態。電子商務是近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與互聯網相互作用產生的產物,但由于電子商務是一種新生事物,其外延的范圍還沒有確定,所以目前大眾對電子商務都有著不同程度的理解,目前對電子商務最具有代表性的定義是將其規定為通過電子通信網絡進行產品廣告、銷售和分配的一種活動。電子商務的活動具體包括網絡商務信息發布的宣傳行為、電子支付等等一系列的活動。對于電子商務環境,環境就是指圍繞著某一個事物并對該事物產生某些影響的事物本身以及所有的外界事物,具體到電子商務環境來說,就是電子商務環境包含著電子商務本身以及電子商務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外部條件。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構成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主要是由四個部分構成。第一個部分就是行為的主體,從廣義上來說,就是指電子商務的經營者,也就是電子商務環境下從事著電子商務經營,并且通過該經營而盈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這就不僅僅包含那些以電子商務環境為媒體推銷產品的電子商務產業,真是有一些自然人也通過電子商務環境去盈利。
第二部分就是指行為的違法性,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不正當行為的違法性主要指的是違反了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假冒商標、損害商譽、虛假廣告、經營壟斷等其實都屬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類型。所以,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下經營者一旦做出了違反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的行為,就可以視為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第三部分就是指行為的客體,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產生的一系列不正當行為侵犯的客體是與其公平競爭的其他電子商務的經營者,一些電子商務的經營者通過非法手段為自己獲取不正當的利益,嚴重侵犯到了另外的一些遵守法律規范、遵守電子商務道德電子商務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同時某些電子商務經營者利用非法手段排擠競爭,導致其他電子商務經營者的服務得到排擠,通過此方式使其的服務因為去缺乏競爭力而減少了數量,提高了價格,經營者的這種行為既侵犯了消費者的選擇權,還極大的損害了其他電子商務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大大的破壞了電子商務經濟市場的穩定發展。
第四部分就是指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一些不正當競爭行為所產生的危害結果,危害結果并不僅僅指的是已經發生的危害,也可以是尚未發生但存在著危險的行為。由于電子商務的產生互聯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互聯網的傳播速度極快,影響范圍大,所以一旦不正當競爭行為發生,如果不及時制止,就會導致大多數人的利益受到損害,造成嚴重的后果。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
電子商務的出現,意味著開啟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與傳統的商務模式也有著較大的差別,再加上電子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一些新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層出不窮,雖然這些行為不同于傳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但由于該行為也違反了商業道德、誠實守信的基本原則,侵犯了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了社會經濟穩定有序的秩序,因此也應當被不正當競爭法所禁止。
(一)電子商務環境下誤導消費者搜索信息的不正當競爭
目前,淘寶就是電子商務發展最成功的一個平臺,消費者從購物,到貨比三家,再到結賬,雖然消費者并沒有直接與賣家當面付款,但結賬金額也已通過平臺轉到經營者的賬戶,這與平時線下的購物方式相比只不過多出了一個平臺,所以消費者在尋找商家這一過程中仍然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一些商家為了自身的利益,就會利用某種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來搶奪商業交易機會。就比如一些經營者通過搶注域名來達到自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因為域名就像是一個地址一樣,通過這個地址我們才能找到自己的目標。一些經營者就利用這一點,將知名品牌的域名搶先注冊,引導著經營者進入其店內,如果再將自己的某種外部特征設置成與其他品牌相似,就會在視覺上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進行了錯誤的消費,以此來提高自己的交易機會。再比如一些經營者利用計算機技術,在某品牌的源代碼中加入自己的標志,導致消費者搜索某類品牌時就會彈出自己的店鋪或者是交易鏈接,從而導致消費者錯點鏈接,以此來提高自己的交易機會。
(二)挾持網絡輿論進行不正當競爭
電子商務環境下,經營者利用“網絡推手”或者“網絡水軍”或者“網絡打手”等挾持網絡輿論評價進行不正當競爭。由于現在網絡的言論自由,法律對其也沒有明確的規定。這些電子商務的經營者就會利用法律法規在這方面的空白和漏洞,充當一般網民發表意見,左右網絡輿論意見,挾持網絡言論。就像淘寶的評價一樣,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的第一反應都是去看其他消費者對該物品的評價,如果好評很多,消費者就會對該產品產生信任。某些電子商務的經營者就是觀察到消費者的這種心理,便雇傭一些水軍來充當一般的消費者去進行好的評價,使得該店鋪出現大量的好評,從而導致真正的消費者信以為真,從而下單購買。但這些水軍并不是固定的人,都是電子商務的經營者隨機雇傭,所以并不好徹底根除。
(三)電子商務環境下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
侵犯商業秘密在企業競爭中是最常見的一種狀態,電子商務中也不例外,一些有心的經營者利用某種計算機技術,將與其競爭商家的郵件截取,從中獲得交易數據。比如在淘寶購物中,消費者為了能夠正常準確的收到自己的包裹,都會向商家提供自己準確的住址和電話,這些信息就有可能成為某些經營者竊取對象,再加上淘寶店家自己對這些信息的保護不到位,這些信息輕而易舉的就會被競爭商家獲取,再通過給消費者發信息等手段,逐漸來獲取自己的交易機會。再比如,現在微博朋友圈盛行,人們可以在其中自由的發表評論,沒有任何拘束。但當你在微博互動時,你的大部分信息就已經公布在外,再加上一些員工發表的不宜的言論,很大程度上會泄露商業機密。
推薦閱讀:法律法學論文往哪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