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新疆烏拉根鉛鋅礦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分析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摘 要:烏拉根鉛鋅礦床位于塔里木地塊西部塊內、西南坳陷喀什坳陷西端,為塔里木中新生代斷陷盆地的組成部分。地層主要出露中生界、新生界,為一套陸、海相砂、礫巖和泥、碳酸鹽建造,其次為第三、第四系巖性,廣泛分布在烏拉根向斜中部低洼處。區內構造有北西向的費爾干納一塔拉斯巨型走滑斷裂系,東西向的烏裂,這些大斷裂為深源物質向上運移起到導礦作用。區域上侵入巖不發育。Cu、Pb、Zn、Ag、Sr、Ba等元素在新生界呈高背景和異常分布。

  關鍵詞:烏拉根鉛鋅礦;地質特征;礦床成因

質量天地

  《質量天地》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烏拉根鉛鋅礦床位于西南天山新疆烏恰縣境內,大地構造位置處于塔里木板塊西緣喀什凹陷的北部。含礦地層為下白璽統克孜勒蘇群。烏拉根鉛鋅礦的賦礦巖性以砂巖、含礫砂巖和砂礫巖為主,局部為灰巖角礫巖,形成的大地構造背景與區域造山帶擠壓和盆地壓縮演化有關。

  1區域成礦背景

  礦區位于塔里木地塊喀什凹陷中部,其西南為現代印度板塊向北突出的帕米爾島狀推覆體,北西為現代歐亞板塊向南突出的阿賴山前緣弧。基底為元古界的角閃巖相變質巖系及古生界地層??κ舶枷菸挥谒锬九璧匚鞑窟吘墸枪派晗菖c中新生代坳陷疊置復合形成的穩定下沉坳陷,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凹陷的一個二級構造單元。在坳陷區的北部,存在很多Cu、Pb、Zn、Fe等礦化點分布于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層,而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分布區同樣是Cu、Pb、Zn等元素高背景區,這些事實都表明坳陷基底地層中富含Zn、Pb、Cu、S、Cd等成礦元素,為成礦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區內褶皺構造發育,表現為復式背向斜構造,主要為庫什維克復式向斜,呈近NWW向展布,烏拉根鉛鋅礦位于該向斜東部揚起端烏拉根向斜兩翼。薩里塔什地塊隆起形成薩里塔什背斜,其兩翼均有鉛鋅礦產出。區內斷裂極為發育,有EW向、NW向、NE向和SN向,以前兩者為主。

  2礦床地質特征

  烏拉根鉛鋅礦區位于庫什維克復式向斜東段烏拉根向斜,其軸向近東西,形成向東仰起,向西變寬緩慢散開,東西長100km,南北寬15~30km,礦區出露地層主要為元古界長城系、中生界侏羅系和白堊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其中古新統烏拉根組出露于烏拉根向斜兩翼,礦化分布于統烏拉根組第一、二巖性段,向斜南翼傾向330°~340°,傾角60°~75°,北翼傾向200°~220°,傾角65°~80°,局部倒轉。向斜內發育有小的次級背斜或倒轉背斜,使北翼地層褶曲形成箱狀構造。南、北兩翼發育階梯狀同生斷裂構造。

  2.1地層特征

  烏拉根鉛鋅礦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中新生界,其中三疊系地層缺失,向斜南翼外側出露部分中元古界長城系阿克蘇群。中、新生代期間,與喀什凹陷相鄰的南天山與西昆侖造山帶己經形成,喀什凹陷及鄰區進入內部調整階段。晚二疊世末,塔里木盆地西部呈現南北對擠的狀態,導致塔里木西部開始大幅隆升,晚三疊世末,西昆侖南部的康西瓦洋盆閉合,中昆侖島弧地塊與甜水海地塊沿著康西瓦縫合帶碰撞,進一步加劇了塔里木盆地西部晚二疊世以來的抬升作用,導致三疊系在塔西南幾乎全部缺失,麥蓋提斜坡基本缺失中生界,因此三疊系在烏拉根礦區全部缺失。

  2.2礦區構造特征

  該礦區構造以烏拉根向斜為主,與層間斷裂構造廣泛分布于礦區。烏拉根斜軸近東西,向東西擴大,慢慢散開。在南北兩翼,斷層構造發育。其中,在南側大斷裂存在逆沖斷層,阻斷了侏羅系和長城系;北翼也存在一個斷層,橫穿于烏拉根鉛鋅礦成礦帶北部,導致較低的卡伊口子蘇群與上覆阿爾塔組和其母根組之間形成一個斷層接觸。

  烏拉根向斜南翼的南側有一較大的逆沖斷層(黑孜韋斷層),切斷了侏羅系、長城系,斷裂傾向160°,傾角80°以上,與向斜南翼地層走向基本平行。受該斷層影響,在烏拉根向斜南、北兩翼形成了與含礦層復合的北北東向、北東向斷裂帶,對礦床有改造作用。

  2.3礦體特征

  礦體的賦礦地層為下白至統克孜勒蘇群頂部的灰白色砂巖、砂礫巖和、含礫砂巖和古新統阿爾塔什組的泥質白云巖。底板巖性為紫紅色的砂巖與泥巖互層,頂板巖性為綠色的泥灰巖和紫紅色的膏泥巖,頂底板均為不透水層,中間為砂巖、礫巖等碎屑巖,整個系統為含礦熱液運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礦區內金屬礦物主要有閃鋅礦、方鉛礦、黃鐵礦,少量毒砂,偶見黃銅礦。礦體形態主要為層狀、似層狀、透鏡狀,分布于烏拉根向斜兩翼,兩翼礦體在向斜核部轉折端相連向斜北翼礦體稱為北礦帶,向斜南翼礦體稱為南礦帶。

  3礦床成因分析

  3.1油氣作用成礦

  研究發現油氣在油氣生成和運移過程中對鉛鋅等分散金屬元素具有較強的活化富集作用,即油氣是成礦金屬元素運移的載體。結合區域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可以推斷烏拉根鉛鋅礦床是古油氣藏破壞的過程中形成了盆地的壓縮所引起的。石油和天然氣是一種重要的還原劑對鉛鋅富集成礦。形成發揮了重要作用。石油和天然氣可以直接參與的烏拉根鉛鋅礦床的形成,不僅參與礦物運輸,也參與了成礦物質沉淀。

  3.2斷裂構造成礦

  經過長期的穩定的地質下沉運動逐漸形成了喀什凹陷,在造山運動前夕積累了大量的碳酸鹽巖和碎屑巖地層沉積。同時,它含有豐富的鉛鋅等成礦物質,并在適當的位置形成了油氣藏。烏拉根鉛鋅礦源巖主要為中生代侏羅系湖相泥巖和頁巖,最重要的儲集層較低的粗碎屑巖。新生代以來,兩逆沖推覆構造系統的昆侖山和西天山在構造運動活躍,導致烏拉根區的推力和破裂的發展,形成與下伏地層隆起或遷移形成。有利條件。盆地(礦)熱液的早期逆沖推覆作用沿斷裂繼續移動并穿過古油氣藏,使油氣與(礦)熱液混合。對該地區Pb、Zn等成礦物質進行研究得出其主要來源于該區域古老地層。在運移過程中,不斷地從周圍地層中形成鉛、鋅等礦物,形成油氣混合的熱液,形成富含金屬礦化的流體。

  3.3礦石填充作用

  成礦依據區域礦體特征可知砂巖容礦礦石與碳酸鹽巖容礦礦石雖然礦石構造不盡相同,但都反映了相同的成礦作用方式,它們均是填充作用的結果,而在礦石結構中,雖然不同的金屬礦物存在不同特有結構,但它們對碎屑顆粒及膠結物方解石的溶蝕卻是一致的,金屬硫化物間也存在著互相的交代與包含,這些結構均是交代作用的結果。因此,礦石組構反映的成礦作用方式為含礦熱液充填交代圍巖成礦,礦床是后生成因。

  結語:

  烏拉根鉛鋅礦床成礦作用與區域性的盆地油氣活動、礦石填充以及斷裂構造有關,成礦流體即油田鹵水,它提供了成礦的金屬物質。區域上深大斷裂發生后,促使深部熱源上移,趨動含礦油氣鹵水沿F1、F2兩條層間斷裂向上運移,在有利的成礦空間(砂礫巖、含礫砂巖中)充填富集成礦。據此推斷烏拉根鉛鋅礦屬低溫熱鹵水運移充填礦床。

  參考文獻

  [1] 劉增仁,漆樹基,田培仁,陳正樂,葉雷,余子昌,韓鳳彬.新疆烏拉根鉛鋅成礦帶地質特征與找礦靶區優選[J].礦產勘查.2014(05)

  [2] 葉雷,劉增仁,漆樹基,余子昌,韓永生,郗文亮.新疆康西鉛鋅礦地質特征及成礦潛力[J].礦產勘查.2014(03)

  [3] 韓鳳彬,陳正樂,劉增仁,陳柏林,崔玲玲,丁文君,蔣榮寶,李麗.西南天山烏拉根鉛鋅礦床有機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礦床地質.2013(03)

  [4] 陳洪英.新疆烏拉根鉛鋅礦成礦特征及找礦方向[J].新疆有色金屬.2013(02)

  [5] 李志丹,薛春紀,董新豐,劉增仁,鐘天智,漆樹基.新疆烏恰縣烏拉根鉛鋅礦床地質特征和S-Pb同位素組成[J].地學前緣.2013(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图县| 车险| 抚顺县| 娄烦县| 南通市| 正宁县| 金秀| 都昌县| 黑水县| 昌平区| 营山县| 宿松县| 文成县| 霸州市| 赤城县| 环江| 南丰县| 河源市| 安福县| 松江区| 荃湾区| 柘城县| 金山区| 莲花县| 永胜县| 阳高县| 东台市| 宝山区| 韶关市| 永善县| 蓝田县| 安平县| 江山市| 池州市| 鹤山市| 黄浦区| 吴堡县| 博白县| 象州县| 大名县| 汉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