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 目的 研究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結合心理護理治療廣泛性焦慮癥的臨床效果。方法 92例廣泛性焦慮癥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6例。對照組患者單純應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藥物治療, 觀察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結合心理護理。評價并比較兩組患者的病癥緩解情況、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分、自我心理調節能力評分和廣泛焦慮癥認知水平評分及糾紛發生情況。結果 干預后, 觀察組的病癥緩解率為97.83%(45/4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61%(38/4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為(10.5±2.3)分, 低于對照組的(31.2±6.8)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SF-36量表評分為(90.5±4.4)分, 廣泛焦慮癥認知水平評分為(94.5±2.2)分, 自我心理調節能力評分為(96.5±2.8)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75.8±10.4)、(82.6±4.4)、(81.7±6.6)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糾紛發生率為10.87%(5/46),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2.61%(15/4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聯合心理護理對焦慮癥患者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提升病癥緩解率, 緩解患者的焦慮狀況, 提高其生活質量, 還能有效提升患者對于病癥的認知, 促進自我心理調節, 減少糾紛發生率,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心理護理;廣泛性焦慮癥
焦慮癥是臨床上一種以廣泛和持續性焦慮為主要特征的神經癥狀, 主要表現為患者對未來可能存在的不可預測的后果存在持續性關注。廣泛性焦慮癥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焦慮癥, 患者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存在巨大痛苦和壓力, 而且會在某種程度上對患者自身的社會功能產生影響, 因此大大降低了生活質量[1]。本文基于此進行調查研究, 同時將主要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92例廣泛性焦慮癥患者為研究對象, 均符合廣泛性焦慮癥的診斷標準, 且排除肝腎功能異常和其他軀體病癥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對本文治療所使用藥物過敏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6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3例;年齡20~71歲, 平均年齡(41.8±14.5)歲。觀察組中男22例、女24例;年齡19~68歲, 平均年齡(40.8±13.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治療, 5 mg/d口服, 在2周內逐漸增加到20 mg/d, 持續治療6周。觀察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結合心理護理, 草酸艾司西酞普用法用量同對照組, 心理護理方案如下。
1. 2. 1 強化信心干預 建立患者對抗疾病的決心和信心, 為患者進行科學的指導, 強化健康宣教。必要時可為患者組建廣泛性焦慮癥病友小組, 進行小組授課, 使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和討論, 提升患者對自身病癥的認識和理解, 也能夠相互之間進行鼓勵和支持, 使其克服消極情緒, 培養適應社會的心理能力和生活能力。
1. 2. 2 理解和同情 對患者進行鼓勵, 使其能努力的回憶或描述對于病情焦慮的感受, 理解患者, 也使患者對于這種病癥有所認識。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的過程中盡量應用支持性語言, 幫助患者度過疾病發作期, 引導患者有效的適應并面對廣泛性焦慮癥[2]。
1. 2. 3 分散注意力 做好對患者的娛樂護理、音樂護理和心理護理等。這些護理能有效減緩患者的衰退速度, 同時也能培養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 可以通過各種活動使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 幫助患者培養業余興趣愛好, 轉移患者的注意力, 可以通過電視、打牌和講故事等方式幫助患者改善負面情緒, 同時要樹立起自信心, 使患者了解自己對社會的作用, 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1. 2. 4 指導干預 指導患者掌握抗焦慮方法及肌肉放松技巧, 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運動等, 對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可發揮重要作用。
1. 2. 5 建立良好護患關系 需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疑問, 對患者的治療狀況和康復期間的注意事項進行詳細介紹和解說[3]。在護理過程中強化與患者的溝通交流, 護理過程中務必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對待患者, 增強護患關系, 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強化對患者心理變化的了解, 如患者存在焦慮、不安或消極狀況, 需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適當的應用社會性心理學等多方面知識, 對患者進行教育激勵和鼓勵, 使患者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
1. 2. 6 生活指導 患者一般在生活上懶散, 對任何事情提不起興趣, 表現過分擔憂和焦慮, 自理性降低, 因此應及時的落實生活護理, 敦促并指導患者進行各項生活活動。同時根據生活的自理程度規范的進行分級護理, 要督促患者完成各項指標, 每日保證潔凈舒適的生活環境, 促使患者早日回歸社會[4]。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評價并比較兩組患者的病癥緩解情況、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得分越高焦慮越嚴重)、SF-36評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自我心理調節能力評分(得分越高自我調節能力越好)和廣泛焦慮癥認知水平評分(得分越高認知水平越高)及糾紛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推薦閱讀:《天津護理》雜志的主要欄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