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2018年中國高校圖書館基本統計數據分析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摘要 2018年,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購置費館均值繼續增長,紙質文獻資源購置費呈現出波動性持續降低態勢,電子資源購置費總量及所占比重超過紙質文獻資源購置費,且呈現出繼續增長態勢。圖書館的館舍面積在平穩中增長,館長職稱以正高與副高為主,合同制與勤工助學工作人員總量在緩慢抬升。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 文獻資源購置費 建筑面積 人力資源 數字資源 信息資源共享

  1 文獻資源購置費統計分析

  2019年,共有1101所高校圖書館(2018年是843所)在“教育部高校圖書館事實數據庫”①中提交2018年基本業務統計數據,年總經費平均值②為645.0萬元(2017年是650.4萬元),略有回落,中位值③落在315.1萬元(2017年落在340.8萬元),比2017年減少了25.7萬元,標準差④為1033.3萬元(2017年是977.4萬元),極差⑤區間變寬,為13607.1萬元(2017年是13332.8萬元),這些數據表明:我國高校圖書館的年經費存在差距,且在逐年加大,各高校對圖書館的經費投入不均衡。表1是年經費區間分布狀況。

  提交2018年文獻資源購置費的高校圖書館有1027所,均值為557.2萬元(2017年為564.3萬元),較2017年略有下降,見圖1。中位值為273萬元,落在排名第514位的昆山杜克大學圖書館的數據。眾值⑥為300萬元(2017年是130萬元),標準差為825.9萬元(2017年是1013.3萬元),表明2018年

  館際文獻資源購置費的差距在縮小。排在前5位的圖書館是:中山大學圖書館,10556.8萬元(2017年是12319.7萬元);北京大學圖書館,6448.6萬元(2017年是6806萬元);浙江大學圖書館,6417.1萬元;清華大學圖書館,6144.3萬元(2017年是5714.5萬元);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5476.0萬元。

  1.1 紙質文獻資源購置費

  有1025所高校圖書館提交了2018年紙質文獻資源購置費,總費用為24.37億元,較2017年的20.24億元增加了4.13億元,總經費增加是因為提交紙質文獻資源購置費的高校圖書館的總量較上年增加了近236所。紙質文獻資源購置費的均值為237.8萬元(2017年是256.5萬元),比2017年減少了18.7萬元。紙質文獻資源購置費均值的分布狀況見圖2,呈波動中減低趨勢。紙質文獻資源購置費的中位值為158萬元(2017年是172萬元),即排在第513名的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的數據。在紙質文獻資源購置費方面,排在前5名的高校圖書館是:中山大學圖書館,7541.1萬元(2017年是7904.7萬元);浙江大學圖書館,3469.8萬元;復旦大學圖書館,2224.7萬元(2017年是1769.3萬元);北京大學圖書館,2060萬元(2017年是1763.5萬元);武漢大學圖書館,1932.9萬元。

  1.2 電子資源購置費

  有964所高校圖書館提交了電子資源購置費,總和為32.57億元(2017年是24.31億元),均值為337.8萬元(2017年是326.7萬元),占館均文獻資源購置費的60.6 %(2017年是57.9%),較2017年升高了2.7個百分點。在文獻資源購置費中,電子資源購置費所占比例已經過半,且均值與所占比例自2006年以來,呈逐年升高趨勢,增長的斜率正在變大,表明電子資源購置費將成為圖書館文獻資源購置費支出的主要部分。高校圖書館近13年的電子資源購置費的平均值見圖3。中位值落在排名第482名的石家莊學院圖書館與排名第483名的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的數據之間,為106.8萬元(2017年是111.5萬元)。標準差為559.4萬元,最小值僅為70元,最大值達到4297.3萬元(清華大學圖書館),兩者相差達613898倍(2017年的差距是350287倍)。這些表明: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購置費的離散程度大,館際差別明顯,而且差距在逐年增大。電子資源購置費排名前5的高校圖書館是:清華大學圖書館,4297.3萬元(2017年是4313.1萬元);北京大學圖書館,4237.2萬元(2017年是4904萬元);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4136.8萬元;山東大學圖書館,3535.6萬元;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3237.8萬元(2017年是2936.8萬元)。

  2 館舍面積統計分析

  2.1 館舍總面積

  截至2019年8月31日,共有1047所高校圖書館提交了2018年館舍建筑規劃面積數據,總面積是2618萬平方米(2017年是1961.7萬平方米),館均值為2.5萬平方米,相較于2017年的2.52萬平方米,有所減少。標準差為1.81萬平方米,比2017年的1.82萬平方米略降,表明高校圖書館館舍面積差異繼續存在。館舍面積的中位值為2.17萬平方米,眾值是2萬平方米,中位值落在排名第525名的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的建筑面積數據。館舍建筑面積排名前5的高校圖書館是:山東大學圖書館,14.4萬平方米(2017年是14.7萬平方米);中山大學圖書館,11.7萬平方米(2017年也是11.7萬平方米);吉林大學圖書館,10.3萬平方米;廈門大學圖書館,10.3萬平方米(2017年也是10.3萬平方米);貴州大學圖書館,8.8萬平方米(2017年也是8.8萬平方米)。2018年,館舍空間面積最小的高校圖書館是昆山杜克大學圖書館,僅為371平方米,該館在2017年也是館舍面積最小的高校圖書館,館舍面積排名第一的山東大學圖書館的面積是其387.3倍。在高校圖書館館舍面積的變動趨勢上,2006至2010年、2012至2014年,呈稍輕微陡峭曲線增長趨勢,但在2011~2012年間呈緩慢增長趨勢,2015年后呈回落趨勢,這些與提供數據的高校圖書館數量有關系,但更多表明高校圖書館的建筑空間已經從躍進增長時期進入到平穩增長時期。2006年以來,高校圖書館建筑面積的館均值.

  2.2 在建館舍建筑面積

  共有148所高校圖書館提供了2018年的在建館舍建筑面積,總和為323.8萬平方米(2017年是244.7萬平方米),館均值是2.19萬平方米(2017年是2.25萬平方米),標準差是1.36萬平方米,眾值是2萬平方米,中位值為2萬平方米。這些表明,高校圖書館的在建館舍面積呈回落趨勢,與前述高校圖書館館舍總面積的數據進行疊加分析,更能說明高校圖書館的館舍建筑面積趨于穩定。在建館舍建筑面積排名前5的高校圖書館是:太原理工大學圖書館,6.5萬平方米;廣西大學圖書館,6.31萬平方米;廣東文理職業學院圖書館,6.1萬平方米;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4.96萬平方米;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4.83萬平方米。

  各高校圖書館在建館舍建筑面積的差距非常大,排名最末的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僅為80平方米,而排名第一的太原理工大學圖書館,在建館舍建筑面積是前者的812.5倍。2006年以來,高校圖書館在建新館面積的均值呈增長態勢。但自2010年后,在建館舍面積呈波動狀態,表明高校圖書館在建館舍的面積總體上趨向穩定,基本穩定在2.19-2.5萬平方米之間。2006年以來,高校圖書館在建館舍面積的分布狀況見圖5。

  3 人力資源統計分析

  高校圖書館的人力資源包括館長、在編館員、合同制職工、臨時聘用人員、勤工助學人員等[1],大體可分為館長、在編工作人員、無編制工作人員三類。2018年所填報數據繼續驗證了前幾年分析數據所得出的結論: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收藏總量與館舍面積持續增長,但在編工作人員的館均人數卻持續下降,這表明各高校圖書館的事業編制總人數處在持續縮減狀態,已有在編工作人員的任務逐年加重,圖書館需要聘用更多的編制外合同工或臨時工,需要購置更多的智能化設施將圖書館員從日常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最典型的便是自助借還書機、自動導航系統、一站式搜索系統等,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腳步已經邁起來了。

  3.1 館長基本狀況

  (1) 館長的性別、專兼職與學科背景。

  高校圖書館館長以男性為主,2018年男性館長占67.6%,2017年是69.1%,2016年是71.2%,2015年是70.9%,2014年是69.1%,總的看來,男性館長所占比例基本保持穩定,但呈現下降態勢。館長是高校圖書館的主帥,其專兼職身份能反映出各高校對館長管理作用的認可程度,也反映出高校對圖書館的重視程度。從2018年回溯至2012年,高校圖書館專職館長所占比例依次是:90.1%、92.3%、91.2%、90.7%、91.5%、89.9%、89.1%。總的看來,專職館長居多。

  館長的學科背景也反映出館長的專業素養,有78.4%的館長為非圖書館學專業背景,2017年是76.8%、2016年是76.7%、2015年是74.5%、2014年是74.8%、2013年是75%、2012年是75.7%。非圖書館學專業背景的館長所占比例處于緩慢上升趨勢,一方面表明高校對圖書館館長是專業技術崗位的認可度低,另一方面也表明高校圖書館館長職位的行政化色彩大于專業化。圖書館館長的專業能力要受到高校認可還有很長一段路,圖書館學專業教育應注重對非科班出身的館長的培訓,可嘗試開設針對館長的類似于EMBA的高學歷教育課程培訓班。

  (2)館長的職稱狀況

  高校圖書館館長的職稱狀況并不樂觀,具有正高職稱的館長僅過半數,但在館長職稱所占比例中,依然保持最高比例。從2018年回溯至2012年,高校圖書館正高職稱館長各年所占比例依次為:52.4%、55.3%、54.2%、56.5%、57.2%、57.9%、57.4%。副高職稱館長在館長職稱所占比例中位居第二。各高校圖書館副高職稱館長所占比例,從2018年回溯至2010年,依次為:34.9%、32.5%、35.2%、33.8%、33.4%、34.3%、32.5%、36%、35%。近6年的館長職稱數據表明,正高職稱館長總體上呈現出穩中有降的趨勢,副高職稱館長基本保持穩定。還有一些中級職稱館長和中級以下職稱館長。從2018年回溯至2010年,各高校圖書館中級職稱館長各年所占比例依次為:9%、9.2%、8.6%、7.1%、7.4%、7.2%、8%、5.5%、5%。中級職稱館長所占比例較少,但近年來有所上升。可能是由于現行人事制度對高校圖書館館長的任免主要考慮行政級別,而輕專業技術級別,中級以下職稱館長的比例,從2018年回溯至2011年,依次是3.7%、3%、2%、2.7%、2%、1.7%、2.1%、3%。為更直觀地揭示高校圖書館館長的職稱狀況,下面依照教育部先前對高校的分類,將“高校類型”與“館長職稱”作為行和列,制作成表2所示的二維列聯表格。

  從表2可知,高校圖書館的高級職稱館長所占比例基本上和所屬的高校類型相適應。“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和非“雙一流”前“211工程”高校圖書館的正高職稱館長所占比例超過80%,普通高校圖書館的正高職稱館長所占比例僅超過60%,副高職稱館長所占比例不足30%。具有中級職稱和其他職稱的館長多存在于高職高專院校和普通高校。重點高校更傾向于聘請知名教授或平調干部擔任圖書館館長。

  (3)館長的學歷學位狀況

  在館長學歷學位方面,擁有博士學位的館長占22.2%,從2017年回溯到2013年,博士館長所占比例分別是22.8%、21.8%、21.6%、21.4%、21.7%;碩士學位館長占31.7%,從2017年回溯到2013年,所占比例依次是31.6%、31.1%、31.6%、30%、29.8%。博士和碩士學位館長所占比例逐年升高,較早接受碩士和博士教育的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生在圖書館工作后,已有不少擔任館長。館長的高學歷化是時代發展趨勢,也是國際發展方向。學歷在本科及以下的館長,所占比例基本上呈降低趨勢,從2018年回溯至2013年,依次是44.9%、44.3%、45.6%、44.7%、46.3%、46.5%;大專及以下學歷館長,從2018年回溯至2014年,所占比例依次是1.3%、1.3%、1.6%、2.1%、2.3%。造成本科及以下學歷館長所占比例逐年走低的原因,主要是高校圖書館招聘工作人員的起點抬高,一般要求必須擁有碩士以上學位;但在西部欠發達地區,高校圖書館招聘碩士和博士較為困難,高學歷館長還是少數群體。隨著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學位點的持續增加,圖書情報專業高學歷畢業生總人數將大幅增加,這也為高校圖書館提供了充足的高學歷人才資源,因此,本科及以下學歷館長所占比例將持續走低。高校的類型與館長的學歷學位呈現出較強的相關性,具體狀況見表3。前“211工程”高校(含“雙一流”高校) 圖書館館長的學歷以博士為主,而普通高校的本科、碩士、博士學歷館長均占較大比重,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的館長則以本科學歷為主,碩士學位也達到32%的比重。從總體上看,高校圖書館館長的學歷依然以本科為主,但碩士學位的館長人數正在增多,未來高學歷館長將占主導地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夏市| 闵行区| 通许县| 友谊县| 垦利县| 高淳县| 翼城县| 遂川县| 临安市| 封丘县| 玉屏| 苏尼特右旗| 长兴县| 梁山县| 福建省| 千阳县| 三台县| 长顺县| 关岭| 祥云县| 宁远县| 安吉县| 英超| 中牟县| 博湖县| 清流县| 蓝山县| 司法| 齐齐哈尔市| 泸西县| 河北省| 旌德县| 通城县| 洪江市| 武威市| 财经| 三江| 历史| 宽城| 富顺县| 石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