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英國多元文化主義政策的實踐和目標實現遭遇到一系列的困境。英國多元文化主義政策在文化多樣性維度上的實踐,加劇了對穆斯林群體社區文化的恐懼和隔離;英國多元文化主義政策在推進族群權利平等維度上的績效不盡如人意;英國多元文化主義政策在增強國家認同、族群的社會融入目標維度上,也遇到了問題和困境。英國多元文化主義政策的實踐困境表明,英國社會距離充分實現多元文化主義政策的價值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關鍵詞:英國;多元文化主義政策;價值實踐;困境
《勞動經濟研究》(雙月刊),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創刊于2013年。本刊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專業性學術期刊,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勞動經濟學刊物之一。
英國多元文化主義政策是英國多年來為了處理多族群、多文化的現實而實行的政策,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進展,但是進入21世紀以后,多元文化主義在實踐中遭遇到的困境不斷增加,對多元文化主義的各種批評日趨增多。英國作為最早實行多元文化主義政策的國家之一,其政策實踐和價值實現也經歷了逐步發展的過程,但是,在近些年,也遇到了西方國家共同面臨的多元文化主義困境,圍繞著對多元文化主義政策實踐和價值實現的爭論和質疑也越來越多。英國多元文化主義政策價值實現的三個主要層面,都出現了不同的問題和困境。這些困境的存在表明,英國的多元文化主義政策實踐具有先天的缺陷和理想化的特征,也注定了其社會政策難以輕易擺脫這些困境。
一、多元文化主義三個維度的內涵
西方國家普遍主張多元文化主義政策。金里卡(Kymlicka)指出,除了多元文化主義之外,沒有明顯的選擇,多元文化主義是世界各地文化和宗教多樣性的主流接受方式①,包括(移民)融合政策和福利國家體制,在法律和政治上對文化多樣性的包容,對移民和國家邊界問題的治理,對文化和宗教差異的承認和尊重,在日常生活中對“差異”的接受,在意識形態上對身份認同、文化和“美好社會”等概念的表述,等等。我國學者常士訚以當代西方有關族群權利與國家建構爭論為中心,分析了西方多元文化主義政治思想的主要爭論、內在邏輯及其局限常士訚:《西方多元文化主義爭論、內在邏輯及其局限》,《政治學研究》2006年第1期。。國際學術界對多元文化主義的支持和反對的聲音很廣泛。代表性的有恩佐·科倫波(Enzo Colombo),其認為,西方社會關于多元文化主義的爭論反映了它是如何演變的。對多元文化主義的爭論表現了它的三種理論形態,即作為規范性問題的多元文化主義、作為一種(反)意識形態的多元文化主義以及作為當今全球社會的一個特征的多元文化主義[意] 恩佐·科倫波:《多元文化主義:西方社會有關多元文化的爭論概述》,郭蓮譯,《國外理論動態》2017年第4期。。
那么,多元文化主義的內涵究竟是什么呢?可以從三個維度來理解多元文化主義的內涵。
第一,文化維度。多元文化主義承認族群等群體的文化多樣性,特別是承認少數族群作為多元文化主體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多元文化主義首先是針對這些族群等群體的文化多樣性而提出的。恩佐·科倫波指出,“多元文化主義是多元文化的共存,文化包括種族、宗教或文化群體,表現為習慣行為、文化假設和價值觀、思維方式和交際方式”。
在現代國家中,各個民族的文化具有豐富的多樣性。各個民族族體之間的差異性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文化上的區別,特別是核心價值觀的差異。各個族體文化特性相比政治、經濟上的差異更難更改、更不容易妥協和消失。因為,各族體文化特性都是各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積淀的各種文化特性。在國家的建構過程中,如果故意忽略民族認同的穩定性和深刻性,強制實行民族同化或者民族歧視,只會帶來民族意識的萌發和沖突的加深。面對同化政策的失敗和各國多民族情況的現實,取而代之的是對待民族認同的“文化多元主義”思路的出現。贊成多元文化主義的學者認為,如果一個社會只有一種單一的文化,這個社會將變得十分的單調和乏味。由于有了多元民族文化的存在,他們之間的交流和互通,才促使了民族文化創造性的發揮邱顯平:《當代民族沖突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第18頁。。加拿大著名學者查爾斯·泰勒就是在這一層面,通過“承認政治”這一概念來肯定多元文化主義中文化多樣性的這一要義。查爾斯·泰勒認為,社會少數邊緣群體對于承認有著迫切的需要,這種需要構成了“文化多元主義”參見周少青《多元文化主義視閾下的少數民族權利問題》,《民族研究》2012年第1期。無論是文化多元主義還是多元文化主義,其興起的背景和意義都在于,在一個(多)民族國家的框架內,反對、平衡或矯正一元文化主義。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現實中,那種強調各種文化“均等融入”一個國家共同體的“多元文化主義”都是不存在的。多元文化主義不過是文化多元主義比較完善的理論總結。因此,本文也在同一個層面使用文化多元主義和多元文化主義。政治的中心。泰勒在分析“尊嚴政治”和“差異政治”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綜合平衡的方案,即“承認的政治”這一學術概念要求把平等的思想和差異的思想結合起來[加] 查爾斯·泰勒:《承認的政治》,載汪暉、陳燕谷《文化與公共性》,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版,第290-337頁。。多元文化主義強調的平等,不僅僅是傳統自由主義中追求的個人平等,更加強調各個族群文化的多樣性平等。多元文化主義認為,各個族群在文化上是有差異性的,每個族群都創造了自己豐富多樣的文化,每種文化都包含了內在的差異權利和價值,都是值得承認和保護的。
第二,權利維度。多元文化主義主張實現各民族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平等權利,特別注重對少數族群權利的保護。多元文化主義并不像一些多元文化主義批評家所建議的那樣,僅僅涉及身份和文化的主張。這也是一個經濟利益和政治權利的問題,它包括要求彌補那些因被邊緣化的少數群體身份而遭受的經濟和政治劣勢。在《多元文化的公民身份》中,金里卡界定了少數群體權利的內涵。金里卡認為,對以族群身份為基礎的少數權利保護,實行差異原則、包容文化差異,不僅不會帶來新的不公平,反而能夠帶來少數族群原有不利處境的改善及其公平與正義的提升Will Kymlicka and Wayne Norman, eds., Citizenship in Diverse Societ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 3-5.。
在很多歐美國家,“少數人”概念常常與某種特殊的群體權利聯系在一起,少數群體權利適用于種族、族群、階級、宗教、語言或性別等少數群體的集體權利,以及給予少數群體成員正常的個人權利。少數人的權利也可以簡單地適用于任何不屬于多數人決定的個人權利。特別是自1990年代以來,國際社會日益重視保護和促進在民族、族群、宗教和語言上的少數群體。根據國家和國際統計數據,以及聯合國和非政府組織的報告,在很多國家,少數群體成員受到貧困和失業的影響尤為嚴重。他們只可以獲得有限的醫療保健、教育和較好的住宿。在很多情況下,他們被排除在社會生活之外,沒有政治聲音。
為了保護少數群體及其成員權利不受歧視,國際社會通過一系列條約,要求各國遵守這些條約。其中,一些條約如《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盟約》,載有針對少數群體的標準。此外,在國際和區域一級,有許多文書和宣言特別涉及少數群體的權利。例如,1992年聯合國關于在民族或族群、宗教和語言上屬于少數群體的人的權利宣言https://www.dandc.eu/en/article/relevant-reading-how-protect-minorities.。簡而言之,多元文化主義這一層面的核心是如何解決族群這樣的少數群體權利保護的問題。在承認少數族群文化多樣性和差異性的基礎上,就是要把對少數群體、特別是少數民族的權利保護和實現納入到國家的建構過程中。
第三,目標維度。多元文化主義的目標訴求是要實現多元文化的各個族群融入到國家一體的政治文化建構中來,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和國家的認同。最終目標是要實現各個族群權利的保護和多族群的和諧、平等共存,達到多元一體。社會融入是新移民或少數民族融入東道國社會結構的過程。社會融入,連同經濟融入和認同融入,是這些移民接受他們的社會體驗的三個主要維度。社會融入程度越高,群體之間的社會距離越近,價值觀和現實越一致Richard Alba and Victor Nee, “Rethinking Assimilation Theory for a New Era of Immigratio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 31(4), 1997, p. 826.。在不失去他們自身民族認同的情況下,不同語言、種姓、宗教信仰等民族團結在一起。它使人們能夠進入社區生活的所有領域,消除種族隔離。從更廣泛的角度看,社會融入是一個動態和有組織的進程,所有成員都參與對話,以實現和維持和平的社會關系。社會融合并不意味著強迫同化。社會一體化的重點是必須通過消除社會排斥、社會分裂和兩極分化的因素,以及通過擴大和加強社會融入的條件,建立和平共存、合作和團結的社會關系,走向一個安全、穩定和公正的社會UN News Center, “Peace Dialogue”, Jan. 2, 2015.。
西歐國家是在處理對移民的“社會排斥”問題過程中提出了“社會融入”(Social Integration,Social Inclusion)這一概念。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Park and Burgess)通過對比同化的概念,首次對融入進行了研究。他們將其定義為“一個相互滲透和融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人和群體獲得其他個人和群體的記憶、情感和態度,并通過分享他們的經驗和歷史,與他們一起融入共同的文化生活”Robert E. Park and Ernest Burgess,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Sociology,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9, p. 735.。在移民問題上,多元文化主義的支持者強調,多元文化主義與移民融入社會是相容的,而不是對立的;多元文化主義政策為移民提供了更公平的融合條件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multiculturalism/.。
這一過程是多元文化民族的社會融入過程。如何在多元文化主義的要求下,既尊重民族文化多樣性,實現對各民族權利的充分保護,同時還要建構共同體的一致性,使“多元”與“一體”、民族文化認同與國家認同處于一個創造性的結構中?這是現代民族國家多元文化主義政策價值實現的最終目標。
二、英國多元文化主義在文化多樣性維度上的實踐和困境
英國多元文化主義政策在它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是作為解決移民問題而提出來的,其在族群文化多樣性的價值目標上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遭遇一系列困境。
二戰結束后,由于戰后恢復建設的需要,大量外來勞動力進入英國。英國成為國際移民的凈輸入國。英國歷史上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戰后這些大量到來的移民更加豐富了英國的多民族構成。自1948年以來,大量移民來自非洲、西印度群島和印度次大陸的英聯邦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亞裔和孟加拉裔移民大量涌入英國。大約50萬來自新聯邦的有色人種移民英國定居,其中,排名前五位的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非洲人、孟加拉人和加勒比人后裔。他們大多是自愿移民,逐漸成為少數民族。大量的有色人種移民對社會資源的分配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自2004年以來,來自中歐和東歐新歐盟成員國的移民導致了這些移民族群的增長Carlos Vargas-Silva, “Migration Flows of A8 and Other EU Migrants to and from the UK”, Migration Observatory, University of Oxford, April 10, 2014.。隨著進入英國的移民人數增加,帶來了各個族群文化,特別是宗教文化的組成更加多樣化。2011年的人口普查統計顯示,英國有超過170多種不同的宗教,英國的宗教文化構成多樣、復雜和多元。社會學家韋爾托韋茨(Steven Vertovec)認為,英國現在族群的構成可以用“超級多樣性”來形容,這一概念意在強調英國族群構成程度的復雜性。這種情況的特點是過去十年來抵達的新移民人數不斷增加,人數較少、分布分散、多血統和跨國聯系,以及社會經濟分化和法律分層,這些移民之間存在著動態的相互作用。這里概述的“超級多樣性”的新模式對政策和研究都構成了重大挑戰Steven Vertovec, “Super-divers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30 (6), 2007, pp. 1024-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