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堅持農業優先發展,建設人民生活富裕、生態友好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戰略性任務。鄉黨委和鄉政府作為黨在鄉村治理的基本結構,肩負著領導組織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進行各方面建設的重要任務,有責任有義務加強自身組織建設,完善組織結構和各項工作制度,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而努力奮斗。
關鍵詞:鄉村振興;經濟發展;組織建設;生態;文明
鄉村是中國社會的基本組成結構之一,黨的十九大作出全面振興鄉村的重大戰略部署,鄉村黨組織作為鄉村治理的核心和根本保障,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政治引導、思想教育、組織協調的關鍵作用。以鄉村黨組織為核心,全面推進鄉村建設現代化,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是當下必須完成的戰略任務。農村基層組織應在帶領廣大村民推進經濟建設的同時,積極進行精神文明建設和生態建設。本文旨在對鄉村振興大戰略下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行淺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三農”問題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和新舉措。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積極關注廣大農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隨著歷史的推進發生了變化。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十九大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這是新時代黨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的新的指向和要求??梢哉f,在這些新政策和新舉措之下,廣大鄉村農業生產有了長足發展,農產品產量、質量邁上了新臺階;廣大農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豐富,對于農業科技和其他科學知識的學習也得到了熱切響應;農村生態環境得到了相當程度改善,真正做到了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的承諾。
一、農村基層組織在鄉村振興中起到的作用
鄉鎮黨的委員會和村黨組織是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全面領導鄉鎮、村的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這是《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對我國鄉村組織給出的明確定義。鄉黨委、鄉政府作為黨在鄉村結構中的基本組織,對于全面貫徹鄉村振興戰略所起到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可以簡要地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領導者
鄉黨委和鄉政府是黨扎在廣大鄉村中的根,同時也是將黨的政策向廣大農民傳達的媒介。深刻理解黨的政策的精神,根據自己所在鄉村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最適宜自己的發展計劃,并將這一計劃推行下去。鄉黨委和鄉政府要將黨的戰略規劃和意圖及時精確地傳達給廣大村民,將廣大村民在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矛盾及時傳達給上級黨組織。
(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組織者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鄉黨委和鄉政府要重點提升組織力,突出自身的政治功能,把農村、企業、學校、科研院所、社會組織等中的黨組織努力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農村基層治理、團結動員干部群眾、推動鄉村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鄉黨委和鄉政府作為黨在地方治理上的農村基層工作單位,有義務向廣大村民宣傳黨的戰略規劃,積極組織村民開展生產活動,積極組織引進新科技,全面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要切切實實認識到自身在地方發展中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以鄉村黨組織和黨員為核心,團結發動廣大干部村民,為實現農業全面現代化和農民物質生活的普遍富裕而努力奮斗,為建設社會主義生態友好型新農村而奮斗。
(三)鄉村振興的保障者和監督者
鄉黨委和鄉政府在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這一偉大戰略過程中,同時肩負著這一戰略實施的保障者和監督者的作用。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發展中不免會出現一些違法違紀現象。鄉黨委和鄉政府在組織廣大村民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對這些違法違紀現象應當予以監督和堅決制止。在獲得經濟利益之后,要監督利潤分配的公開、公平、公正,切實保障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實現基層組織建設的途徑
(一)提升鄉黨委和鄉政府組織領導經濟建設的能力
鄉村振興要根據本村實際情況,結合當地獨有的經濟產業和特色文化,堅持農業優先發展。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專業型人才和與農業發展相關的專業技術,為農村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要促使廣大農民及時轉變發展觀念,形成與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在結合農村地理和社會環境的具體實踐中發展特色農業,拓寬發展渠道,創新發展方式,實現農村的持續高效發展。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改變過去的經營方式,實現農村現代化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引進先進的管理設備,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采取先進的農業發展模式,實現農村農業的“一條龍”服務。同時,大力發展收入比較高的農村服務業,打造特色品牌。對于偏遠地區的農民,鄉黨委和鄉政府應組織對他們進行重點培訓,培養他們獲得經濟收入的能力。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要重視干部的選拔,樹立良好作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模式轉變。針對農村基層組織選舉,要引入嚴格的監督機制,把清廉公正、責任感強和能力強當作重要標準。針對不同的崗位分配不同能力和學歷的干部。
(二)提升鄉黨委和鄉政府組織領導精神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
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文化素養是全面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亦反映在經濟建設的成果上。要加強農村教育,培養優秀人才,向廣大村民傳授先進的生產技能和文化知識;積極開展村民精神文明創新活動,宣傳優秀人物和時代楷模,樹立優秀榜樣,鼓勵廣大村民積極學習先進事跡;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堅決摒除落后習俗,多開展文化活動,豐富廣大村民的業余生活,形成良好的社會文明風尚。
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鄉黨委和鄉政府應當重視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既要確保鄉村經濟發展,又要注重治理環境污染。鄉鎮企業的廢料廢水應當經過處理后再排放;對于資源不可過度開采;注意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及時補種植被;積極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培養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
(三)加強鄉黨委和鄉政府自身組織建設
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干部隊伍建設,打造一支黨員素質高、工作能力強、服務水準好的隊伍,是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整合力的關鍵。實現鄉村振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村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建設情況。要培養政治信念堅定、具有堅定執行力、能夠團結群眾,有強大的組織整合力和凝聚力的黨員隊伍。積極發展年輕黨員和培養后備人才,既使鄉村黨員隊伍健康化、年輕化,又讓年輕黨員在農村基層實踐中得到鍛煉,為國家儲備后備人才。
建立健全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制度機制。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制度機制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制度保障,發揮了重要作用。要堅持民主集中制組織原則,集思廣益,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生活質量,充分調動農村基層廣大黨員干部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及時糾正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錯誤;健全上下級黨組織之間的相關制度,使上下級黨組織協調一致。
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是黨著眼于鄉村實際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廣大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應當充分認識到這一決策的重大意義,積極行動起來,帶領廣大村民推進經濟建設,建設物質生活富裕、生態和諧友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參考文獻:
[1]閆政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原則與路徑[J].鄉村科技.2018(25).
[2]杜瑤.鄉村振興背景下村黨組織建設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
[3]谷聯磊,張守夫.鄉村振興戰略中基層黨組織功能的實現路徑[J].甘肅理論學刊,2019,07(4).
推薦閱讀:《奮斗》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