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 目的 探究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方法 選取該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的護理工作人員62名,其中31名接受常規護理管理,為對照組;另外31名接受護士分層管理模式,為觀察組。比較分析兩組護理人員的操作能力評分、理論知識評分、護理管理質量、護理差錯發生率以及護理管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護理管理滿意度、操作能力評分、理論知識評分以及護理管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其護理差錯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護理管理工作中采用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質量,降低護理差錯發生率,患者投訴,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護士分層級管理;護理管理質量;護理差錯;護理管理滿意度
在醫療服務中,護士其工作能力和質量對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影響,為了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加強護理管理十分重要。常規護理管理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護理流程,但在具體管理過程中缺乏針對性,需要進一步完善[1]。護士分層管理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其針對不同情況的護理人員開展相應的管理手段,層層指導,以規范護理工作流程。該文以該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的62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分析護士分層級管理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該院的護理工作人員中,抽取62名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護士,根據管理模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1名。對照組年齡為22~52歲,平均年齡為(36.76±6.49)歲;工作時間為3個月~20年不等,平均工作時間為(8.65±2.14)年;其中本科學歷11名,專科學歷18名,中專學歷2名。觀察組年齡為23~54歲,平均年齡為(37.12±6.83)歲;工作時間為4個月~19年不等,平均工作時間為(8.91±2.18)年;其中本科學歷10名,專科學歷20名,中專學歷1名。所有護理人員均自愿參與本研究中,且兩組基本資料數據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模式,其主要采用輪流值班制度,對護理人員進行統一化管理,以保證臨床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觀察組:采用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首先建立護理管理小組,由10名工作經驗豐富的護士長組成,然后以“能力優先”為原則,統計護理工作人員的學歷、工作年限、工作經驗、專業技術水平以及個人能力等資料,并對其進行分層,分別分為初級責任護士、中級責任護士、高級責任護士和組長,有護士長管理組長,層層指導,并明確每個層級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和內容,以保證護理工作有序開展;接下來,根據不同科室以及疾病特征,建立護理工作流程和護理計劃,并由護理人員將其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在此過程中,護士長主要負責護理管理工作中的護理質量監督、護理工作協調等內容;組長則協助護士長工作的同時,對高級責任護士工作進行監督,并帶領其指導中級責任護士的工作;高級責任護士則負責指導中級責任護士和初級責任護士的工作,由其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不同時期的病情進行評估,協助其處理疑難疾病患者的護理,組織病房檢查和護理會診,且難度較大的護理操作由高級責任護士執行,使患者能夠接受到全面而專業性強的護理干預。除此之外,針對每個層級護理人員的情況,定期對不同層級護士進行考核,針對其考核情況通過專題講座、自學、視頻講述以及現場示教等形式開展培訓,以提高不同層級護理人員的職業知識技能[2]。
1.3 觀察指標
經過3個月的管理之后,統計兩組護理管理質量評分、護理人員操作能力及理論知識評分、護理差錯發生率和護理管理滿意度有關數據,并加以比較分析。
護理管理質量:采用該院自制的護理管理質量問卷開展調查,由護理人員匿名填寫,評估內容主要包含管理方法、管理力度、實施效果以及服務態度等方面,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護理管理質量越高。
操作能力評估:該評估分為包含日常工作評分和考核評分兩部分,其中日常工作主要有工作態度、考勤情況、患者滿意度等,分數為40分;考核評分是隨機考核護理人員的臨床操作能力和處理突發狀況能力,滿分為60分,總分為100分,分數與護理人員的操作能力成正比。
理論知識評估:采用該院自制的臨床護理工作理論知識問卷進行評估,由護理人員單獨填寫,該問卷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護理人員理論知識掌握度越好。
護理管理滿意度:采用該院自制的護理管理工作調查問卷進行評估,由護理人員填寫,該問卷有20個評分條目,滿分為100分,分數分為3個不同區間:①非常滿意:90≤評分≤100分;②基本滿意:60≤評分<90分;③不滿意:評分<60分。總體滿意率=(①+②)/31×100%。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62名護理工作人員的實驗數據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護理管理質量、操作能力以及理論知識的評分均以(x±s)的形式表達,進行t檢驗;護理差錯發生率和護理管理滿意度以[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管理后的護理管理質量和護理人員專業知識技能
觀察組護理人員操作能力評分、理論知識評分以及護理管理質量評分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管理滿意度和護士工作中的護理差錯發生率
觀察組護理差錯發生率小于對照組,其護理管理滿意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護士是患者接觸最多的醫務人員,其專業技能能夠直接影響到患者病情和醫療機構形象,所以護理管理工作的開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3]。常規護理管理是針對所有護理人員進行統一管理,其工作內容瑣碎,且缺乏針對性,不利于護理服務水平的提高[4]。針對此情況,護士分層管理模式則是將護士進行分層,根據其具體情況履行不同的職責和工作權限,以保障護理工作的規范化[5]。
在該研究中,對觀察組護理人員采用護士分層管理模式,其針對不同學歷、工作經驗以及工作能力的護理人員,對其實施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有利于優化護理管理工作;在具體護理工作中,不同層級護士負責與自己工作能力相匹配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其滿意度,減少護理差錯的發生;而且上個層級護士對低層級護士進行監督和制度,有利于提高其工作技能,定期考核和培訓使不同層級護士對相關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度提高,進而加強了其工作能力[6]。
因此,研究結果顯示[7],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管理滿意度和滿意度較高,護理人員的操作能力和理論知識的考核評分較為優異,護理差錯發生率則小于對照組,數據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護士分層管理模式對護理管理質量具有積極影響[8]。
綜上所述,護士分層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工作中應用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護理管理質量和滿意度,加強護理人員的知識技能掌握,降低護理差錯發生率,在臨床上具有很大的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 洪瓊,郭曉芹.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26(48):140-141.
[2] 周志堅.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效果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2):179-180.
[3] 張麗麗,黃蘭,李玲燕.護理管理工作中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升護理管理質量的價值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16):103-105.
[4] 王永芬,何平,方琴.護理責任制分層管理模式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8):220-222.
[5] 王靜,楊媛.護士分層管理模式在內科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7):111-112.
[6] 楊慧玲,杜粉靜,秦麗君.優質護理管理中護士分層管理模式的應用研究[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1):172-174.
[7] 徐英,康建榮.分析護士分層護理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5):258-259.
[8] 王驊,謝愛東.護士分層級管理對強化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32):183,185.
推薦閱讀:《口腔護理用品工業》(雙月刊)創刊于1987年,由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黑龍江省輕工科學研究院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