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本文從發展鄉村旅游為主的新農村規劃存在問題出發,提出了以鄉村旅游為導向的村莊規劃策略。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實際意義,為相關的規劃設計研究工作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美麗鄉村;旅游;鄉村規劃
發展鄉村旅游已經成為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途徑。經過20多年的發展,鄉村旅游已成為國民旅游休閑重要方式、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鄉村旅游不僅拓展了旅游服務業市場,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城市居民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精神生活需求;同時,鄉村旅游也給落后村莊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和社會關注。
1 以旅游為導向的鄉村規劃現狀存在的問題
一些鄉村缺乏對鄉村旅游本質足夠的認識,在旅游開發上舍本逐末,輕視自然景觀,大量建造人造景觀或城市型現代景觀,毫無歷史文化內涵,忽視了鄉村旅游對鄉村性的內在需求。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追求客源數量最大化,片面強調開發建設,給自然環境和生態文明帶來極大沖擊。空間布局分散,結構不合理,占用大量農業發展用地,阻礙鄉村可持續發展。
有些地區村民自發組織開展鄉村旅游活動,由于缺乏正確引導,管理機制不健全,缺少足夠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指導,對旅游市場認識不足,對鄉村旅游產品開的商品化意識不夠。在旅游服務上缺乏規劃化管理,導致服務不夠細致周到,鄉土意味不濃厚,配套設施不健全,服務質量不達標。
村民往日和諧互助的鄰里關系,也在唯利是圖爭奪客源的驅使下變得十分脆弱,增加了鄉村社會不穩定因素。鄉村旅游的經營開發缺少村民主體有效參與,鄉村旅游經營收益大量外流,村民并未切實分享到鄉村旅游發展的實惠。這些都嚴重阻礙了鄉村本身與鄉村旅游的可持續性發展。
發展鄉村旅游應以科學規劃為先導,積極協調好鄉村旅游與村莊發展建設兩者之間的關系,努力打造“美麗中國”的“美麗鄉村”。
2 以旅游為導向的鄉村規劃策略
2.1構建生態鄉村
生態自然環境是鄉村生活世界發展和聚落文明誕生的基礎環境,是村民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源。優良的自然生態構成了鄉村聚落有別于城市人造景觀的天然空間特質,其間滲透著鄉村生活世界對自然最樸實的回應,承載著最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在新時期的村莊規劃建設過程中應深入研究農耕文明的傳統自然觀,充分挖掘傳統聚落營建策略中值得繼承的精華部分,順應時代發展結合現代化建造技術對傳統營建方式改造升級,合理引導村莊現代化建設活動,促進鄉村生活世界現代化發展,最終實現對生態自然可持續發展的規劃目的。
2.2構建生活鄉村
鄉村生活是以鄉村聚落為空間載體,不同的生活方式創造了不同的生活空間,而生活空間又必須適應不斷變化的生活方式而作出調整。生活的意義在于使每個人得以實現存在價值。為了回歸生活世界的真實意義,就必須營造出具有意義的生活空間。富有意義的生活空間,不僅可以滿足村民日常生活順利開展,還會激發出富有內涵的鄉村文化生活,不僅滿足了村民真實全面生活意義,而且還會成為吸引城市游客的鄉村旅游核心資源。
(1)營造有效的交往活動空間
在營造富有積極交往空間的新村規劃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保留聚落自然形態特征和典型特征物,順應地形地勢進行適宜步行的道路規劃;二是,利用比較自由的院墻或半開敞空間控制街巷的空間尺度和相關空間節點的形狀;三是,將住宅出入口的退后空間或在樹木、水井、橋頭等特征物所在空間自然地形成具有可識別性、向心性的空間節點。
(2)激活傳統社會活動空間
對鄉村生活世界的整體體驗才是鄉村旅游的本質。發展鄉村旅游,必須要先建設和諧美麗的鄉村生活世界,恢復往昔的鄉村活力。在鄉村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應該積極探索傳統社會活動空間的更新與改造方式,以滿足新時代鄉村精神生活的需求。對待原有宗祠建筑,可以將其由血緣宗親功績堂轉變成為現代村民榮譽堂。在祠堂里仍然可以組織村民舉行富有生活意義的傳統儀式活動,恢復宗祠在村民心中的精神圣神性。對待傳統書院建筑,則應該恢復其教化育人的作用,既可以作為傳統思想文化向年輕人傳授的講堂,也可以轉型成為村民學習現代文明和科技文化的農民學校。
(3)創建文化娛樂空間
在充分利用村落戲臺等保留歷史建筑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場地建設村民文化活動中心和室外活動場地,積極推廣琴棋書畫高雅的文化娛樂生活,積極推廣太極拳等康體活動,努力提升農村娛樂生活的文化層次,營造文明、健康、怡情的鄉村娛樂生活世界。
2.3構建旅游鄉村
在以生態為先、生活為本的規劃策略實施前提下,鄉村整體生活世界將變得更加富有活力和吸引力,村民會以生活在這樣的美好鄉村感到驕傲和自豪。而此時發展鄉村旅游所需要做的,只是調動村民主體積極性和培養開放包容的主人意識,精心策劃包裝做好宣傳推廣工作,培訓村民成為游客鄉村生活世界的旅游體驗導師,完善鄉村旅游服務體系和產業規范,嚴格控制鄉村旅游活動規模和游客數量。
(1)發展多種旅游經營模式
在經濟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區,必須積極建立以當地村民為主的鄉村旅游經營戶聯盟合作組織,或者以村集體為旅游發展主體,盡早使鄉村旅游發展走上規模化經營之路。在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則應積極引進外地資本和具有豐富經營的旅游開發企業,以村集體為主體合作成立鄉村旅游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讓每個村民成為股東,走現代股份制經營開發鄉村旅游的模式,以此保障村民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2)建設智慧旅游鄉村
針對鄉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對象,其推廣宣傳應該積極拓展新興媒體渠道,要建立完善專門的鄉村旅游門戶網站,還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主流自媒體移動互聯平臺。用視頻、照片、文字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示鄉村旅游地的豐富旅游資源,加快鄉村旅游資源數字化建設,實現鄉村旅游數字化發展,方便與移動互聯網平臺對接,而基于游客自主選擇需求應運而生的鄉村智慧旅游則成為一種順應時代發展的全新旅游模式。
結束語
村莊規劃建設,涉及到自然生態、社會、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屬于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多方的參與,需要政府、村民、開發商、設計師等多方的共同努力。設計、管理、實施等各個過程都會對建設規劃結果產生影響。
參考文獻
[1]王素潔.國外鄉村旅游研究綜述[J].旅游科學,2007,21(2):61.
[2]王云才.鄉村旅游規劃原理與方法[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
推薦閱讀:《度假旅游》雜志創辦于1982年,隸屬于黃山日報社,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旅游類綜合性理論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