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中國文化"走出去"是我國的重要戰略。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葉作為具有悠久歷史及在中西文化區域中均分布廣泛的產品,承載了重要的文化融合和傳播價值。本文基于前人對茶文化和茶產品翻譯理論的研究成果了解茶文化的歷史性、時代性、民族性、地區性和國際性等特性,并進行翻譯探究,分析和討論茶文化和茶產品的對外傳播路徑和翻譯應對策略。
關鍵詞:文化“走出去”;翻譯理論;對外傳播;翻譯應對策略
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是從2000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一個逐步完善的發展過程。是國際國內形勢,多種文化競爭體系的產物。中華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文化的相互交織,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實現文化“走出去”,通過對外文化交流、宣傳、貿易,不僅可以將中國的民族文化向國際推廣,也可以促進中華文化同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文化“走出去”正日益成為我國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是提升國家形象和國際話語權的有效途徑。
中國茶文化“走出去”是文化“走出去”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國是茶的故鄉,發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時。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歷史,且長盛不衰。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并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藝術到世界各地。中國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經、茶書、茶具、茶藝等。隨著各國人民對中國茶文化不斷高漲的熱情,關于中國茶、茶文化的翻譯研究也越來越多。
一、茶文化和茶產品翻譯理論研究
茶文化和茶產品翻譯研究近幾年來從目的論、關聯理論、跨文化理論下翻譯策略、技巧等方面呈多元趨勢。茶文化翻譯活動中使用關聯理論、翻譯目的論等前沿英語翻譯理論及方法反映出茶文化的本質特點及內涵。將整個翻譯活動與具體的文化交流機制相融合,從而實現英語翻譯活動實施的最大價值。
(一)茶文化常用的三種翻譯方法:直譯,音譯,意譯。Dongting Biluochun Tea洞庭碧螺春屬于音譯,簡潔明了,描述了產地等。劉佳,劉一丹的英語語言中的茶事活動研究,認為茶事活動通過音譯的方式翻譯,能夠更好地理解相關的茶事活動。茶事活動是人們在人們對茶進行宣傳推廣、表演等有關的茶活動。為更好地促進茶事研究,進行專業術語的研究,將茶葉的品種進行分類,保證翻譯的準確性。
(二)互文性翻譯策略。互文性(intertex tuality)指文本間發生的相互關系,也有人譯作“文本間性”,當代文學理論和文化研究文本中很多學者使用“互文性”這種術語。這種理論認為翻譯是思想的互相碰撞,是人類的歷史、文化、知識、語言等各方面的交融。茶文化翻譯過程并不是簡單的通過某種元素符號的對等變換就實現跨文化語言交際的,對茶文化的歷史背景具有深層次的理解,理解產生茶文化的歷史內涵,進行更好的專題翻譯,將傳統的茶歷史文化的經典典故展現出來,激發廣大受眾群眾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愿意更多的去了解茶文化。
(三)圖式茶文化翻譯策略。茶葉英語在專業上逐漸呈現出的開放性、形象性和審美性的特點(楊勝蘭,2017),重點進行語言圖式、語境圖式、文體圖式和文化圖式等圖式翻譯,能夠為原本枯燥無味的茶文化翻譯注入全新的發展元素,改變原有的發展模式,以便于提高茶文化對外發展的效率,從而更大限度的擴大我國茶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國茶文化,并且在日常的工作學習的過程中,愿意去傳承與發揚我國的茶文化。深入普通家庭和日常生活中,以“隨風入夜,潤物無聲”的方式宣傳中國文化。
二、茶文化茶產品傳播路徑分析
中國茶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出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茶文化在中國歷史非常悠久,我們作為發源地之一,做好文化保護和傳承,更加重視對茶文化的培養和發展。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們精心去打造強大的茶文化品牌,通過多種形式進入沿線國家和地區,全面打開了茶品的現代化通道。
(一)走出去舉辦國際茶會,比如東亞像日本、韓國、斯里蘭卡等等國家,歐洲比利時等辦茶會。茶會將茶走出去的同時,瓷器、各種皿器如品茶的茶杯同時出去,與茶相關聯的一系列文化產品都可以通過交流當中很好的傳播帶動著出去。茶會成為未來真正讓茶文化,讓更多的外國朋友了解、學習的一種最重要的方式。
通過絲綢之路,香料之道或者海上絲綢之路即茶道讓外面的世界了解中國的茶文化,比如萬里茶路,全長13000公里之多,從中國福建崇安起,沿線有40多個城市,經過旅游城市呼和浩特等到了外蒙古的烏蘭巴托,再到中俄邊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圖,經過莫斯科、彼得堡等十幾個城市,傳入中亞、歐洲。通過茶傳播,建立茶葉貿易,提高茶產品市場競爭力,發展繁榮茶經濟。
(二)作為商會走出去,茶知識、茶文化的專家蘆書峰先生認為,通過“一帶一路”和不同國家進行交流。國家每年和國外政府包含和一些國際組織簽訂中外之間的文化交流方面項目。政府要引導更多的主體,比如民間力量,像蘆先生這樣的單位作為企業來開展項目,政府不需要掏錢,不需要花公共財政的錢,企業又做了他們的事情,一舉多得。
(三)參加國際進口博覽會、園博會,成為展示茶文化茶產品的窗口,通過文化表達形式,讓別人有參與感,比如說茶歌唱,茶品牌推介,茶藝表演,茶評大賽,名茶品嘗會以及茶文化知識有獎活動等等,真正展示中國人的禮儀之邦,好客之道。
三、茶文化茶產品傳播路徑中的翻譯應對策略
(一)要實現國際茶文化的貫通,需要熟知世界各地的茶文化內涵,深入分析和研究各國茶文化的差異,統一并編制較全的茶文化教材,資料手冊等,提高不同國家讀者對茶文化的歷史性、時代性、民族性、地區性和國際性等特性的認識和了解。
(二)完善與更新翻譯的理論和實踐,培養出高素質的茶文化翻譯人才。培養懂外語的國內國際茶學研究專家。普及著名的茶經、茶畫、茶書以及茶詩等,茶學、茶故事、茶藝等多形式多方位展現茶文化,積極推進國外人們對茶文化的認知和認可。
(三)在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思想下,建設茶文化宣傳途徑的制度和體系。借助茶文化宣傳網站,微信小程序等為喜歡茶文化的人們提供茶文化資源翻譯,茶文化閱讀、音頻介紹、產品展示等,創新方式實現茶文化國際化傳播,促進旅游業發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唯有創新才能夠不斷進步,才能夠與時代變革發展相適應。因此,必須要積極進行茶文化傳播形式的創新與變革,才能夠促進國際間茶文化的交往,提高中國茶文化的國際認知度與地位。
四、結語
茶文化淵源于中國,茶文化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很深,并滲透在生活之中,也對世界各國產生了深遠影響,隨著茶文化的進一步普及和發展,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擁有了完善的茶文化體系,并各具民族文化特色。因此,也對茶文化茶產品的翻譯研究提出要求,規范分類、茶名統一,突出中國文化等,進而影響到茶文化茶產品的傳播。本研究符合當前的國際形勢,“一帶一路”文化傳播,文化交流合作,實現建設文化強國戰略。
參考文獻:
[1]關茗竺.從俄語翻譯需求談茶文化傳播路徑[J].福建茶葉,2018(02):439.
[2]趙海洋.一帶一路背景下茶文化走出去的翻譯路徑研究[J].福建茶葉,2018(07):297.
[3]劉佳,劉一丹.英語語言中的茶事活動研究[J].福建茶葉,2018(04):318.
[4]王麗峰.中國茶文化“走出去”中的茶名外宣翻譯[J].福建茶葉,2017(03):162-163.
[5]楊勝蘭.茶葉英語的專業特征與語言特點[J].福建茶葉,2017(10):277.
推薦閱讀:《紅色文化學刊》是2017年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正式批準的專業學術期刊(刊號:CN36-1345/D),國內外公開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