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上海市養老護理人員工作疲潰感、共情能力調查及相關性分析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摘 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養老護理人員工作疲潰感、共情能力情況, 并進行相關性分析。方法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選取上海市12家養老機構共351名養老護理人員為調查對象, 采用杰弗遜共情量表中文版、工作疲潰感量表進行問卷調查, 收集數據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上海市養老護理人員工作疲潰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工作冷漠評分為 (11. 4±3. 9) 分 (高于臨界值) , 個人成就感評分為 (22. 7±6. 3) 分 (低于臨界值) , 情感耗竭評分為 (26. 6±6. 2) 分 (與臨界值水平接近) , 且老年組工作疲潰感要低于中年組和青年組 (P<0. 05) ;共情能力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觀點采擇 (52. 6±8. 7) 分, 情感護理 (31. 8±5. 2) 分, 換位思考 (12. 9±2. 5) 分, 且老年組共情能力高于中年組、青年組 (P<0. 05) 。隨著從業時間的增加情感耗竭增加 (P<0. 05) , 具有護士執業證書的護理人員情感護理、觀點采摘能力更高 (P<0. 05) 。個人成就感與情感護理、換位思考呈正相關 (P<0. 01) , 情感耗竭與換位思考呈負相關 (P<0. 05) , 工作冷漠與情感護理、觀點采擇、換位思考呈負相關 (P<0. 05) 。結論 上海市養老護理人員工作疲潰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共情能力不高, 二者存在一定相關性, 應對養老護理人員共情能力進行針對性培養。

  關鍵詞:護理人員/心理學; 老年人保健服務; 厭倦, 職業性

護理學論文

  上海作為我國經濟前沿地區, 經濟發達、醫療水平高, 高齡人群基數不斷增加, 人口老年化所帶來的護理難題已成為醫療行業關注的焦點[1-2]。上海地區養老護理人員需求量不斷加大, 并且朝著專業化護理方向發展, 醫學院校需要根據養老護理實際的需求培養專業護理人才[3]。工作疲潰感是一種心理能量被服務對象過多索取而出現的工作冷漠、情感耗竭、個人成就感低下等身心反應, 表現為缺乏同情心、自卑、工作厭惡情緒等, 嚴重者甚至出現抑郁傾向。“共情”是一種溝通技巧, 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 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本課題組對上海地區養老護理人員工作疲潰感、共情能力進行調查, 并且分析工作疲潰感與共情能力相關性, 以期為培養養老護理人員共情能力提供理論依據,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選取上海市12家養老機構2016年6~12月間共計351名養老護理人員 (指在醫院、養老院等養老機構從事老年人群生活照料、護理服務的專職工作人員) 為調查對象, 其中男性26名 (7.4%) , 女性325名 (92.6%) ;年齡范圍19~58歲, 年齡 (39.2±10.8) 歲;取得護士或以上執業證書者116名 (33.0%) , 一般護理人員235名 (67.0%) ;上海籍護理人員72名 (21.0%) , 非上海籍護理人員279名 (79.0%) ;從業時間范圍1~26年, 從業時間 (10.1±7.8) 年。排除標準: (1) 從業時間不足1年者; (2) 非直接從事照護老人工作的護理人員; (3) 教育水平不足初中水平者; (4) 不愿接受調查者。所有納入研究者均知曉本研究目的、過程及意義, 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得到上海市城建職業學院倫理委員會支持。

  1.2 方法

  由上海市城建職業學院制作問卷調查表, 對參與該調查問卷的師生進行專業培訓, 培訓合格方能參與調查。共發放380份問卷調查表, 只有工作疲潰感量表、杰弗遜共情量表中文版都合格時才可計為有效問卷調查表, 共回收351份有效問卷調查表, 有效回收率為92.4%。

  1.2.1 工作疲潰感量表[4]

  量表分為個人成就感、情感耗竭、工作冷漠3個維度共計22個條目, 采用0~6級計分法對每個條目進行評分。個人成就感共8個條目 (0~48分) , 主要反映護理人員對自我工作的評價, 得分越高表明個人成就感越高;情感耗竭共9個條目 (0~54分) , 主要反映護理人員由于工作而引起的個體情緒反應, 得分越高表明情感耗竭越嚴重;工作冷漠共5個條目 (0~30分) , 主要反映護理人員對服務對象的態度和感覺, 得分越高表明工作冷漠程度越嚴重。參照相關文獻[5], 以個人成就感≤24分、情感耗竭≥27分、工作冷漠≥8分為判定標準。

  1.2.2 杰弗遜共情量表中文版[6]

  量表分為情感護理、觀點采擇、換位思考3個維度共計20個條目, 采用李克特7級計分法對每個條目進行評分, 其中情感護理7個條目 (0~49分) , 觀點采擇10個條目 (0~70分) , 換位思考3個條目 (0~21分) , 得分越高表明共情水平越高。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兩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兩兩比較采用LSD法;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養老護理人員工作疲潰感現狀

  分析結果顯示, 工作冷漠評分為 (11.4±3.9) 分, 高于臨界值;個人成就感評分為 (22.7±6.3分) , 低于臨界值;情感耗竭評分為 (26.6±6.2) 分, 與臨界值水平接近。總體來說本研究納入養老護理人員工作疲潰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參考相關文獻[7], 根據年齡將研究對象分為青年組 (19~35) 歲、中年組 (36~49) 歲、老年組 (>50歲) 。工作疲潰感的三個維度比較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其中老年組個人成就感高于青年組和中年組 (P<0.05) , 工作冷漠要低于青年組和中年組 (P<0.05) , 中年組情感耗竭較青年組、老年組更嚴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見表1。

  2.2 養老護理人員及共情能力現狀

  納入研究的養老護理人員共情能力評分中, 觀點采擇得分最高 (52.6±8.7) 分, 其次是情感護理 (31.8±5.2) 分, 最后是換位思考 (12.9±2.5) 分, 根據評價標準來分析[6], 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在不同年齡組的比較中, 三個維度的比較也存在差異, 其中老年組情感護理、觀點采擇、換位思考優于青年組 (P<0.05) , 中年組在觀點采擇、換位思考方面也要優于青年組 (P<0.05) , 見表2。

  2.3 養老護理人員不同人口學特征組間工作疲潰感及共情能力差異

  工作疲潰感比較中, 隨著從業時間的增加, 情感耗竭增加,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其余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共情能力比較中, 具有護士執業證書的護理人員情感護理、觀點采摘能力更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大專或以上文化程度的護理人員情感護理評分更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見表3。

  2.4 養老護理人員工作疲潰感、共情能力相關性分析

  養老護理人員個人成就感與情感護理、換位思考呈正相關 (P<0.01) , 情感耗竭與換位思考呈負相關 (P<0.05) , 工作冷漠與情感護理、觀點采擇、換位思考呈負相關 (P<0.05) , 見表4。

  3 討論

  我國養老照護體系建設處于起步階段, 養老護理理念、模式、制度較國外明顯滯后, 專業的養老護理人員嚴重匱乏, 導致養老護理服務能力與現實需求不平衡[3]。研究顯示, 養老機構護理人員較醫療機構護理人員更容易出現工作疲潰感[8]。工作疲潰感的發生與進展是一個緩慢、不易被察覺的過程, 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可累積到一個特殊臨界點, 如果不能及時改變工作環境或者取得外來幫助, 那么工作者即開始出現身心不適癥狀。本研究顯示, 上海地區養老護理人員工作疲潰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僅有情感耗竭與評分臨界值接近, 存在個人成就感不足、工作冷漠現象。表明養老護理員的工作疲潰感情況不甚理想, 應該得到重視。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護理理念的轉變, 單純的“生理性照護”已經不能滿足養老多元化的需求, “人文醫療”觀念被植入養老護理模式, 這對養老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人文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據相關調查顯示[10], 目前我國養老機構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據絕對多數, 并且總體數量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張曙、陳雪萍[11]對102名養老護理員進行的橫斷面問卷調查顯示, 達到96.0%的研究對象認為工作體力在一般及以上, 有13.7%認為工作體力達到重度。

  繁重的日常工作, 是養老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加重了工作疲潰感的心理癥狀, 出現情感耗竭、工作冷漠等現象。傳統觀念認為養老護理屬于社會地位低下的工種, 社會認可度低, 加之養老護理不同于疾病護理能夠取得臨床治療效果, 面對特殊的護理人群, 養老護理人員往往不能正視自己的工作成績, 個人成就感低下。在不同年齡段護理人員比較中, 老年組研究對象工作疲潰感要低于青年組和中年組, 這可能與老年組護理人員從業時間長、護理經驗豐富有一定關系, 并且他們的心理預期值往往較年輕護理人員低, 使得他們能有一個平和的心態投入工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杂多县| 石景山区| 纳雍县| 尖扎县| 新田县| 麟游县| 新巴尔虎左旗| 营口市| 泌阳县| 临汾市| 宽甸| 大竹县| 石棉县| 乳源| 玛纳斯县| 汶川县| 兰溪市| 林甸县| 隆回县| 丹凤县| 桓仁| 化德县| 本溪市| 十堰市| 南部县| 丰镇市| 涿州市| 兰考县| 蒙城县| 吉首市| 桦南县| 三都| 九龙县| 尤溪县| 原平市| 海淀区| 蕉岭县| 雷山县| 陆丰市| 班戈县| 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