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當前黨建管理的新發展措施對政治建設上有何作用呢,黨建的新應用技巧有哪些,哪些是對當前政治管理的新發展模式呢,同時我們應該怎樣去加強這些方法呢?《黨建研究》十六年來,黨建研究雜志社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證了黨建研究和宣傳工作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開展黨建理論研究和宣傳;注重突出刊物特色,努力提高刊物的質量;高度重視編輯隊伍的培養,重視與作者隊伍的聯系,重視與聯絡員隊伍的聯系,確保刊物順利出版發行,確保網站安全運行。十六年來,黨建研究雜志社團結和聚集了一支有較高素質,并分布廣泛的作者隊伍。他們經常為刊物撰寫文章,并對刊物和網站的發展及時提出很好的意見和建議。建立了一支關心黨的建設,熱愛黨建研究宣傳、發行工作,責任心強、甘于吃苦、樂于奉獻的通訊聯絡員隊伍。
摘要:深化完善黨員規范制度建設。堅持“三會一課”制度為重點,加強黨員日常管理,增強黨員黨性觀念、責任意識和紀律意識,增強黨員自我約束、接受管理的自覺性。在制度落實上,組織部門應不定期到農村、社區、企業等基層黨組織堅持組織生活制度落實情況;堅持民主評議黨員制度,加大對黨員的監督管理力度,為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純潔性提供制度保證;實行黨建目標責任制,通過細化黨員教育管理各項任務,明確措施責任,試試定期檢查考核、通報表彰。
關鍵詞:黨組織,政工建設,政工師
Abstract: deepening perfecting the party member standard system construction. Will adhere to the "three lesson" system as the key point, strengthen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party members,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party members' party spirit conception,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and discipline, strengthen party member's self-discipline, accept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On the system implementation, th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should be regularly to party organization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of rural and community and enterprise insist on organizational life system implementation; Adhere to democratic appraisal system of party members, intensify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party members, to maintain the advanced nature of party members, purity, provide a system guarantee; Implements the party construction target responsibility system, through detailed all tasks, the party members' educ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to clear responsibility and try the regular inspection appraisal, the notification commendation.
Keywords: party organizations, political work construction, politics
一、探索基層黨組織建立的新模式,夯實黨建基礎
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立模式,沖破城鄉分割的體制局限和行政壁壘。根據基層實際情況,創新探索與其發展相適應的新模式,為基層黨組織發揮作用打下堅實基礎。
一是建立“聯合型”黨組織,整合配置黨建資源。按照地域相連、行業相近的原則,整合教育培訓、便民服務、治安維穩、醫療衛生等資源,建立“村村聯合”、“村企聯合”、“部門村莊聯合”或“村、企、部門多方聯合”等形式的聯合黨組織,實現資源共享、以強帶弱,使先進黨組織找到發揮更大作用的平臺,幫助經濟相對薄弱、管理相對落后的黨組織實現較快發展,也促使自身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基層黨組織作為黨肌體的“細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事關黨執政基礎的鞏固、執政地位的加強和執政興國偉大使命的完成。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探索基層黨組織建立的新模式,夯實黨建基礎;必須建立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實現黨建資源共享;必須完善黨員教育管理機制,充分發揮黨員作用。
二是建立“社區型”黨組織,適應城鎮化進程需求。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變成城中村。城中村具有傳統農村和現代城市的疊加特點,不管是村民的生活方式,還是村莊的人居環境,都處于鄉村與都市之間的一種邊緣化形態。只有順應城中村的改造步伐和產業發展現狀,著力推進黨組織設置模式創新,適時將城中村黨組織調整升格為村組型社區黨總支(黨委)。在此基礎上,圍繞產業、市場、綜合服務、流動黨員等方面特點,分別設置工業、服務業、村落社區、流動黨員等若干專業支部,實現黨組織的有效管理。
三是建立“產業型”黨組織,促進特色產業發展。打響特色品牌,打造優勢產業,推動強村富民,是村集體的發展之道。要依托一些經濟效益好、致富快、有潛力的產業,選準敢于創新、能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黨員“雙帶”致富能人,突破地域限制,在龍頭企業、產業協會和優勢產業項目設立產業型黨組織,把從事同一產業的黨員編為一個黨支部,把黨組織的設置和活動延伸到經濟產業鏈中,使產業黨組織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成為產業經濟發展的堅強堡壘。
二、建立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實現黨建資源共享
我國基層黨建工作發展不均衡,要合理配置黨建資源,可以從城中村與遠郊村、社區與農村、機關與農村等三個領域,積極探索實踐。我國經濟社會處于快速發展期,基層黨建工作條塊分割和資源配置失衡現象,其中農村和非公黨建資源相對匱乏,黨建資源還沒實現充分互補。新形勢下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
一是建立城中村與遠郊村黨組織互幫互助制度。城中村依托區位優勢,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發展,擁有資金、信息、人才、技術等優勢,但又面臨著如何拓展發展空間,進一步做大做強的問題;遠郊村的經濟相對薄弱,加快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做大經濟總量的任務相對艱巨,其優勢在于有比較豐富的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它們之間建立互幫互助關系,在村級班子建設、黨員干部隊伍建設、集體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等方面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發展,使結對共建村在發展思路、工作模式、運行機制等方面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二是建立社區與農村黨組織互幫互助制度。隨著城市形態對農村影響的深入,社區和農村在經濟社會各方面的互補性也逐步凸顯。建立互助關系,農村黨組織就可以學習社區黨組織在共駐共建、便民服務、文化資源、規范化建設和志愿者隊伍等方面的經驗,樹立“農村社區化管理”理念,使社區成為農村伸向城市的“觸角”。社區黨組織可以學習農村黨組織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致力于發展集體經濟等方面的經驗,樹立“經營社區”的理念,從而形成城市和農村整體推進的良好局面。
三是建立機關與農村黨組織互幫互助制度。建立長效的互助關系,就是要在鞏固成果、完善制度上下功夫。機關要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優勢,在經營理念、規范管理、資金支持、市場信息、生產技術、物資扶持等方面對農村進行幫助,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建立機關和農村定期聯誼制度,促使機關黨員干部學習農村黨員艱苦創業、勤勞樸實的優秀品質,農村黨員學習機關黨員干部顧全大局、爭先創優的優秀品質,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三、完善黨員教育管理機制,充分發揮黨員作用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關鍵要有一支高素質的黨員干部隊伍。當前,關鍵是要從抓好黨員的教育管理入手,總結經驗,創新載體,切實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實踐證明:激勵出活力,關懷出動力,幫扶提高凝聚力。緊緊圍繞以人為本這條主線,堅持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溫暖指數與關愛范圍、“輸血式”幫扶與“造血式”幫扶“三個協調統一”的基本原則,從激勵、關懷、幫扶三個方面著力,對先進典型、模范標兵實行激勵,對創業黨員、老黨員實行關懷,對困難黨員實行幫扶,激發黨員的創造性和先進性,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力和親和力。
探索建立有序開放的黨員發展與退出機制。建立開放的黨員發展與退出機制,確保“進口”嚴格、“出口”暢通,是保持黨員隊伍先進性、純潔性的前提和基礎。隨著社會人員流動性的增強,在部分村、社區已很難找到青年作為黨員發展對象。因此,不能完全以地域、部門和行業組織的戶籍、供給關系為發展黨員的單位,要本著“哪里有合適對象就在哪里發展”的原則,將轄區、單位中有知識、有能力、有影響的人員均納入黨員發展對象,注重在進城務工人員、單位臨時聘用人員等流動人員中發展黨員。
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基層組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設進程,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永葆黨的生機與活力的重要課題,因此,我們應該從健全組織、完善機制、加強管理等方面扎實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這一基礎工程,充分發揮黨組織為經濟建設和人民群眾服務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