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根據文化學的觀點,價值是指人們心目中關于美好或正確的事物的觀念,人們內在的價值觀與外在的行為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以文化價值觀作為研究視角,通過對比中國教師與美國教師在教學行為方面的差異,重點對導致差異的內因進行分析,討論教師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對教學行為的影響。文章發表在《湖泊科學》上,是地域文化論文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教學行為,差異,文化分析
人們常說:“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學校是每個學生的棲身與學習之地,學校的教育方式與手段對學生的影響極大。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教師要樹立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思想,把言教與身教結合起來,只有以身作則,才能使教師的言教發揮更大的作用,只有為人師表,才能使學生從教師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學道德準則的可信,從而愿意積極行動,促成學生的言行統一。
漢語文化和英語文化分屬東西方兩種不同的文化體系,不同的文化不僅影響了不同文化背景教師的思維方式,而且也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價值觀。由于受文化的影響,英漢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教師在教學行為方面有著不同的傾向。為了說明文化差異對教師教學行為的影響,文章著重分析造成美國教師與中國教師教學行為差異的文化價值因素。
一、教學行為中“問”與“答”的差異
課堂教學中,美國教師多鼓勵學生向教師發問,美國教師每節課都有10分鐘左右的時間留給學生自由提問,學生往往踴躍向教師發問,教師幾乎是有問必答,學生處于主動狀態。與此相反,中國教師習慣于向學生提問,以提問來組織教學。學生回答問題是來自教師的要求,學生處于被動狀態。
這兩種不同的教學行為傾向反映出兩種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念。在美國文化中,人們的價值觀念是重平等,崇尚自由和民主。這種價值觀念是美國的《獨立宣言》中“人生而平等”這句話的體現。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師生關系是平等、自由的關系,教師是學生的朋友,學生可以直呼教師的名字(這在中國文化中是絕不允許的)。在教育方面,西方文化崇尚“求真”精神的培養。美國文化的價值取向,認知價值超過了道德倫理價值。
中國傳統的文化價值觀念是重傳統、重權威。人們最高的價值理想是古代圣人的人格,在行為方面,道德倫理壓倒一切。在這種價值取向的影響下,中國教育的傳統強調“師道尊嚴”,教師“聞道在先,術業專攻”,教師就是知識道德的化身,具有絕對權威。
二、教學行為中“動”與“靜”的差異
美國教師注重運用啟發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課堂上,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自由討論是美國教師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學生可更換座位,自由地參與自己喜歡的小組,可以七嘴八舌地討論,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而中國教師習慣于要求學生安靜地聽課,中國教師要求學生遵守課堂紀律,換座位和講小話被視為不懂規矩,在大多數中國教師眼里,順從、老實、聽話是好學生的標準。
一“動”一“靜”反映出東西方文化差異對教師學生觀的影響。英語文明源于古希臘,位于巴爾干半島南部的希臘三面臨海,海岸線長,島嶼多。航海貿易是古希臘人的主要生存方式,形成的是海洋文化。古希臘著名的荷馬史詩《奧德賽》正是這種海洋文化的充分展現。
中國文化是屬于“靜”的文明。任何文化的產生和發展都離不開特定的地理環境。首先,從中國地理環境的獨特性,我們可以找到形成中國文化的部分原因。中國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東部,東北部是大興安嶺,西北部是沙漠戈壁,西南部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
三、教學行為中“好”與“壞”的差異
美國教師與中國教師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對學生個體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對于那些曾經在中國和美國接受過不同教育的人來說,中國教師和美國教師在教學行為方面的差異給他的感受是最為深刻的,兩種不同的教學行為對他們的成長過程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結果是迥然不同的。
張五常是全球華人中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然而,他在中國上小學和中學時,都不被認為是一個好學生,甚至被學校開除。后來,他到美國卻成了最受歡迎的學生,最終成為著名的經濟學家。他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同樣一個張五常,在中國被認為是差生,而到美國卻成了優秀生,正是美國教師的教學行為改變了他的人生。
我們確定所謂的“差生”“后進生”,衡量的標準是什么呢?就是作業和考試成績。用作業和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是不公平的。實際上,人的才能表現在不同的方面,有的擅長抽象思維,有的擅長動手操作……正好滿足了社會需求的多樣性。在我們的教學中,有多少學生因考試成績不佳而被認為是“差生”?這些被打入另冊的學生不是對這種不公正表示不滿反抗,就是對自己的一生喪失了自信。這是衡量標準的錯,不是學生的錯,衡量標準是由文化價值觀決定的,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衡量標準,通過比較,我們更容易看出我們的教學存在的問題。
教育需要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對中國教師而言,應該更多、更直接地接觸西方文化。中國教師在繼承中國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去深入地研究、比較英漢兩種文化并吸取西方文化的精華,融合東西方文化的有效成分,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對推進我國的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中級工程師論文發表期刊推薦《湖泊科學》創刊于1989年,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和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聯合主辦。主要報道湖泊(含水庫)及其流域在人與自然相互作用下資源、生態、環境變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刊載與湖泊科學有關的各學科(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地質學、地理學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綜合管理的理論性或應用性研究論文、簡報和綜述。
參考文獻:
[1]陳玉琨,鐘海青,江文彬.90年代美國的基礎教育[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3]刁培萼.教育文化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