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農村地區以地謀生,然而在農業種植過程中對土地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其中主要表現為用水方式不當、有機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土壤退化、耕作層變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文章選自:《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84年,是由農業部主管,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聯合主辦的科技期刊。被評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天津市優秀期刊。本刊被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化學文摘(CA)、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中心(CABI)、中國學術文摘數據庫核心版(CSAD)等重要數據庫收錄。
1農村的主要環境問題
1.1水體污染嚴重
首先,水體污染主要表現為垃圾對水體的污染。農村由于在環保力量薄弱,資金不足,對于環保的投入不足,難以對垃圾進行整體的處理。各家各戶的垃圾隨處堆放,在下雨天往往隨雨水進入到河流之中,對水質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其次,水體污染主要表現為禽畜糞便以及其尸體的污染。農村每家每戶中都有養家禽和家畜的習慣,而禽畜的糞便氣味很大,而且很難處理。加上農村的環境設施差,對于這些糞便垃圾的處理缺少規范,農民只能自行處理。而農民對于環保的意識不強,對糞便的處理隨意性較強,往往選擇將他們丟棄到河流之中,所謂“眼不見為凈”。禽畜的非正常死亡,也往往被扔到河流之中。最近鬧得轟轟烈烈的黃浦江死豬事件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正愈演愈烈。
最后,水體污染主要表現為農業生產過程中而產生的水體污染。農業生產過程中,由于農藥、化肥等的大量使用,造成化學物質過?,F象,這些物質隨著雨水的沖涮和流動,大量被攜帶到河流之中,水體中的氮、磷含量大幅度上升,水中的藻類植物大量生殖,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水體污染對于人類身體健康的影響是致命性的,很多飲用水的水源地或是直接設立在農村地區或是經過河流最終到達水庫,而后經過自來水廠的處理進入城市的各家各戶。這些飲用水如果造成污染,將會直接或間接的引發人類的身體疾病。
1.2土壤污染日趨嚴重
據有關資料顯示,這些不合理耕種方式造成的土壤污染約占土壤污染總量的90%。而氮肥、磷肥等肥料的過量施用都會造成土壤內源污染,帶來土壤物理性質惡化,如土壤沙化、板結、土壤自我修復能力變差等,還會引發病蟲害增加,抑制農作物對有益營養元素的吸收。
另外,農膜及各種塑料廢棄物的白色污染對土壤也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這些塑料制品在土壤中很難分解,自然界停留的時間也很長,一般可達100-200年,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土壤問題,而且廢舊塑料物混在土壤中,將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從而導致農作物減產。
農村土壤退化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是土壤環境惡化的綜合表征,其中人為原因是造成土壤退化的主要因素。受眼前利益的驅使,人類盲目的開發利用土、水、氣、生物等農業資源(如砍伐森林、過渡放牧、不合理農業耕作等),造成生態環境的惡性循環。
2治理農村環境問題的措施
2.1加強環保的宣傳力度
農民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環保意識十分淡薄,歸根結底來說,最基礎的措施便是加強環保的宣傳力度,培養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在這方面,村委會可以舉行環保講座,在宣傳欄上對環保的基礎知識進行講解,或者可以在村子里拉上有關于環保的橫幅。有條件的還可以借助媒體這一輿論性強、見效快的手段對人們進行環保教育??偠灾逦瘯獎佑靡磺辛α縼砀锍暎珜Э茖W文明的生活方式,幫助農民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2.2增設環保崗位,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發現,農村缺少一個環保的有效措施,很多的垃圾無安家之地,只能四處流浪,正所謂“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因此,村委會要增設環保崗位,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讓垃圾有家可以安身,從而能夠對垃圾進行分門別類的處理。在這過程中,村委會要將環保問題落實到實處,出臺相關的環保制度,對于違反的要進行一定的懲罰,并能夠指定環保人員,以保證垃圾有專門的人員進行集中的處理。
在這些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細節,在機制的設置上必須要體現嚴謹性的特點,充分考慮到垃圾從產生到處理等各個過程,以保證垃圾在處理過程中的無害性。不同的垃圾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盡可能的實行再回收,實現綠色化處理。對于垃圾焚燒廠的廠址選擇必須要考慮到對村里人可能產生的影響。
2.3加大對農村環境的綜合管理和整治力度
對于農村環境的綜合整理中要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指導方針,實現及時治理、有效預防的目的。在綜合整治的過程中要注意對癥下藥,即要針對問題出現的原因,出臺相應的措施。
對于水體污染,村委會在加強對水資源的監管的基礎上,要增加對環保資金的投入,并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盡可能的防止人為的污染。減少和消除污染源排放的廢水量,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進行區域性綜合治理,加強監測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標準,并大力發展節水農業,著力破除水資源緊缺的瓶頸制約,為農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保證充足的飲用水。
對于土壤污染,村委會首先要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走農業的綠色發展之路。比如積極推廣先進的耕作制度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農藥等,以避免土壤不必要的污染。在操作上,應以土、肥、水為基礎,對土壤進行包括有機物、有益微生物、營養元素等在內的全營養施肥,優化土壤結構。這既能為土壤提供保健技術和保健物質,優化土壤系統結構,也能提高土壤系統功能,為農作物的高產創造良好的條件。
3 結論
隨著新農村的不斷建設,除經濟增長外,保護環境已經成為其建設的一個重要工作。總而言之,只有清楚認識到農村環境污染源,制定相應防治措施并落實到位,才能確保農村環境,才能促進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