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人口問題是與環境問題有密切的互為因果的聯系,在一定社會發展階段,一定地理環境和生產力水平條件下,人口增殖應保持在適當比例內。文章發表在《法制與社會》上,是政法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人口問題,數量問題
人民論壇:如何看待在人口問題認識上的一些誤區?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重新審視我國的人口問題和政府的人口戰略?
穆光宗:過去對人口問題的最大誤解就是將人口問題理解成人數問題,將人口效應理解成分母效應,將人口問題理解成生育問題。這是傳承至今的解決中國人口問題的計劃經濟思維。
歷史上的人口戰略是以人口數量為考慮中心的“一條腿走路”戰略。但事實是,人口的數量控制通過“節流”的辦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國人口問題的解決。這樣的戰略已經在實踐中帶來很多問題和挑戰,譬如:我國人口生育率越來越低,甚至已經到了超低生育水平;中國面臨著少子女老齡化、獨子女老齡化和無子女老齡化的多重沖擊;新一輪的人口增長并沒有帶來年輕一代人口素質的全面提高和發展。
姚先國:新時期,我國面臨什么樣的人口問題呢?不是數量問題,而是質量問題。人口領域的根本矛盾在于人力資本存量與現代化建設的要求不相適應。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工業化加速過程中的產業升級要求與現有職工的知識能力水平相矛盾。
人民論壇:新形勢下的人口戰略該如何制定,您有何建議?
姚先國:關鍵在于實施以積聚人力資本、提高人口質量為主旨的新的人口戰略。這一戰略需要實現四大轉變:從人口的數量控制轉為質量提升;從依靠行政手段控制生育率轉為培育人口的內生調節機制。實踐證明,政府的計劃生育政策主要在城市有效,在農村往往失靈,結果造成人口的“逆向選擇”現象。
高文書:首先要繼續貫徹控制人口增長、穩定低生育水平的思想,要充分挖掘人口轉變的潛在貢獻,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能。對出生性別比問題的治理,要通過進一步的分析,重點監測特定的人群,以提高政策有效性。同時建立起一個可持續的養老保障體系。
穆光宗:中國需要全力推行的是人本主義的人口發展戰略。人口問題在根本上是對人的投資的不足和失敗所導致的。只有加大對公共衛生和教育的投資,我們才能有望打破疾病與貧困這一惡性循環。
未來我國人口發展戰略需要確立三大目標:風險最小化、潛能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其核心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就是:賦權于民,投資于民,發展于民。
人民論壇:如何準確理解人口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姚先國:人口可持續發展可以表述為:“以人的全面發展和福利增長為導向的人口與資源、環境的動態均衡過程。”
專業論文發表代理網友情提示:《法制與社會》雜志由云南省法學會主辦,云南省司法廳主管,是一本集科學性、思想性、理論性為一體的綜合期刊,是宣傳黨的依法建國方略的大型媒體,是反映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以及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也是我國普法宣傳和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郵發代號: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