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為了保證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應該重視對馬鈴薯種植技術的研究,同時采取科學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促進馬鈴薯產業的健康發展。介紹了馬鈴薯的種植技術及常見病害防治措施,供參考。
關鍵詞:馬鈴薯;種植技術;病害;防治
1 馬鈴薯生長需要的條件
(1)光照條件:馬鈴薯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如果光照條件不好,馬鈴薯植株長勢變弱,影響馬鈴薯光合作用,進而導致其產量和質量下降。此外,在陽光的照射下,可保證馬鈴薯更好地催芽,科學的催芽工作能夠提高馬鈴薯的抗病能力,保證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
(2)溫度條件:馬鈴薯的出苗率和出芽率受到溫度的影響,相關研究顯示,在適合的溫度條件下,馬鈴薯生長迅速,以15~18 ℃較適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晚上溫度下降,對馬鈴薯蛋白質和糖分的積累意義重大。如果白天溫度升高,能夠有效地抑制地上莖的生長,使塊莖的生長延緩,影響馬鈴薯淀粉的積累。
在選擇播種時期時,一定要考慮當地的溫度條件,只有溫度達到合理的標準范圍,才能有效地增加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
(3)水分條件:馬鈴薯在生長的過程中離不開水分,同時對土壤中水分的多少也較敏感,如果土壤中水分流失較嚴重,將直接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馬鈴薯的質量也會受到影響。如果土壤的透氣性不好,水分不能及時地排出,土壤中的氧氣含量會降低,影響馬鈴薯根部的生長發育,可能出現根部腐爛的問題。此外,溫度高還會引發馬鈴薯大面積的晚疫病。
2 馬鈴薯種植技術
2.1 土地的選擇
馬鈴薯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土壤的質量直接影響到馬鈴薯的產量。為此,應該充分保證土壤的條件符合馬鈴薯的生長。首先,選擇土質肥沃和疏松的土壤,保證土壤的透氣性。土壤的酸堿度也應該符合馬鈴薯的生長需求,以弱酸性土壤較適合。其次,選擇好土壤之后,需要采取較有針對性的處理措施,如深耕,目的是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和土壤中微生物的活躍性,同時提高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再次,選擇優質的土壤能夠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為根系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最后,優質的土壤能夠保證馬鈴薯吸收到足夠的水分和養分,為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奠定基礎。
2.2 種薯的選擇和處理
(1)選擇優質的種薯:為了保證馬鈴薯的高產,做好選種工作非常重要。首先,應選擇抗病能力強和適應能力較強的馬鈴薯品種,宜選擇脫毒種薯,能夠有效地降低病蟲害的發生,保證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調查研究顯示,脫毒種薯是國內外較有效的選種方式。其次,還應選擇形態飽滿、有光澤的馬鈴薯品種,同時保證種薯的表面沒有損害,并且不會受到病蟲害的影響。
(2)種薯的處理:在播種前12 d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首先需要做好催芽處理,在適當的溫度環境中,將馬鈴薯均勻地放置,之后噴灑一定量的水分,目的是保證馬鈴薯出芽,也可以辨別馬鈴薯薯塊的好壞。其次,待薯塊嫩芽變成紫色時可以進行切種,需要注意的是,應該結合嫩芽的數量確定薯塊的大小。此外,在種植之前,需要對薯塊進行科學處理,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薯塊的質量。及時地播種,保證薯塊的重量在25~50 g。采取平分頂芽的方法切種薯,保證頂芽的快速生長。在切薯塊之前,必須對刀具進行消毒處理,如果碰到病薯或爛薯,需要及時地更換刀具,然后對刀具進行消毒,避免病原菌的傳播和蔓延。
2.3 種薯播種
選擇適合的播種方式,對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意義重大。首先,在種植的過程中,科學地控制播種深度,結合天氣情況選擇適宜的播種方式,如果天氣干旱,可以采取深播的方式;如果雨水充沛,可以采取淺播的方式。可以說,通過當地的氣候條件確定播種深度,能夠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避免馬鈴薯出現青皮現象。其次,選擇適宜的播種密度,調查研究顯示,馬鈴薯的播種密度會直接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如果是大田種植馬鈴薯,采取雙行種植方式較適合。大行壟距控制在87 cm左右,小行壟距控制在26~34 cm。結合種植面積選擇適當的播種密度,合理控制種植密度,能夠充分地讓植株發育,同時增加馬鈴薯的產量。
2.4 馬鈴薯的田間管理措施
(1)水分管理:如果馬鈴薯幼苗還沒有發芽就出現干旱天氣,需要合理灌溉,保證土壤的濕潤度。馬鈴薯出苗之后需要科學地管理水分,如果出苗時出現干旱少雨,應及時地灌溉。此外,馬鈴薯開花到成熟期,需科學控制用水量,避免用水過多導致馬鈴薯根部腐爛。
(2)施肥管理:首先,馬鈴薯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一定量的肥料,以基肥為主,重視底肥的施用,可以增施一定量的有機肥。有機肥能夠保持肥力的長久性,同時能夠增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其次,馬鈴薯生長階段需要較多的磷肥和鉀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用含氯元素的氯化鉀等化肥,采取溝施或穴施的方式,并且控制好施肥的深度,以15 cm左右較適合。合理控制施肥時間,能夠促進馬鈴薯的快速成熟,否則將影響馬鈴薯的生長,導致塊莖分散或者晚熟。再次,追肥可以分兩次進行,出苗率達到80%以上時可以進行第1次追肥,主要追加速效肥,按照一定的比例追施尿素和磷酸鈣等肥料。第2次追肥在播種之后的60 d進行,可以追施一定量的尿素和復合肥,效果較好。
(3)做好田間的中耕培土工作:首先,在春播的過程中,馬鈴薯播種的土層適合控制在10 cm左右,溫度達到8 ℃時就可以播種,能夠有效地防止霜凍的影響。合理的種植方式也能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并且需科學地控制好種植密度。其次,保證馬鈴薯根部的深度,如果太淺,將影響馬鈴薯扎根,宜控制在25 cm左右。馬鈴薯播種結束之后需要噴施一定量的藥物,可以使用乙草胺,防止雜草影響馬鈴薯的生長。為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在馬鈴薯生長到一定階段之后可以覆蓋地膜。最后,結合馬鈴薯的實際生長情況采取中耕培土措施,能夠提高土壤的透氣性,保證土壤的水分適合馬鈴薯的生長,同時能夠有效地減少病害的發生,還可以為馬鈴薯提供足夠的生長空間,促進馬鈴薯的生長發育。
推薦閱讀:農業科技創新論文文獻如何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