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我國老年人口比例增長,關于老年人的問題不斷受到社會各界關注。而老年農民工不管是在農民工群體還是老年群體中都屬于相對劣勢地位,關照老年農民工并對其進行深入的了解、剖析,才能真正了解老年農民工群體在城市的生存狀況,進而提出相應的社會支持系統建立策略,促進社會支持體系的健全和幸福城市的建設。
關鍵詞:老年農民工;生存困境;對策路徑
如今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老年農民工作為老年群體以及農民工群體中都不占優勢的特殊群體,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面臨許多困境。吉林省作為老齡化較為嚴重的省份,老年農民工問題也不斷凸顯。為吉林省城市建設工作的老年農民工在城市面臨的生活困境,應引起我們的正視和思考,并探求合理的解決對策。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改革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僵化的二元社會結構被打破,為了生活從鄉村流入城市的農民工不斷增多,隨之而來的農民工問題也不斷增多。而老年農民工群體在這次的流動大潮中也占比較大。據2021年4月3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0年農民工檢測調查報告數據來看,2020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8560萬人,農民工平均年齡為41.4歲,比2019年提高0.6歲,相較于5年前提高了2.8歲,且50歲以上的農民工所占比重為26.4%,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占比繼續增高。而據2021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吉林省老年人口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已占23.06%,老齡化現象嚴重。老年農民工不管是在農民工群體還是老年群體中都屬于相對劣勢地位,在城市中又有可能面臨經濟困難、失業、疾病、文化適應等諸多問題,尤其值得我們加以關注。細數以往對吉林省農民工的研究發現,吉林省對農民工工資糾紛問題、返鄉創業問題、職業教育問題、就業困境問題等研究的較多,而有關老年農民工群體的相關研究較少。因此,有必要對吉林省老年農民工進行深入了解,真正了解其生存狀況,為其解決困難,建立相應的社會支持系統幫助他們更好地生活。
二、老年農民工城市生存困境現狀
(一)經濟生活困境
根據2020年吉林省農民工檢測報告,吉林省農民工收入增速放緩。外出農民工月收入3651元,同比增加134元,增長3.8%;本地農民工月收入2544元,同比增加85元,增長3.4%??梢娹r民工收入雖有漲幅,但仍收入甚微。而老年農民工由于年齡已高、身體素質下降,且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較之新一代農民工,缺乏工作競爭力,難以找到適合的工作,對其經濟生活影響較大。另外,老年農民工長期勞作,身體健康程度要比一般城市老年人要好,雖然未富先老,但是也不安于老年生活的閑逸,加上生活壓力,更想出來勞動賺取一些生活費用以維持晚年生計,更多的也為晚年不依靠孩子,減輕孩子負擔。
(二)自我權益保護意識不強
第一,老年農民工由于知識的缺乏以及對國家政策的關注較少,且自身法律意識淡薄,對自己的權益保護意識極其缺乏。第二,老年農民工由于年齡的限制,找工作困難,在工作中即使遭受老板的苛刻要求與不公,也很少會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多是選擇隱忍。且多數老年農民工同老板簽訂的是臨時勞動合同,有的甚至沒有簽訂合同,由于長期工和臨時工同工不同酬、用工雙軌制,這些老年農民工享受不到與長期工同等的福利待遇,臨時工相對來說沒有安全感、歸屬感,其合法權益很難得到保障。
(三)社會融入程度低
老年農民工多是從事臟、累、工資低的工作,也多為城市人口所不愿涉及的領域。因此,即使老年農民工為城市作出了不可代替的貢獻,但因行業限制,他們卻未從真正融入城市。盡管老年農民工為城市建設工作數年,可仍會因其形象和身份在城市中遭受歧視。老年農民工勞動時間普遍較長,且一天的工作勞累,也沒有太多進行社交活動的想法,很難融入城市的文化生活,對于在當地的人際交往,也只局限于一起打工的工友們,對于與城市生活以及與其他城市群體建立關系尤為困難。
(四)社會支持的缺失
社會支持包括個體在社會中獲得情感上的支持和滿足的主觀支持,以及在物質上獲得直接幫助的客觀支持。在主觀支持方面,老年農民工多是獨自遠離家鄉,難以與家人進行互幫互助的生活,且農民工自身習慣于遇到困難和不開心時,獨自承受。在客觀支持方面,老年農民工在城市的主要居住場所是工地自行搭建的活動房,距離社區生活較遠,也很難享受到在社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政策優惠等民生方面的待遇,從而無法在城市找到歸屬感。另外,老年農民工自身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不高,缺乏對于就業方面的指導和信息的獲得,使得他們在城市中的生活更為被動。如此下來,得不到很好的社會支持的老年農民工們,在城市的生活不利于他們發揮自己的能力,也不利于其自身素質的提高。
三、解決老年農民工城市生存困境的對策建議
(一)為老年農民工參與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自2012年,吉林省勞動人口總量逐年縮減,勞動力年齡結構逐漸老化,影響著吉林省的發展建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壽命逐漸增長,老年農民工雖已年老,但仍有著可以從事工作的能力。且其具有吃苦耐勞的品質,以及長期積累的經驗優勢和技能優勢,不挑剔年輕人所不屑的臟活累活。因此政府可以對老年農民工進行轉型培訓,制定政策對企業進行引導,利用政策傾斜優勢吸引企業為老年農民工提供就業機會和崗位,激勵企業尤其是制造業、物業、家政等企業對老年農民工進行合理的引導和招用,充分開發老年農民工的勞動力資源,既能解決和補充城市的部分用工問題,還能讓老年農民工賺取一些生活費用,發揮余熱。
(二)構建有利于老年農民工的權益保障制度體系
針對老年農民工的就業及用工雙軌制問題,建立由政府搭線、企業參與的老年農民工招聘信息網站。并設立相關培訓部門,按企業招聘相關資質要求,對老年農民工進行相關業務培訓,促進其順利就業,解決找工作難題。規范聘用企業的用工制度和工資管理制度,督促用工企業嚴格遵守企業規定和政策規定,保障老年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同時,還應大力普及社會保險和社會保障知識,為老年農民工提供相應的講座和咨詢服務,培養其對社會保障知識的了解和利用能力,引導老年農民工購買相應的社會保險,以保障其因意外而陷入生活危機,并保障他們晚年幸福生活。
(三)建立老年農民工與城市居民之間的和諧社會互動機制
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宣傳老年農民工的社會貢獻,通過教育從觀念入手,轉變以往社會對老年農民工的偏見,為老年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創造良好的社會生活環境,促進老年農民工社會地位的提升。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等基層組織也應該積極對老年農民工進行正向宣傳,有針對性地開展文化宣傳及文化娛樂活動,促進城市居民與老年農民工的雙向互動以增進兩者之間的溝通和了解,建立老年農民工與城市居民之間的社會聯系網絡,引導城市居民正確看待老年農民工,加快轉變城市居民對農民工的歧視、偏見等不良觀念,使老年農民工在城市中得到公平的對待,享受到社會支持網絡帶來的便利,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解決生活困境,提高生活質量。
四、結 語
我國城鎮化發展離不開農民工,更離不開作為第一代的這些老年農民工。為城市建設的老年農民工,應該在城市中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并保障他們的基本需求,甚至包括他們的子女,作為祖國明天的希望同樣擁有也有必要擁有城鎮子女同樣的享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傊?,解決老年農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困境問題,不僅與政府責任、國家政策有關,更與身處城市的每個人息息相關。因此,提出并建立相應的社會支持系統策略,促進社會支持體系的健全和幸福城市的建設,對老年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并享受城市幸福生活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2020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N].國家統計局.2021-04-30.
[2]張桂敏,王軻.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與出路[J].山西農經.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