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面對鄉村發展需要,江蘇省宿遷市通過抓產業、強支撐,抓載體、強打造,抓服務、強保障,抓富民、強帶動等一系列舉措,推動農村電商產業快速發展。基于此,針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聚焦提升網絡流量,聚力提高產品質量,大力培養“網專”“網紅”人才,建立更加多元的農村電商資金鏈,建立更加完備的農村電商物流鏈等措施鞏固電商發展成果,推動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產業支撐。
關鍵詞 農村電商;發展策略;鄉村振興;江蘇省宿遷市
隨著信息通訊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農村地區的廣泛使用,各級地方政府希望通過推動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基礎[1]。2020年,江蘇省宿遷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積極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力實施“一村一品一店”提檔升級行動,推動全市農村電商快速發展。2020年1—12月,全市農村電商網絡銷售額155.27億元,同比增長23.1%。
1 宿遷市農村電商發展路徑
1.1 抓產業強支撐,彰顯集聚效應
實施生態高效農業倍增計劃,大力開展農業招商引資,攻堅農業重大項目建設,在“1+4”特色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打造優質稻米、標準化果蔬、園藝型花木、農牧循環型生豬、精深加工型肉禽和生態河蟹6大百億級重點產業。突出“特色+規模”導向,圍繞6大產業構建形成“12338+N”的優勢農產品空間格局,深化拓展縣域“1+2”主導產業體系[2]。2020年,全市花木、果蔬、稻米3大產業年產值已突破百億元;沭陽縣成為全國最大的花木產區和集散地之一,泗陽縣入圍全國3大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泗洪縣建成全國最大的河蟹出口示范區和華東地區最大的干果產業基地,宿豫區打造出全省唯一的肉雞特色產業基地,宿城區建成上海“菜籃子”直供基地。全市生態高效農業面積累計達到15.66萬公頃,6大百億級產業產值占比達到65%左右,初步形成沭陽花卉園藝、泗洪農特產品、宿城板式家具等電商集群。
1.2 抓載體強打造,彰顯支點效應
全市以宿遷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為引領,其他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協同發展,8個省級以上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累計注冊企業5 076家,吸納就業人員49 183人。獲評“中國淘寶鎮”31個、“中國淘寶村”114個,均居江蘇省第3位。全市正常經營網店10萬家,電子商務產業相關從業人數約60萬人。目前,省級“電商縣”率先在全省實現全覆蓋,并擁有省級“電商鎮”17個、“電商村”41個。沭陽縣、泗洪縣創成國家級“電商縣”,沭陽縣農村電子商務工作獲國務院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督查激勵表彰[3]。
1.3 抓服務強保障,彰顯協同效應
宿遷市先后出臺了《宿遷市“一村一品一店”提檔升級行動計劃》《加快全市電子商務產業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宿遷市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推動京東智慧物流園、宿城電商基地和蘇宿電商產業園等創建省級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示范基地。出臺《宿遷市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站、點)設置與服務要求(暫行)》,打造“縣級電商園+鎮級服務站(中心)+村級服務點”的三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4]。把電商人才培訓列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實施農村電商“萬人培訓計劃”、網絡創業“百千萬”培訓工程,依托江蘇農民培訓學院、京東電商學院等單位,開展電商實用人才培訓,年培訓電商人才3萬人次,其中低收入農戶占25%
左右。
1.4 抓富民強帶動,彰顯增收效應
借助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下鄉戰略,大力推進“農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建成京東“中國特產·宿遷館”、蘇寧“中華特色·泗陽館”“繽紛泗洪”“豫見精彩”等13個線上特色館電商,服務本地企業1 290家、上線產品4 300多個,有力地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目前,電子商務帶動從業者戶均增收1.3萬元,直接吸納低收入人口就業近萬人,26萬低收入人口在電商發展中受益。2020年,片區面貌顯著改善,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省定經濟薄弱村村均收入分別由“十三五”之初的5 302元、5.98萬元提高至1 1051元、41萬元。
2 宿遷市農村電商發展存在問題
面對區域電商迅猛發展態勢,及直播電商、社區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的涌現,全市農村電商面臨不進則退的風險挑戰。
2.1 政策扶持不夠精準
從省到市、縣,乃至部分鄉鎮,都對電商發展制定了大量優惠支持政策,形成大水漫灌之勢,但多聚焦在“三免”等電商發展起步階段,企業獲得感仍然較低。
2.2 暢銷產品種類單一
從網絡銷售角度看,宿遷市農產品特色度、支撐度、品牌影響力與農業大市的地位不匹配,錢集老鵝、梅花青殼雞蛋、重崗山小香芋等一些有特色、品質好、復購率高的產品規模較小,持續供應量不足。
2.3 人才結構失衡
企業對電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直播帶貨、網店策劃、軟文美工、運營推廣等人才嚴重短缺,缺乏專業人才是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重要因素。
2.4 公共服務不足
現有電商產業園僅滿足于提供免費場地、寬帶、水電,缺乏產品設計、運營策劃、直播推廣等服務。農村電商缺乏有效信用擔保,融資渠道不暢,難以滿足電商快節奏、高頻率的需求。冷鏈物流發展滯后,無法充分適應農產品季節性、易腐性、品種多等特點[5]。
3 宿遷市農村電商發展對策
當前,農村電商已進入競相發展的關鍵階段,要在市場激烈競爭中占穩一席之地,必須進一步創新思維、放寬視野,做到雙量并提、雙才同育、雙鏈齊建、雙帶共促,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打造鄉村振興“云經濟”。